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正文

铁甲威龙5

摘要:爱文章网收录铁甲威龙5,《机器战警》是一部由保罗·范霍文执导,彼得·威勒/南茜·艾伦/丹·奥赫里奇主演的一部动作/犯罪/剧情/科幻/惊悚类型的电影,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一起来看下铁甲威龙5吧。

《机器战警》是一部由保罗·范霍文执导,彼得·威勒/南茜·艾伦/丹·奥赫里奇主演的一部动作/犯罪/剧情/科幻/惊悚类型的电影,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机器战警》影评(一):到底是CC片

某种角度来看就是一神作……但有不少BUG,比如那个一堆漏洞还被倒霉反派当成终极武器的机器人,还有那个毛子哥们靠着一张嘴唇就认出了他杀过的无数人中的一个,就像Robocop追踪所有人一样容易……既然丫的脑子就是个能自动追踪的电脑,干吗不把资料直接存储其中,免得麻烦去警局找了,还有可能泄露行踪。对一个爱挑毛病的人来说,大多数片子都是能挑出刺来的……

这充分证明了CC的选片眼光。已经是第二遍看了。目前正属于半迷信CC状态。

《机器战警》影评(二):艺术源于生活,在底特律破产的今日再看《机械战警》

1987年,一个名叫保罗·范霍文的荷兰人拍了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准确的预测了20多年后的未来景象:

1,日渐增长的暴力犯罪:影片中的虚构和现实中的底特律常年居高不下的犯罪率。

2,效率低下,资不抵债的政府:影片中被迫将公共事业外包的政府;现实中宣告破产的政府。

3,军事工业复合体对经济的绑架:影片中的OCP,现实中的洛-马,Raytheon等等

4,中西部“RustBelt”的都市衰退:影片中的底特律,现实中从新泽西到奥克拉荷马的广大地区。

5,美国制造业的萎缩:影片中的雅马哈心脏广告,现实中汽车巨头的破产。

6,大众文化的堕落:影片中的《I'dbuythatforadollar》,现实中的选秀滥觞和《JerseyShore》这种秀下限秀到异常火爆的电视剧。

7,国际社会的动荡:影片中的核战游戏广告和新闻短片,现实中的国际冲突。

今日再看这部片子发现太多当初童年时在出租录影带上无法理解的隐喻和推断,艺术果然来源于生活。

《机器战警》影评(三):机械战警影评

这是一部带点未来色彩的犯罪片,故事被设定在1980年代的底特律,但影片主人公——机械战警,是一个仿佛来自2080年的科技产品(以目前的生物科技水平来看,这还是一个很乐观的估计),因此在影片里他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主人公是个脸谱人物,他也实在倒霉,这家伙第一次出任务就独闯贼窝,被反派们残忍杀害了,都还没来得及描述刻画他的性格,就被改造成无敌的机械战警了。

以上设定是给观众减压,让观众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对动作片段的欣赏中去。事实上影片的动作段落质量确实很高,公路追逐、枪战该有的都有;暴力元素的运用也是够硬够直接,动辄就是机枪把人射程蜂窝、霰弹轰飞人的肢体。

此外,穿插新闻报道,机械战警POV这些设置也可圈可点。

最后,请各位千万不要过度读解这部片子,用纯粹欣赏动作片的角度去看即可。

《机器战警》影评(四):机器战警就是美国的耶稣!

本片是保罗·范霍文到好莱坞导演的第一部大获成功的影片,也是第一部由荷兰籍导演所执导的美国影片。从此,好莱坞又诞生了一个崭新的不死英雄。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导演眼中的“机器战警”其实就是一位用枪来布道的美国耶稣……一手情色一手科幻保罗·范霍文(PaulVerhoeven),1938年生,一个来自“性城”阿姆斯特丹的荷兰导演。他的童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所以他的电影中常有毫不掩饰的暴力镜头,就连他喜欢的乐队,都是德国的Rammstein硬摇滚乐队——这些,都可视为是他童年残酷记忆的反射。大学生时代的他学过油画,对十六世纪荷兰的油画很有研究。同时又修读电影,最后获得的却是数学和物理学的双料博士头衔——这又可视为他日后擅导科幻电影的思想来源。他与摄影机的友谊开端不凡,在荷兰皇家海军服役期间,他曾为军方拍过纪录片,从此开始了自己的电影实践之路,退役后他又到地方电视台工作。在荷兰时期,保罗·范霍文经常与编剧杰勒德·苏特曼合作。1971年,保罗·范霍文导演了他的第一部电影长片《在商言商》,反响平淡;1973年导演《土耳其狂欢》则很为成功,获得1974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提名。接着他又导演了《娼妇凯蒂》、《橙色战士》、《绝命飞轮》和《第四人》,在拍摄了荷兰影坛最成功的几部电影后,保罗·范霍文在国际影坛上逐渐被认可,他随即前往美国发展。他在美国的第一部电影是1985年拍摄的《冷血奇兵》,但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1987年和1990年分别推出了《铁机器战警》(RoboCop)和《全面回忆》两部影片,才真正奠定了他好莱坞票房大导的地位。保罗·范霍文1992年导演的《本能》更是轰动全美全球,捧红了一代天妖莎朗·斯通,但自此之后,他就似乎开始走火入魔了。1995年的《艳舞女郎》让他马失前蹄,受到舆论的如潮抨击——不过现在看来,《艳舞女郎》倒非常具有可看性,看来影评人也有经常看走眼的时候——而他自己倒是不以为然,欣然接受了Razzie奖颁给他的最烂导演奖和最烂影片奖,并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站上Razzie奖领奖台的人,可见其肚量之大、底气之足。果然在1997年,他再与编剧爱德华·诺麦尔合作了《星河战队》扳回败局,再振雄风;2000年的《透明人》也战绩不俗。情色和科幻是保罗·范霍文的两把板斧,让观众看得眼花缭乱,爽到抽筋。虽然他拍了很多大胆的情色电影,其婚姻生活却稳定如初,1967年和玛汀·范霍文结为伉俪,40年过去了婚姻仍完好鲜美。保罗·范霍文牛就牛在,除了《艳舞女郎》,他目前的所有好莱坞电影都拍摄了续集,而他自己却从没执导过任何一部续集。2006年,他执导的战争大片《黑皮书》再下一城,又让他声名大噪了一把,获得了他平生最高档次的电影奖——金狮奖的提名(他没获过什么大奖)。年逾古稀的人拍的电影还这么年轻,不得不佩服其荷兰巨人般的创造力!今年,他还担任了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委,成了辅佐张艺谋的幕后良臣——作为一个年近七十的影坛前辈来说,他不仅比张艺谋年长13岁,讲故事的水平也是后者的13倍。即使张艺谋再修炼13年,恐怕也拍不出像《机器战警》这样好看的商业片;即使张艺谋把“黄金甲”装饰得更华丽,也敌不过保罗·范霍文20年前那副斑驳“铁甲”的魅力!

本片是一部特立独行的惊悚片,讲述的是警察墨菲在一次追捕犯人的任务中惨遭五个凶徒杀害,经过精密的科技改装后,成了无坚不摧的“铁甲威龙”,却没想到他仍存有以前的记忆,他决定要找那五个凶徒复仇……1985年保罗·范霍文刚完成《冷血奇兵》,他和荷兰电影界的人合不来,因为他原来拍摄的电影都是由政府中的右派资助的,而现在的政府由左派控制,他就遇上了麻烦,从1980年的《绝命飞轮》就开始这样了,因为政府觉得那是腐化堕落。但是当保罗·范霍文接到剧本后也觉得它“真是又笨又蠢,极为荒谬”,还把剧本丢在地上说,“我不会拍这些垃圾戏”!而他太太玛汀捡起剧本,看完后说:“对,这不是莎士比亚的作品,但比你想象的有深度,我从未见过电影里的英雄被炸断手,你会喜欢的。”不久后,保罗·范霍文就打电报给剧本创作者,说他愿意拍这部电影。他还说,其实他一开始对科幻题材并不感兴趣,他的《土耳其狂欢》、《橙色战士》、《绝命飞轮》和《第四人》在美国最出名,但它们都是用真人而非特效,他从没拍过《机器战警》这样的东西,并且不是很渴望去做,“我不是科幻小说迷”。但这部电影他却不费吹灰之力就拍得很成功,它以1300万美元的预算,首映周末就获得了800多万美元的票房,最终美国本土的总票房斩获5300多万美元,音像制品的租赁收入都高达2400多万美金,此外还获得280多万英镑的英国票房以及其他海外票房,可谓是赚了个脑满肠肥!该片在奖项上也不示弱,获得1988年奥斯卡奖的最佳剪辑和最佳音效两项大奖提名,最终获得特别成就奖。此外该片还获得1988年美国科幻恐怖电影奖的最佳导演、最佳造型、最佳特效、最佳编剧和最佳科幻电影五项大奖。990年和1993年,由伊文·克什纳(《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巡弋飞弹》)执导的《机器战警2》和由弗雷德·德克尔(《太空僵尸》)执导的《铁甲威龙3》接连出炉,这两集的编剧请来了如今大名鼎鼎的弗朗克·米勒(《罪恶之城》的作者),只是在动作场面和特技上都较前作稍有逊色。除了三部电影之外,《机器战警》还有同名漫画、动画和电视连续剧,甚至是几乎全平台的电子游戏,可见该片的巨大影响!本片是保罗·范霍文到好莱坞导演的第一部大获成功的影片,也是第一部由荷兰籍导演所执导的美国影片。从此,好莱坞又诞生了一个崭新的不死英雄。根据保罗·范霍文的说法,这部影片有一大部分是受到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爆炸所启发的——而编剧爱德华·诺麦尔说他是在路过影片《银翼杀手》的拍摄现场之后,就构想出了《机器战警》这部电影。不管怎么说,《机器战警》都是一部在视觉与叙事艺术上相当成功的电影,将后现代的未来世界(实际上就是美国)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制片人评价保罗·范霍文说:“一个好导演会迎合任何题材的需要,这是关键所在,如果他是天才,他什么都会做得到。而保罗都做得到!”在幕后制作特辑中,保罗·范霍文阐述了《机器战警》的宗教学意义,这是让人始料不及的——他说自己喜欢暴力,喜欢电影有暴力场面,他甚至想拍撒旦杀耶稣!保罗·范霍文说耶稣的形象永远令他着迷,福音的叙述亦令他神往,在某种程度上,《机器战警》和耶稣有关——钉十字架的主题,复活,水上行走,还有对白“我不会再拘捕你”等,都暗示“铁甲威龙”就是美国的耶稣,用枪的美国耶稣,是里根时代的产物。片中出现了核武器爆炸的电视片段,保罗·范霍文说这就是他眼中的美国,美国人没有枪就不是美国人。另外,耶稣也说过:“以前我告诉你们放下你所有忧虑,在路上,人们会给你所想所需。但现在我告诉你们,卖掉你们的大衣来换利剑!”保罗·范霍文据此认为,即使是耶稣,他最后也似乎在推销武器。而当“铁甲威龙”回家,过去的生活场景在半人半机器的脑海中呈现,保罗·范霍文觉得这个段落具有很重要的神学意义,那就是寻找“失去的天堂”。半人半机器的他到底是谁,这也是存在主义的矛盾问题,就像科学怪人的故事。保罗·范霍文就是想探讨人类灵魂在各种环境下生存的可能性。

《机器战警》影评(五):回忆机械战警

小时候看起来就感觉好猛,好暴力。记得第二还是第三部的时候,打一个老鬼,还把地都打穿了,最后把老鬼的脑子扯出来捏爆了。那个情节印象很深刻,仅次于那个异形4大宝贝儿被吸肠的片段。

当时差点吐了。

小时候那些科幻片表达的主题无论是什么,未来恐怖的暗示和担忧都很强烈。比如终结者2,比如天兆,然后就是些怪兽片了,比如异形。那个时候没什么电脑制作,也不玩什么暴力美学,就是不断得刺激你,让你反胃,反胃完了却又能有所思考。

机器战警就是这样的电影,现在看来有些设定很蠢,而且还用粘土动画来完成特效。但是不得不说,这样的影片比起现在的钢铁侠,无敌浩克啊那种纯粹爽快(确实挺爽)的娱乐片来说更加有教育意义,或者说是一种讽刺的态度。

电影中出现的几个场景,比如上厕所都要刷卡付钱,比如电视里孩子们的战争游戏(炸弹王),还有办公室里的人同事被机关枪轰死,大家还能若无其事(他们慌张是怕连累到自己),以及那个劫持市长还要6000SUX和车载导航系统的傻叉...这些都让人感觉不真实,感觉像玩似的,但其实放在20年前我们的现在也是不真实的,只是这个过程来的缓慢(底特律终于破产),我们就这么全盘接受了,已经习惯了而已。

由于是漫画改编的,影片也不乏机器人不会下楼梯,开除你就能杀你的搞笑情节。而且受西部片(荒野大镖客)影响,男主角老是转枪(虽然东木不怎么转枪),而且必须有这样的情节:男主被群殴,受重伤,狼狈逃到工厂,窑洞,破旧房屋等地方躲着,完了必定有一个同伴来照顾,然后蓄势待发,最后几乎是一个人一举歼灭坏蛋团伙。这种模式在后来的什么终极悍将,不可饶恕(又是东木)等西部片中屡见不鲜.

不得不说,小时候看,以为他是个救世主,是人民公仆

现在再看一遍,终于明白,他不过是个一个人战斗的孤胆英雄。还是会被原则约束,还是脱离不了---------该死的体制。

《机器战警》影评(六):经典就是经典

1987年,科幻剧情动作犯罪电影《机器战警|RoboCop》

儿时的经典电影,记忆深刻,当然还有游戏。。都是非常经典的。

87年的电影儿时看着是经典,现在回味起来依旧是经典,经典不会特效的落后而掩盖其光彩,不过别说87年的模型特效倒是可以接受。。主要赢在剧情上。

只有坏人坏的让人咬牙切齿,我们的英雄才能伟岸,这是短评里“亵渎电影”的评价,说的很到位。剧情就需要这么演。电影的灵魂还是剧情。有了灵魂,才能成为经典电影,才不会因为特效手段的落后而被遗忘。

虽然摘下面具就输了,但是摘下面具的震撼感不亚于小时候。。

不过还是要说,机器战警好帅~尤其是那个连发枪。。我记得我小时候还有一把呢~哈

---我是COP的分界线---

推荐指数:★★★★☆(9/10分),经典之作,值得多刷~~

《机器战警》影评(七):《机械战警》(1987版):重口味下的现实主义

先说一段有趣的轶闻,当年导演保罗·范霍文刚拿到《机械战警》的剧本时曾十分不屑地将其扔进了垃圾桶,多亏了细心的范夫人建议丈夫多看几遍以免错过好戏,这才有了这部经典作品的问世,而我们也得以看到了一部具有范式风格的科幻影片。

不过对于吾辈而言,印象更深的反而是国内后来引进的动画版《机械战警》。其中的大型机器人ED-209,还有墨菲常挂在嘴边的那句「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变成呈堂证供。」都是留存至今的记忆。

说到范霍文,这位荷兰导演历来以辛辣呛人的口味著称,无论是当年名噪一时的《本能》,还是同属科幻范畴的《宇宙威龙》、《星河战队》都不无尺度颇大的重口味镜头。这一传统在《机械战警》中也有所体现,包括影片前段墨菲被犯罪团伙射成「蜂窝」,以及后段罪犯埃米尔受毒液腐蚀并被汽车撞为碎片的可怖场面。而且若不是范霍文因为担心影片的评审级别而不得不删减一些镜头的话,这部电影或许将更加骇人。

个人看来,这部电影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并非全副武装的机械战警或者用定格动画拍摄的ED-209,而是其中表现出的浓郁的现实主义。这种侧重其实在影片的场景上便已展现得相当分明,除了那几副机甲,我们在别的事物(诸如建筑、交通工具、日常用品等)上几乎找不到任何未来感与科技感,让人很难与科幻片联系起来。原因?要么是剧组没钱,要么是有意为之,本人倾向于后者,理由就是本片的象征意味实在太明显不过了。

虽然编剧爱德华·纽梅尔说撰写此剧本的初衷是美国日益增长的暴力犯罪,但潜台词亦显而易见——对美国政府和社会的不满。八十年代的美国,是西方不公平现象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垄断集团不断做大,财富惊人的集中,经济上的「精英论」和「世袭制」愈发严重,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并最终导致了失业率和犯罪率的急剧上升。本片故事的发生地底特律恰似一个缩影,这座著名的汽车城正是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走向衰败的。

而影片里接管警察局的OCP公司则完全是「垄断」的代名词。当一个城市(国家)的执法机构被某个营利性的企业统治时,当某个企业可以随意制定执法规则时,当警察沦为某个企业的执法工具时,当某个企业能够凌驾于法律之上时,那么这个城市(国家)还有何正义与公正可言?墨菲与OCP公司的对立,就是法律与金钱的对立。「机械战警」的出现,反映了大众对这么一个铁面无私、无惧无畏的形象的期盼。

回到影片开头墨菲遭到的残酷迫害,撇开范导的个人趣味不谈,也许蕴含着「不破不立」的意味。只有推倒重来,才能获得新生。

《机器战警》影评(八):童年时代来说机械战警比终结者给我的印象要神

MGM很明显是将铁甲威龙定位在跟卡梅隆的终结者叫板的机器人电影来拍的。很多主视角的画面都和终结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刀枪不入的钢铁铠甲,腿部的手枪收纳盒,弱者的保护神,其实这个设定即使拿到现在的好莱坞仍然来相当有潜力。可惜这两年有个超火爆的钢铁侠出现,机器战警想要重振当年雄风是不容易了。不过相对于上天入地的钢铁侠,机器战警的定位倒更像是歌谭市的黑暗骑士,同是维持秩序与法律的平民英雄,也许走蝙蝠侠的内涵路线这个系列还是有希望。跟蝙蝠侠不同的是,机械战警还有那么些幽默元素,但是我可不想他们把这电影拍成喜剧片。

大家可以看出来彼得威勒的本体是多么的瘦吧?整部电影就是他套在这个巨大的机器外壳下模仿机械的动作拍出来的,小时候看电影时完全没想到。

另外那个巨大的两足战斗机甲是采用定格动画拍的,在当年没有CG技术合成的支持下,能有这番创意真的是很了不起。

《机器战警》影评(九):人类感情赋予机器警察的刻画成了全片的催化剂

这部由荷兰大导演保罗.范霍文在1987年推出的科幻电影,曾经陪伴了很多和我一样80年代出生的人走过了那段美好的童年。当初该片的创作理念和特效造型其后曾经被很多科幻电影和电子游戏所效仿。影片将被改造成机器人的墨菲,描绘成了一个有着人类情感,亲人亲情,包括战友之间感情的“人”,对人类感情赋予机器警察的刻画成了全片的催化剂,感动了无数观众。《铁甲威龙1》的成功最大的功臣还包括墨菲的扮演者——彼得.韦勒,他将机器警察性格刻画的惟妙惟肖。早先他曾经在恐怖片《人鼠大战》中有出色的表现,但后来导演看中了他那张很巨特色的面孔和下巴才让他来主演机器警察墨菲这一角色,没想到这次参演改变了他的一生。

《机器战警》影评(十):那些年,最动听的声音

对这部电影的印象已经模糊到只剩下一个片名和墨菲的头盔。新版上映前去缅怀一下老版,中文响起的那一刻有一点诧异。可随即一想,1987年那会,那有原版片引进,大家在电影院看的成片都是经过上海译制片厂的配音演员重新演绎过的。小时候不懂,以为那些电影里的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人就是这样声音,但也觉得奇怪为什么他们的声音都差不多,后来自己和自己说因为本来外国人看起来也差不多样子。慢慢知道了什么是译制片,也认识了童自荣、邱岳峰、乔榛、狄菲菲、丁建华等一些比较知名的配音演员。

长大以后,只能在电视的重播里听到熟悉的声音,电影院的引进片已经趋向于原声版,除了字幕基本不再做任何配音处理。电影爱好者或许会觉得译制片属于多此一举,破坏了电影本身的原汁原味,但没有看过译制片的人永远都不会有那种感觉。

影城偌大的放映厅,因为阴雨的关系,上座率并不高,大多是媒体和参加活动的用户。荧幕上的广告结束后就仿佛回到了另一个年代。灯光渐渐暗下,银幕渐渐亮起来,看到的是已经磨损胶片画质,根本不能和现在的电影比,甚至都比不上自家DV。声音也是时轻时响,总之就是那种上世纪在录像厅看录像单的感觉。但是就是这种熟悉的怀旧感,把自己拉回了小时候,这种感觉真不知道怎么形容。而站在1987年的角度看这部影片,无论是情节还是故事框架和特效,都算是制作精良。影片播放完毕,有一个新版的预告片,现代御用的快闪式剪辑,酷炫的打斗动作设计,大气的配音都十分有吸引力。可是我知道,再也听不到那些熟悉的声音。至今我都不知道译制片的落末是算一种进化,还是一种缺失。

 

上一篇:夜行动物 豆瓣

下一篇:大国重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