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已关闭评论
  • 245 次浏览
  • A+
所属分类:范文

篇一:《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作者:王昆

10月10日,公司组织观看了《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这这部电影由七个篇章组成,分别由七个导演取材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祖国经历的无数个历史性经典瞬间。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那里,都流出一首赞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回忆过去,展望未来,想信大家都有千言万语想对祖国诉说,或是感恩,亦或是一些简单的话语,都足以表达我们对祖国的敬意。

影片中让我映像最深刻、最感触的故事就是《前夜》。天安门广场旗杆设计安装者——林志远,在开国大典的前一夜,亲自完成攀爬旗杆、电焊、烧铁水等高风险操作,终于使得五星红旗在开国大典那天准确无误的在旗杆顶部迎风飘扬。影片中不论是彻夜奔忙的工作人员,还是心系祖国的百姓群像,都认人感动,充满温暖。我记得影片中林志远说的那句话:“开国大典,全场二十万同袍在观看,全国四万万人在期待,全世界的人都在看着,要千小心万小心”。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当时中国同胞激动而又紧张的心情。这些默默无闻的幕后工作者造就了伟大的开国盛典顺利进行。人们历来只习惯于观看面上的光鲜,很少有人去了解和关注这些幕后的“英雄”,以至于现在的我们都只能通过影片去了解。从而更加感受到,新中国的今天真的不容易,就是一个点滴、细节的过程都是前辈他们无私的的奉献铸就的。

每每仰望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的内心总是充满了无限的骄傲和自豪!勿忘国耻,努力拼搏,立足岗位,做好自己,为敬重的祖国建设奉献力量,我觉得这是我目前最应该做的事情。

篇二:《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作者:钱云

在观看了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点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之后,我感概万千。

电影分别取材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祖国经历的无数个历史性经典的瞬间。七部短片,分别讲述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聚焦大时代大事件下,小人物和国家之间,看似遥远实则密切的关联,共同阐述了一个真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强起来了。

我第一次如此深切地认识到,开国大典顺利进行是有多么的不容易,最打动我的地方,恰好是一个细节:老百姓们各自拿出自家珍藏的东西,只是希望能做一点微薄的贡献。《护航》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明明可以从备飞成为正飞的时候,主人公却选择了主动放弃珍贵的机会并帮助队友解决了困难,成为了那个背后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

这些人,可以说,都是如同你我一般的普通人,但是,做自己能做的,并且做到最好,只为了祖国,因此,他们的身上闪耀着神圣的光辉,值得我们终身学习与追求。

可以骄傲地说,70年来,中国人民全方位发生了时代性的变化,中国人民正在以崭新的面貌、自信的步伐迈向未来,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

篇三:《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作者:熊思雅

当今世界,只要是有华人的地方,应该都有着同一种文化:传承。自古以来,传承是中华民族最强大的精神内核。古人传承多以文字或乐曲的方式,以诗词歌赋亲历刻骨铭心的喜悲。现代人除了文字,也用影像,如通过《我和我的祖国》这样的电影,体会激情澎湃和由衷的民族自豪之情。

在时间的长河中,一些深有意义的历史时刻,应当烙印在每一位中国人心中。这也是一种传承。

《我和我的祖国》这部庆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片,它的创作背景正是这些值得传承的历史时刻。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奥运会夺冠,首获世界大赛三连贯。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

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2015年9月3日天安门阅兵,2017年7月30日朱日和阅兵。

《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犹如交响乐般震撼人心的电影,从恢弘大气开场,娓娓道来,逐渐明媚欢快生机勃勃,满怀游子依恋,也朴实风趣,然后变得沧桑辽阔,最后以温情柔美结尾。电影的拍摄手法以小见大,用七个很有人情味的故事,讲述在和平年代里默默奋斗的无名英雄的故事。

第一篇章,从新中国第一次升起五星红旗“前夜”开始。“立国大事必鞠躬尽瘁,万众一心保万无一失。”管虎导演与黄渤老师的默契搭档,为整部电影导入一个恢弘大气的开场。

电影第二个篇章娓娓道来得,是一个无奈的“相遇”。一位科学家为保密性质的国防工作,隐忍三年与亲人爱人不通音信。虽不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但见了面只能“对面向望不相识”。演员的演绎,感人肺腑。

第三个篇章“夺冠”,又变得欢快明媚,生机勃勃。中国女排勇夺三连冠,在公平竞技赛事中向世界诠释了永不放弃的精神和信念。影片中趴在天台上调着天线的小男孩,激动地在巷子里奔跑得小女孩,这一幕好像就是我亲身经历的一样。小时候守着黑白电视机,靠天台上的天线接收断断续续的信号,仿佛也是我童年最模糊的记忆。

第四个篇章是“回归”,恢弘壮丽又满怀依恋。影片中,精确校对钟表的钟表师傅,纪律严明的警队精英,谈判中掷地有声的外交官,还有朱一龙先生等人饰演的帅气的中国三军仪仗队旗手,为确保升旗仪式一秒也不差,全力以赴,最终完成任务,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一秒也不差”还原了香港回归祖国之际,与他国进行外交谈判的历史事件。在香港回归祖国22周年之际,观看电影重现这一历史时刻,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第五个篇章,这一曲交响乐从气势恢宏、柔情沧桑,满怀依恋,进行到了朴实风趣。“北京你好”,是一场“开在家门口奥运会”的盛事。葛优老师诙谐又不失质朴的表演,让我们又重回2008年,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由衷赞叹祖国的强大和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底蕴。

第六个篇章,在戈壁荒漠中,影片曲风又变得辽阔宽广。骑马奔腾的少年,与沧桑的老人一同去迎接“白昼流星”。这个荒漠中的客人正是神舟十一号。神舟十一号返回仓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从此,中国傲人地站在全人类面前,再也不仅仅是一个世人眼中神秘的东方古国,而是全世界少数成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的科技强国。

最后一个篇章“护航”,竟又变得温情柔美。讲述女性战斗机驾驶员故事的“护航”,又一次让同为女性的我,感受到了一种温情的人文精神。原来女飞行员也可以驾驶战斗机在天空翱翔,完成一个又一个帅炸了的飞行动作。在影片的最后一个篇章,进一步探讨了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

不得不说,我们这一代是时代的宠儿。

我们从没有经历过父辈的父辈在这片土地上浴血奋战,用“28年奋战,两千万人的牺牲”换来家国平安。

我们也没有经历过父辈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如何为温饱竭力工作。他们至今仍是以一种感恩的生活态度,教导我们:不经历昔日艰辛,焉能方知今日之美满。

我们的前辈,在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挥洒汗水默默耕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历史时刻。

如今,到了我们这一辈,如何能成为一个有价值、而不是庸碌无为的人,是我们当下要思考的问题。

感谢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在新中国迎来70周年华诞之际,用光影描绘出一幕幕最动人的瞬间。这些如此朴实无华,却又感人肺腑的影像,让我们的上一辈能回顾历史,我们这一代深觉吾辈当自强,而我们的下一代能更爱祖国。

爱祖国,并为之奋斗,是传承。

篇四:《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作者:范丹丹

2019年10月1日,在这个令人兴奋、激动的日子,我和我的家人们早早的就起来了,我还特地找出了我们中国红的家庭装,在这样特殊的日子特别地应景。吃完早饭后,一家人就守在电视机前等待国庆大典的开始。

大典气势磅礴,又不失众多优秀的细节。风和日丽的天气,闪亮夺目的红灯笼,随风飘动的红旗,既烘托出喜庆的节日气氛,更是全中国人民群众内心的欢腾。天安门广场上的大型电子屏幕中出现了钟摆的画面。1949、1959、1969……2019,随着钟摆,年份数字依次显现,预示着中华民族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即使再大的困难也逐渐克服,造就了如今的中国。

作为一名90后,虽然出生于农村,却是一个安定的年代。从小就接受义务教育,凭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小时候,父母很宠溺我,妈妈总是跟我说“以后我到哪,他们就跟我到哪。要是我到国外,他们也跟我到国外”。那时候,没有出过国,但是总觉得“国外的月亮比中国圆”,所以在父母眼中,如果能读书读到国外的,那就是人中龙凤,是有出息的。但是短短十几二十年,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科技发展排在世界前列,老百姓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经济发展让老百姓手里有钱了,也有机会走出国门去看看了,看完之后感慨“原来国外也不过如此,还是我们中国好!”

我们这代人能看到的变化最直观的要数互联网了。高中的时候兜里揣着钱打算去江南大厦买双耐克运动鞋,结果到商场要付钱的时候一摸口袋,钱没了。我记得我当时哭了整整一个下午,到现在想想还有点心酸。短短几年,我们的支付功能变得这么的便捷,一部手机扫一扫就能付款,因为支付需要密码安全性也不降低。在以前,那是属于不切实际的事情,想都想不到,如今已经让别国人民羡慕和佩服。

但是说到看完阅兵式和《我和我的祖国》后内心的感触,最深的是我的女儿,一位不足三岁的姑娘。当《义勇军进行曲》奏响,家人们都不由自主地哼唱了起来。这首歌从上学开始唱了十几年,是那么的熟悉。然而,大学毕业后,真的是已经许久没有唱过这首歌。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上的丰富,对一些事也理解得更加深刻。哼唱着国歌,觉得作为一名中国人特别的骄傲,莫名有一丝感动。在我边上坐着我的女儿,她突然举着小红旗“噢~”欢呼起来,也异常得兴奋。我想,又是一次做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好时机。在这之前,我们浙江兴嘉律师事务所在南湖边歌唱祖国,我也带着她去参加了。当我们歌唱祖国时,她尚未长开的小手,紧紧地拽着小国旗,用力地挥舞,一边有模有样地哼唱,一边跟随着内心的愉悦,扭动着身体,小脸上洋溢着幸福。诚然,她尚未懂事,但是当她手里紧紧握着小国旗时,在我们这种热情高昂的氛围下,她还是被我们感染到了。这是中国人骨子的爱国热情。

国庆前,《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又火遍大江南北。在家里,我也时不时地让她听听唱唱。这些都是她感兴趣的事情,做起来也很容易,但是我觉得这些都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她。我要在我那才两岁多的女儿心里种下爱国的种子,我要让她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是一件多么幸运、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祖国给了我们安定的家,越来越富裕的生活,我们享受着改革红利、前辈之功,要把自己和下一代都培养好,才是对先烈、对党和对国家最大的回报。

祖国不断发展,不断强大,祖国的月亮渐渐比国外圆。我们作为90后父亲母亲,要培养好、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能够为祖国的发展贴砖加瓦。

篇五:《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作者:崔育晨

平凡而真实的中国人,渴望团聚、憧憬爱情;期望坚强,在乎荣誉;但我们更能够同甘共苦,更能将祖国荣誉高于一切。国庆大片《我和我的祖国》的上演将国庆活动推向高潮,《我和我的祖国》的音乐不时在耳畔响起。

《我和我的祖国》以七十年七个重要历史时刻为节点,讲述七个重大事件背后的故事。通过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生命个体书写祖国一步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

《前夜》讲述了开国大典中五星红旗顺利升起背后的故事。林治远为了确保任务“万无一失”,争分夺秒、排除万难,他的助手、警卫、军乐队队员以及北京城的老百姓无不令人动容。当需要一块镉金属时,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拿来了他们化验室唯一的一块材料,助手视若珍宝地捧过,深深鞠躬,观众无不动容,热泪盈眶……

《相遇》讲述的是为祖国两弹一星事业默默无闻奉献出生命的科研工作者们。基地设备出现故障,总指挥要求全部撤退,高远冲到现场,以一人之躯排除了故障,但他的身体受到重创,最后献出年轻的生命。高远和恋人文敏三年不曾相见,两人在公交车上相遇,恋人讲述他们的过往,他身体一直在拒绝,但躲闪的眼神里藏着哀伤和柔情。原子弹成功的喜悦让高远摘下口罩,用眼神向自己思念的恋人回应。

《夺冠》讲述了中国女排夺得冠军,彰显“女排精神”的故事。这是个含泪笑出声的故事,冬冬为了让邻居们看到女排比赛,放弃了和小伙伴小美的道别,爱国热情超越了童年的友情,观众们也在冬冬回头的两行的眼泪中读懂了冬冬的难和他的爱国情。

《北京你好》、《回归》、《白昼流星》及最后的《护航》让人们看到一个个平凡的人为祖国繁荣昌盛的努力与付出,默默而坚强。

七个故事,七十年历程,祖国从艰难地升起一面红旗到现在“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中国早已让世界刮目相看。“不管在哪个时代,不管是几零后,我们对祖国的情怀是一样的”,“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离的。

篇六:《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作者:赵旭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当我坐进电影院,灯光逐渐暗下,影片开始的时候,耳边又想起了这首熟悉的《我和我的祖国》。伴随着优美的旋律,我跟随着7位不同的导演,从7个不同的角度回顾了7组普通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历程,相比于其他影片,这部影片更是让我余味悠长。

影片的7个平凡人物故事,浓缩了7个瞬间:不论是《前夜》的“五星红旗飘扬,那是我们向往天空的心”,还是《相遇》的“你我在国家的同一个岗位上,就是最好的相遇”;不论是《夺冠》的“已经蛰伏几十载,只为不让你们这群人再喊我‘东亚病夫’”,还是《回归》的“这一条回家的路,温馨又遥远”;不论是《北京你好》的“站在天安门下,说一句北京你好”,还是《白昼流星》的“要是有一天,人们能在白昼看到夜晚的流星的时候,这片穷土,才会被改变”,以及《护航》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为国家,保驾护航”,每一个瞬间都让我热泪盈眶。我深刻感受到祖国今天的辉煌成就来之不易,每个发展的关键节点,都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和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如今正处于祖国从“富”到“强”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党员和国企员工,我深知自己只有立足岗位讲奉献,勇于担当比作为,全身心的投入到经开区的经济建设中,把投发公司建设好、发展好,这正是新时代对我们每个人的要求。

在影片的结尾,《我和我的祖国》歌声再次响起,出现了全国各地,各个岗位工人、学生的画面,这些故事按照时间顺序,串联起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那些让人铭记的光辉时光,而我们,正是这些伟大时刻的见证者,在今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会是参与者。

篇七:《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作者:庞舰

伴随着片头天后悦耳的歌声,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讲述了7个建国以来的重要故事《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和《护航》。是由国内成名已久的老牌导演和杰出的青年导演代表共7人分别导演的,都是对应建国70周年这一重要节点。

每一个故事都能带给我们很多感动,好多瞬间不自觉得感到眼角湿润,鼻子发酸。电影打动人的地方源于人们对故事情节产生的共鸣。这7个故事都是深深印刻在我们这一代人脑海里的,是国家70年发展的重要历程和时刻。不同年代的人有不同年代奋斗的目标,电影并未过多着墨于为国家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更多的是聚焦于普天同庆的街头那一个个平凡的老百姓,抑或是在重大历史时刻坚守在一线岗位,默默付出的劳动者。很接地气,让观众感觉到国家的发展和每一个一直尽职尽责的完成着本职工作的普通人是息息相关的,国家取得的巨大成就,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足以令每一个中国人感到发自内心的骄傲。

从上海闹市的小弄堂到北京四通八达的公路,再到内蒙古广阔的牧区;从建国初期战士们部队列装的大卡车,到上世纪末的黑白电视机,再到北京奥运会时投入使用的鸟巢。电影的镜头穿越70年时间,跨过祖国的大江南北。不同年代的人们,无论来自祖国的哪个角落,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熟悉的场景,回想起曾经自己身处那一特殊年代的峥嵘岁月。作为一部献礼祖国70周年生日的影片,电影充分照顾到了各个年龄段的人们对于家国的情怀。

在看《前夜》的时候,我想到了研究生时候自己也曾遇到过难题,但是看主人公面对如山般沉重的使命,依然能砥砺前行,奋不顾身,我深深地被打动了。也许是有过类似的科研经历,我从中感受到了力量,是支撑中国人不顾一切,奋勇攻关的拼搏精神。这种精神多年来支持中国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而我们每一个年轻人,也许现在正经历着或大或小的磨砺,更应该发扬前辈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相遇》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句话:默默无闻永远不等于被人遗忘。这个故事让人们更深刻体会到我们今天舒适安逸的生活,到底是怎么来的。有多少这样的无名英雄,为了祖国的强大,奉献了自己的生命,牺牲了生命里美好的事物。

负责《北京你好》拍摄的宁浩和《夺冠》的徐峥都有着丰富的商业片拍摄经验。在前两个紧张严肃的故事之间穿插的这两部作品在情节上转而表现出欢快活泼的氛围,无论是演员衣着还是场景采光都更加亮丽,描绘出中国体育史上的大场面,以及关注它们的中国人的热情。《北京你好》中让人笑中带泪的一幕是小男孩说出父亲死于汶川地震,曾获得过奥运建设优秀农民工的称号,却还没来得及看一眼自己建造的鸟巢座位前的栏杆,自己要代父亲去摸一摸那栏杆。提到2008年我们更多想起的是万众瞩目奥运会,其实国人心中也有难以忘却的痛楚,影片贴心得照顾到了那一特殊时期小部分人的情感。插曲是歌手郝云的《回到那一天》,也恰到好处的激起了忙碌在城市大街小巷的普通劳动者的共鸣,一个喜欢吹牛,被前妻和儿子瞧不起,工作上也会被同事嘲笑的中年男人,他用自己特有的温情和幽默,感染了荧幕前的无数人。当四川小孩对着镜头表达对他的感谢的时候,在妻子和儿子眼里,这也是一个有原则,有情有义的父亲。葛优用他的表演打动了观众,就像奥运会开幕时大家欢腾雀跃的场景一样,使人们暂时忘记了悲伤。

影片激起了每一个华夏儿女心里对祖国的归属感,和对祖国70年发展历程的认同感。看完电影,我和周围的观众一样,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为祖国的发展历程感到震撼之余,也为这70年来为祖国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群众发自内心的赞叹,只有我们当代年轻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不辜负前辈的寄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八:《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作者:林辉

2019年的国庆是一个不同往昔的国庆节,这个国庆上演了一部激动人心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10月11日下午,集团公司党委组织党员们到中堂中影大扬影院观看了该部电影。

电影中的故事动人、情节精彩,用七个不同的故事片段分别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七个大事件的经典瞬间。七个故事,七个大事件,联结了七个令人唏嘘不已的人物,他们在祖国的重大事件中,奉献了自己的青春、自己的智慧、自己的能力,乃至生命!每个人的故事都会触动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都会让人油然而生对祖国的热爱,都会让人感动不已!

其中让我印象较深的是《夺冠》中的故事。该故事讲述的是1984年第二十三届奥运会我国女排夺取冠军时,上海一个小巷子里众多邻居集中在一起观看比赛的事。小细节表现出了时代的特征,让我一下子就想起了小时候那个只有黑白电视的年代,大家聚在一起看《霍元甲》、《地道战》等的情景。片中小男孩陈冬冬为了在小美出国前见她最后一次,放下手中的天线,奔下楼来,当看到大家因电视没信号围聚在收音机旁时,伴随着大家的呐喊声,他最后为了让大家看直播又返回楼顶手扶天线,像超人一样的动作如同英雄缩影定格为我心中。最后,女排夺冠了,小男孩在一片欢呼中抱着爸爸就大哭了,这“顾全大局,放弃小我”的结果让人心疼又感动。

另外,在葛优主演的《北京你好》片段中,汶川小男孩为了能进入开幕式现场看一眼他爸曾做的扶手拦杆而偷偷买走了出租车司机张北京的门票,从而引发了一系列让人哭笑不得又感动的画面。得知小男孩的故事后,司机叔叔把门票给了他,可是小男孩不知道司机叔叔的名字,在记者采访的时候,只说他是个光头,穿着一双红色的鞋子,张北京低下头看了看自己已经换成黑色的鞋子,屏幕前助人为乐却没被记住名字的张北京笑得灿烂,丝毫不以为意。在祖国发展的道路中,存在着多少“张北京”呢?他们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做着一些动人而不为人知的小事,或为祖国的建设抛洒了热血,或在同胞需要帮助时伸出了援手,虽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得到回报,得到赞许,但却真真切切地存在着,有着非凡的意义。

对于国家而言,我们是浪潮里的一滴水,是土地上的一粒尘,即便是这样生而渺小,我们依旧可以铸造伟大。我的祖国我的家,家需要每一个人去爱护、去奋斗,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好好珍惜!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相信每一个人都愿意用自己真诚的歌声唱出来,“我爱你,我的祖国”!

扩展阅读:

电影宣传初期,一直担心会将电影演绎成《厉害了,我的国》姊妹篇。对于主旋律电影来说,拍的好,绝非易事。既要在故事情节上照顾到观众的情绪,又需要在画面上展现出我们的大国风貌,二者不能均衡,往往都是凸显了后者,将电影制作成了时代背景的模板,而拉深了观众与电影的距离感,使得观影体验无法带入其中,与其说是观摩了一部电影,倒不如更好的说是观看了一部绘声绘色的纪录片。

同时,我们也应当想到,在这么庞大而又难拍的题材上,难度也是可想而知的,大部分的演员以及导演被画在了圈子里固步自封,最终成为了雷声大雨点小、观众不买账的结果。然而,这部电影却以小搏大,通过冰山一角,达到了一叶知秋的结果,从人物与时间上,绘制出了国家的进步,时代的发展。

一、前夜

影片将时间锁定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前一夜,为了使国内第一次电动升旗准确无误的升起,负责人工程师林治远(黄渤饰)在封城的条件下,守着四方小院,按比例的制作出天安门前相同的电动升旗装置。在经过无数次的换算实验以后,根据天安门前的实际情况,进行模拟演练,终于在实验中找到了失误点,最终完成国内第一次电动升旗的故事。

影片从一开始,就表达出了这项任务的难度,首先这是国内的第一次电动升旗,同时这也是没有任何人尝试或是做过的项目,就连总工程师林治远,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百分之百的让国旗升起。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即便是个模拟国旗,也还是从在房檐上叫喊着老百姓募捐来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作为七部影片率先登场的第一部,整个电影达到了抛砖引玉的结果。从故事结构上,电影表现出了极强的张力。由黄渤饰演的林治远,生动的展现出了小人物,普通人的一面,通过人物所面临的困难与解决困难为契机,生动的推动了电影发展的剧情,并在黄渤的表演中完整的诠释了出来。尤其是在影片最后,黄渤背着电焊机箱,不顾守门卫兵的阻拦的全程奔跑,将观影人的心也抓了起来。最后恐高的他终于站在了旗杆下面,毅然决然的在凌晨六点前,爬上了旗杆,完成了电动升旗最后的一项工程,使得开国大典的国旗顺利升起。

那么,当我们看完这部影片,再次回味这部影片的时候,想到的是为了保证万无一失的那张认真的脸,是天安门前背着电焊机箱狂奔的林志远,是百姓们为了开国大典一呼百应的募捐。最后深思下来,却是责任感,为了这项工程,他一个月没有回过家,为了这项工程,他克服下自己的恐高心里毅然爬上了旗杆,完成了最后的升旗仪式。

二、相遇

电影的第一个镜头给了张嘉译,使得观影的第一感觉,主角是不是张嘉译。但随着后续的发展,我们看到真正的主角张译。

影片的故事随着国内制造第一批制造原子弹的工作者们展开,张译饰演的高远在危急关头,用自己的身体冲进了核辐射的现场,解决了现场危机,从而使自己的身体受到了核辐射,并安排在医院住院治疗。随着住院登记,通过第三者,身为领导的张嘉译和小护士的对话,徐徐的道出了高远的身份,是一位三年与世隔绝没有同家人朋友联系的国家机密工作者。

在住院期间,领导张嘉译告诉高远,实验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就快成功了。于是高远,每天最多的事情就是不断地询问着医生和护士,今天国家有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再得到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般的回答以后,他独自出了医院,登上了从事工作前那辆曾经载满他回忆的大巴车,在那里,他遇见了三年未见的恋人,在恋人的指责质问下,他没有揭开脸上的口罩解释自己的身份,听着恋人的回忆,看若事不关己,却是锥心的只能回避。

终于在大巴车走过终点的时候,他听到了国内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消息。在人群中红旗中,他看到了希望,也在人群中,揭开了口罩,与恋人隔分在了人群中,人群中,是欣慰与苦涩的笑容,定格在最后一祯。

与黄渤张力的表演不同,张译的表演带着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力量,苍白虚弱中却有着坚定的执着,在恋人的再三追问下都没有表明自己的身份,在听到消息后的欣慰与苦涩的那张脸。这是不是能让我们想到站岗执勤的战士,在看到几年未见的父母在身旁的时候,默默的隐忍与纠结。而张译则是生动的表现出了这种坚韧与隐忍,在出场的第一时间,临危不乱的处置突发状况,使自己遭受到了核辐射,这有何尝不是一种责任精神。到影片最后,曾经的恋人在空荡荡的屋子里默默的切着菜,电视机前,公开了曾经的那些无名英雄。所有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三、夺冠

这部影片,完整的将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与上海弄巷的小男孩捏和在一起,同样也是以小博大的题材,却没有给我过深的感受。当巷子的村民为了看电视而让小男孩站在屋顶上高举着信号线的时候,我感觉到的却是人类的自私,而不是小男孩的伟大。他心爱的女孩即将坐上出国的飞机转学离开,他兜里揣着最爱的磁带和她的画像却由于电视机迟迟的不能送给她,在街坊邻居的指挥下,一次又一次的端正好姿势,来校正电视的信号,最终目送她离开。虽然最后姑娘转了头,飞奔了回来。但这种过于艺术化的影片处理方式,让人无法置身于影片中,通俗的讲,就是过于完美主义和奉献精神。所以当事后我回想起这部影片的时候,脑海中回荡的却是,小男孩为了邻居高举着电视信号线,女孩被母亲强制带走,头也不能再回,小男孩兜里的磁带画像再也没能送出去,而他们却在也没有相见,我想,这才是我们的生活吧。

四、回归

对于从小看惯了港片的我们来说,这部电影带着浓厚的港片风味。从剧情上的表演来说,有些中规中矩,给人的感觉是不疾不徐的叙述。在题材上,个人感觉,他是可以拍摄成前夜那样张力十足的影片,然而导演却通过几个镜头,由华哥到惠红英的小人物辗转至回归前的几个大人物,这样的表演感觉不到震撼,反而略有些平凡,全片通过小人物来烘托出大背景,最大的彩蛋莫过于操着一口方言的夏东海了,想不到他竟然胖了这么多~

五、北京你好

影片一开场,就露出了高瘦的背影以及那光亮的后脑勺,镜头一晃,熟悉葛大爷走进了我们面前,葛大爷的演技是毋容置疑的,如果说黄渤的表演是张力,张译的表演是朴实,那么葛大爷的表演就是自然了,仿佛他就是电影里的人物,在影片里完整的刻画了一副中年老北京小市民的形象。

影片主要讲述了,离婚的张北京,意外得到了一张奥运会门票,想要送给儿子做生日礼物。却被汶川来的小伙子掉包换成了钱,两个人在争执门票的过程中,张北京知道了小伙子的来历,他死去的父亲曾经是鸟巢的建筑工人,为了能摸一摸父亲建设的鸟巢,他掉包了门票,最后张北京放弃了门票,守在了奥运会开幕式的门外,与同行闲聊趣话,迎接奥运得到来。

这部电影,以奥运会为契机,通过张北京与汶川男孩展开,在声势浩大各种的电影上,他更像是一部我身边的好人好事,虽然他算不上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父亲好丈夫,但他确实一个心地善良的好人。

六、白昼流星

影片通过一对迷茫的流浪兄弟展开,两人在遇到了村主任后被教导,并见证到了神州十一号降落改变了自我的故事。

电影在题材上另辟蹊径,将神州十一号,完整的带入到流浪兄弟的生活上,并邀请到了宇航员本人演绎本人,这点绝对算上的是一种创新,一种突破,但从叙事上来说,像是熟悉的农村电影,村长收养了无父无母的孩子,供上了大学,或者提供了就业云云,并给予了他们的人生方向。这种题材屡见不鲜,没有新鲜感,反而有一些熟悉的套路剧情感觉。在演技上,虽然采用了两个年轻演员,但在演技上没有丝毫的含糊。

虽然创新点,是在神舟十一号,但我疑惑的是神州飞船降落,怎么可能就会让人平白无故的接近?同时还有层层的官兵哨位,加上景海鹏下了飞船以后得救护人员崴了脚,流浪兄弟迅速就能进去接过座椅上的景海鹏,明明拉了禁止进去的带子,在层层官兵医护人员的包围下,他怎么这么轻易的就进去了?

虽然说艺术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总觉得挺身而出,需要分清场合才对。

七、护航

电影主要通过吕潇然展示出中国空军的风采面貌,在训练上勇敢,在生活上果断。演员大都熟悉,却叫不出名。影片在立意上正能量满满,但在剧情上有些熟悉,或者说无私奉献大公无私的影片太多了,导致了剧情疲劳。同时电影给我有一种像是一个小时的电影,压榨出来的作品,整体感觉有些急促。剧情上不好不坏,演员演绎到位。看完以后,并没有感触到多大的震撼,如果说有,无外乎就是服从上级安排,积极参加训练,勇于挑战自我,时刻舍己为人。然而,这些任何一部英雄纪录片都可以套入进去,宛如已经成为了公式。所以无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