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正文

人类星球6

摘要:爱文章网收录人类星球6,《人类星球》是一部由TomHugh-Jones/TuppenceStone执导,约翰·赫特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大家一起来看下人类星球6吧。

《人类星球》是一部由TomHugh-Jones/TuppenceStone执导,约翰·赫特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类星球》影评(一):铁与血的史诗,和篡改的第八集。

看第一集的时候,我就被震住了。当看到第八集的时候,我想把导演揪到我的面前,大声的质问他:你背叛了你的初衷!

当15岁的孩子还在说:妈妈明天我过生日给我买这个那个这个的时候。地球的一端7岁的小女孩已经要在广袤的沙漠里寻找水源了。

当网吧里没日没夜的消耗着青春的年轻人在寻找快感的时候,当在夜店里抽搐的时候,同龄的记录片里的孩子们都在为了一口饭吃而和自然做着抗争。

当你看完这些,其实你就对所谓的办公室政治,勾心斗角释然一点。勾心斗角最多职位不保,死不了人。

看完这些,你更加对所谓的人性有更深的了解,撕掉那些华丽多彩的衣服和满脑子充斥着的知识,你和他们,在欲望的深处,没有区别。

所以,当我看到第八集的开头是城市的时候,我被导演惊艳到了。是的,怎么能没有城市的人类生存?这地球上最多人类居住地的生存之道?但,仅仅一集,讲的完吗?

但,第八集,你给我看了什么?城市居民和动物之间的斗争???

从第一集到第七集,没错,你总是再描述的是人类和动物的斗争,但,这只是表现手法,其真正表现的,是人类的生存!人类在这星球上各个角落的生存状况,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真实体现!你告诉我,人类的生存在第八集体现了吗?

第八集,应该这么拍:在城市里,人们不再与自然作斗争,而是与人类自己做斗争。

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人类建立不同的集团,党同伐异。几千年来,战争不断,底层人民无非是为了一口饭吃,但有的人却为了一己之私造百万生灵涂炭!更有统治阶级迷幻底层,从精神上和肉体上的双重压迫来奴役,来获取自己的长治久安。但底层人民又如何?打倒了上层,一样而已。

是的,在现代,人与人的关系占了主导,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被现在人所遗忘。但人与自然的关系却是人与人关系的基础,这在纪录片里再次揭示了。

总之这部片子我认为可以作为一部人类经济史开篇的一个注脚。人类经济史,就应该从这里引申出去。从现实出发,而不是从什么“理性人”等垃圾的概念出发。

《人类星球》影评(二):北极

我在冬天看的《北极》这集,感觉更冷。有人生活在冬天三个月见不到阳光的地方。当太阳终于再次赏脸光顾,他们会放炮庆祝,集体吟诵。

北极人有北极人的生存手段,生存智慧。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尊重其他食肉动物,是北极人长年生活于此学到的吧。

人无法抱怨环境。因为环境不会因你而改变。适应,调整,变通,协商,尊重,是人在任何环境下都需要学的功课吧。北极地区一共生活着400万人。在北极阳光照耀下的可爱小房子。这里,必须多红色,橘色,才能帮人在心里多一些暖。因纽特人捕鲸。无关道德,仅为生存。一条鲸鱼,可以养活很多人几个月。北极人捕捉迁徙经过的小海雀,最多一天上千只,然后放入海豹皮里,封口,等三个月后,当做过冬食物。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饮食手段,根据天时地利。人们在享用放了三个月的小海雀。是从海豹皮里拿出直接吃的。挪威北部,冬天来临,红色衣服女孩负责把驯鹿赶过海峡,让他们去另一个地方吃地衣。女孩毕业于驯鹿专业。我听到这个专业,笑了。驯鹿游过零度的海水,有些小鹿容易因为害怕而原道返回,红衣服女孩要把这样的小鹿赶回队伍,免得整个队伍都跟着小鹿返回了。加拿大一个小镇,冬天来临,就要面临被北极熊攻击的危险。小镇里有北极熊巡逻队。巡逻队捉到北极熊,会给它打镇静剂,放生到60公里以外。不杀死“敌人”,是对生命,对大自然的敬畏。北极的草,有种萧瑟凌厉的美。

《人类星球》影评(三):moreandmoreandmore

和五岁的女儿一起慢慢地在看,她听不懂英文,更看不懂字幕,但单凭画面已经让她非常震撼了。那天看到有人说因为电影的存在延长了人类的生命,其实书、电视、甚至是朋友,又何尝不是一样。人生有限,除了自己真实有机会体验的,这些别人呈现给我们的他们眼中的世界,他们的幻想亦或是梦想,都极大地拓展着我们生命的宽度,真好。1海洋

看的那两天刚好有个网红在微博上分享了他自己在马尔代夫的经历:租了搜船,由专业船员带领,打算在海上体会一下真正的海洋。然而事与愿违,以为会经历的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结果是中年晕车男剧烈晕船之旅,没有美味的海鲜,没有奇幻的海景,只有呕吐和平躺。因为付了高额的包船费用又不舍得轻易下船,真真正正是一段难忘的人生旅程。

纪录片中的人们当然不会这样,他们生在海边,长在海边,而且是世世代代,有些甚至像真正的海洋生物一样可超越人类极限长时间在水下闭气行走,有些眼睛生来已经更适合水下视物。如果没有现代文明的介入,在多少年后,不知道人类是否也会有了自己水下分支的后代。而支撑这种自然分化选择的,就是整部纪录片的主题,人类如何在各式各样的极端自然环境中居住、觅食、繁衍后代,总而言之,活下来。

像片中那位sharkcaller抓到鲨鱼后又将其放生,很多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方式估计已经只能以类似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保存下来了。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很难判断和想象片中描绘的那些人们的奇妙的生活方式究竟是还在被真的使用,还是已经像民俗村一样成为景点般的存在。

2.沙漠

在我真正去过沙漠之前,我对沙漠充满了幻想:繁星和银河,目之所及的绵延沙丘,孤傲的骆驼。而真的在沙漠的边缘露营了一晚后,比起银河,印象更深的应该是沙漠音乐节的夜半嘶吼和沙尘暴后满脸满嘴的沙子了。

而那些时代生在那里,长在那里的人眼中,沙漠也未必是块乐土吧。

3.极地

北极大潮退下后,表面冰层和海床间的贻贝看来是太美味了;兽皮内窖藏数月的海鸥也是仿佛隔着屏幕都能闻到味道;童话一般的独角鲸,作为猎物的存在还是令人难以接受。真想去亲眼看看这些仿佛另外星球的世界呀!

4.丛林

丛林儿童烤狼蛛吃的时候,估计和我们小时候烤红薯和蜻蜓也没什么两样吧。吃猴子的画面真的是很惊悚,特别啃着一直仿佛婴儿手臂一样的猴子手的时候。。。。

《人类星球》影评(四):进化的真谛?

这是一部震撼心灵的纪录片,让我反思人类的进化真谛。

在严苛的自然环境之中,有那样一部分人类犹自凭藉着真正的智慧、非凡的技艺和强大的心灵,顽强地活着,代代繁衍。他们敬畏自然,无畏死亡,他们不易温饱,容易欢笑。

如若不是现代化的进程,我相信他们仍将不受打扰,继续尊严地活下去,因为他们是真正被自然接纳的那部分人,或者说他们已然成了大自然的一部分,如同一颗树,一匹狼……但不幸地是,这样的文明正越来越少,如同地球上每时每刻都在消失的物种那样……

我常常在想,科技的进步是否是人类的进步?当我们战胜动物,战胜自然,战胜一切的时候,我们也将消灭掉多样性,消灭掉可能性,在一片贫瘠之中,迎来最后的战役……

《人类星球》影评(五):人类的适应力

人类在生存面前具有极强的适应力,火山挖硫磺、高树取蜂蜜、菲律宾空压机潜水,哪一个不是用命来博的?甚至上学,也要冒生命危险:喜马拉雅山麓的人们,冬季学童在父亲带领下,翻山越岭,走一个星期的路去上学,脚下的扎斯卡河冰随时可能崩塌。

在哪些生活环境极端恶劣的地方,人类也没有想要放弃、寻找食物(包括水源)便是人类前进的根本动力,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在和生活挑战的过程中,人类得以不断发展出形成自己独有的技能、勇气和智慧,印象最深刻莫过于狮口夺食,三人直直朝狮子走过去,你需要的只是自信和勇气,就可以把狮子吓跑,从狮子口中抢到羚羊肉,迅速离开。婆罗洲珊瑚海的渔夫从小生活在船上,海上,生活已经完全和海融为一体,渔夫甚至可以不用任何潜水工具,下潜几十米到海底捕鱼,时间可以长达5分钟。

《人类星球》影评(六):唤鲨

看到唤鲨人捕鲨那段,当那个似乎带有神力的唤鲨人用简陋工具套住鲨鱼时,突然觉得凶狠的鲨鱼是那么可怜,然而自然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的悲悯之情似乎来的有些不合时宜。

我以为被捕到的鲨鱼会被无情猎杀,可怎么想得到唤鲨人把鲨鱼放回了大海,因为他想要保持住唤鲨传统的生命,他害怕鲨鱼数量骤减以后子孙后代再看不到鲨鱼了;没有鲨鱼,唤鲨人的存在不再有意义,整个民族的生活也不复存在。

“thenumberofsharksisinseriousdecline,iworryforourfuturegenerations;withoutsharks,ourwayoflifewilldie.”

唤鲨人朴素简短的语言里表达了怎样一种谦卑又宽广的面对自然的态度呀!而现在人类的生活里,不断喷涌的欲望除了带领我们加速走向我灭亡以外还能给我们什么?

就如前面讲印尼小岛捕鲸看似有些残忍,然而了解整个村子齐心协力用简陋的工具捕鲸不过是为了生存以后,反而觉得他们在努力与自然界保持平衡。这与为了满足个人欲望而借助高科技手段大规模猎杀鲸鱼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保有对自然的敬畏,在遵循自然法则的原则下求生存,后者却是为了一己之私,妄想改变自然规律,统领自然。

看着游回大海深处的鲨鱼突然无法克制的泪流满面了

《人类星球》影评(七):什么是造假?

试问,什么是假,如果说制作组用制作手法拍摄是假,那么经常把real挂嘴边的2pac等一众说唱歌手,把自由的大旗高举的摇滚乐队,从古典器乐到新世纪到前卫,所有你能听到的唱片,他们的音乐是真?你听到录音室专辑中的编曲不是他们的制作人做的吗?歌词不是从词曲制作人手上买的吗?人设不是由唱片公司的团队策划的吗?你听到的人声不是经过录音师,、混音师处理音准、节奏、频率、动态修饰的吗?那他们还real吗?现场听古典音乐会总是真了吧?那么,音乐厅现场扩声怎么算?你能忽略调音团队对声音的精心雕琢吗?摄影师怎么活?不修片了吗?那些光影不是人为的吗?有人会说了,我一个观众还不能提提意见?哦,你花钱购买了正版影像吗?你连正版用户都不是,下个盗版电影就安安静静的看,好吗?艺术没有真假,只是我们一直在用狭隘的三观自顾自的理解艺术,最后发现事情和我们自己想象的不一样,想到前脚才抒发完自己的感激涕零。而后一阵羞愧暴怒气,都是自己的无知罢了。最不想看到的就是一群自拍用着美颜的人指责别人多少年磨一剑的作品造假。

《人类星球》影评(八):做好自己的角色

当我们在高楼大厦里不想上网不想看电视不想吃东西空虚得发慌的时候,地球另一角落的小孩正在森林里抓巨型蜘蛛果腹;

当我们肆无惮忌地使用电水汽油等资源时,沙漠一年里唯一一次降雨的那20分钟里小孩在雨中疯狂奔跑接受雨的洗礼的那一刻我感动得几乎落泪;

当我们抱怨一个月工资不够买房买车时,菲律宾的渔民仅用简陋的空气压缩机冒着生命危险潜入水下40米深仅为捕一些鱼糊口;

当我们高呼墓地价格直逼房价时,高原地区的人们背着尸体爬至山顶,将尸体割成块抛出喂鹰;

当我们用起重机水泥车建造楼宇时,原始部落的人们还在使用木质锤子凿木,靠自己的双手双脚攀爬.......

当我们了解到自己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时,了解到我们在地球上所扮演的角色时,我们就不会狂妄自大或者顾影自怜,而是更加安分守己心平气和地过好属于自己的生活。

《人类星球》影评(九):那些用性命在讨生活的人们

人类星球用镜头讲了世界各地人们讨生活的故事,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用性命在讨生活,我把他们分为两类:一种是与外界并无太大的关联,他们并没有财富的概念一心一意讨生活的;另一种是与外界有联系,有金钱的概念,需要货币购买生活用品,有社会生活的人们。

尽管区别似乎并不大,但细想来,那些本来就与外界社会无联系,自己过着自己部落生活的人,他们每一次狩猎都是为了下一顿的食物或者是为了筹备过冬或者是为了度过某个食物短缺的时期,他们沿袭的祖先们的生活方式,尽管危险,他们却自得其乐,没有贫富的概念,也不会有不公平想法,他们也不会觉得人类多么的不平等。

另外一些用性命讨生活的人们,他们就是我们这个社会里的人,他们需要劳作,需要货币,需要交易以维持生活,有金钱概念,有贫富的意识,它们冒着生命危险来换取微薄的报酬,艰难地维持生活,让人心酸,也会让人想到这个世界多么地不公平……

人类星球在四个地方提到了钱,也就是用性命去讨生活的人的回报

Javier和Angle冒着生命危险在海边的悬崖上采集一种叫做鹅藤壶的生物,它的价值是200欧元一千克,这个是整个人类星球中提到最高酬的回报。

菲律宾的渔民需要潜水40米,用最简陋的水管呼吸,冒着随时得潜水病死去的危险,一周挣25美元。并且确实经常有同伴得病死去,其中一个看起来未成年的渔民Joesph最大的愿望就是找一份安全的、不会伤害身体的工作。

印尼的Hartomo和Sulaiman在离火山口不到200米地方,超过安全限额四十倍的硫磺毒气中背硫磺为生,因为没有办法,这是最高的薪酬了,要养活妻儿不得如此,背一次可以拿到5美元。

柬埔寨的Vaana在雨季的时候在洞里萨湖捕蛇为生,冒着生命危险捕的蛇卖的是5000瑞尔一公斤(折合人民币8块每公斤),最后收蛇的贩子砍价到4000瑞尔,也即是六块多人民币。Vaana与蛇斗争一周最后换来了60便士的收入,即6块钱人民币。

肯定会有人想到各地的生活标准不一样,也许这些已经够了,但是如果他们可以选择,如果他们有选择的权利和余地,他们会不会还做这些。

其他当然还有各种用性命讨生活的,但是大多属于第一种,他们过得危险,却大多没有怨言,甚至享受自己的生活,我们没有什么理由去可怜他们,因为他们很幸福。人类星球第四集,摄影师Gavin在那一集的末尾说,科罗威人那样的生活死亡率会很高,但是他们更为自由,他更愿意像他们一样活得虽然不长,但却更充实。

人类星球比以往的自然纪录片更让人感动的就是他的主题,人类星球,不像之前各种纪录片在大量的自然镜头之后插一个环保主题就完事。人类星球以人为视角,讲述人在自然的存在,而且态度中肯,没有刻意丑化人类的活动,让观众看到的是人类热爱生活,大部分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真的有诚意的作品,用心去体会人类之美。

《人类星球》影评(十):人确实是地球上特别的生物

这个纪录片讲述了很多在极端自然条件下生活的人,第一集的海洋拍的很美,从开始在礁石和海浪之间采摘昂贵食物的冒险者到能放空自己潜水几分钟捕鱼的人,都会让人惊叹人能达到的极限和做出的努力。

可是人的需求似乎永远不能满足,于是能捕到鱼的区域越来越深,有些人不得不带着简陋的气管,深潜到身体生病来捕鱼,可是他们依然在使用大网,竭尽所能的捕捞所有鱼。恶性循环,大概也是自然的法则吧。

本来看完第一集很喜欢,可是居然看到新闻说bbc承认树屋那部分是为了拍摄找当地人演的,纪录片都不能真实,还真是怪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