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正文

转山影评

摘要:爱文章网收录转山影评,《转山》是一部由杜家毅执导,张书豪/李晓川/李桃主演的一部剧情/冒险类型的电影,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转山》影评(一):在转山中让...大家一起来看下转山影评吧。

《转山》是一部由杜家毅执导,张书豪/李晓川/李桃主演的一部剧情/冒险类型的电影,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转山》影评(一):在转山中让心灵坚强和温暖

2004年10月,24岁的谢旺霖,独自从丽江骑车到拉萨。一路骑过了梅里雪山、南迦巴瓦峰等13座海拔几千米的高山,经过了金沙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6条河流。在征服一座座险峰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这恐怕是谢旺霖放逐自我浪迹天涯的理由。七年后,一部小成本制作的电影《转山》再现了骑行西藏的艰辛历程。台湾人张书豪在云南人李晓川的带领下,开始了冒险之旅,途中两人历经千辛万苦,李晓川一度摔下山崖被送进医院,张书豪独自走完剩下路程。

看完影片,我身边的一位观众叹道这不是活受罪,自讨苦吃吗。无论谢旺霖还是张书豪的行为,在现实世界中都可以被称为不可理喻,人们习惯了将目标定为金钱或是名利,而不是为了某一个向往,某一个喜好,某一个信念,超越功利之举常被认为是傻子所为。但凡成就大事业的人,都是经过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坚持,与途中的各种艰难险阻斗争,方能实现心中的梦想,那种哪里有利可图就往哪里去的机会主义终究只是自作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而丢失了人生的大方向,也就丧失了生命的终极意义,须知名利金钱终究都是身外之物,感官享受和虚荣满足都是过眼云烟。

为了心中的事业,为了某一种爱好,为了某一个信念,千回万转,百折不挠,唯有坚持,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在这样的过程中,藏民、云南人、台湾人和睦相处,相互祝愿,在张书豪送藏民孩子上学、受伤后受到藏民的看护这样一个个场景中彰显出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这是一部让心灵坚强和温暖的影片。

《转山》影评(二):在路上

看到这个片子,是一份机缘巧合。很长一段时间再没有心情去电影院里享受曾经很爱的那种感觉。今天翻出来半年前买的几十张电影票兑换券,翻出手机来查,《转山》,只在我门口的影院放映一场。下午过去,售票柜台后面没有这场电影的时间,问了一下柜台的小妹,说这部电影有的,是试片会,免费。给了我一张粉色的兑换券。仿佛想起来班夫的门票。影片开始的时候,讲着闽南语的僧人,台湾风格的街头,奶油味十足的小帅哥,台湾车友讲台语的口音和语调,还有到了丽江之后的那种黯淡,带着一点点欲望的流动还有欺骗,这一切让我有点不舒服的镜头都压在短短的几分钟里。从第二天清晨小帅哥推车上路开始,这些都一扫而光。我没有骑过这么久,没走过这么难的路,也爬过这么高的山,也从没这样迫近一座座神山。藏民的热情,爽快,艰辛,爱情,信仰,不驯,还有小孩子离开父亲的那种说不出的难过。山的神圣从来没人去怀疑,而每个走上这条国道的人,无论什么原因:求佛,修行,旅行,逃避,刺激。无论用怎样的工具:三拜九叩,徒步,骑行,驾车,他们都会得到先前不曾得到的东西,亦幻亦真,或多或少。

小川说他不是想找死,因为他热爱生活。不知道这部如此生动的无法满足大片情节的观众需求的电影能在大陆收获多少票房,不过我希望每个爱骑行,走在过或者如今依然在路上,曾经走过川藏,滇藏或者想要走的没走过的,每个爱生活希望知道自己依然活着的人,都买一张电影票去影院看看这部电影,和导演,书豪,小川一起分享这九十分钟。这是一群热爱生活的人献给同样热爱生活的你的一份很用心的礼物。

《转山》影评(三):轉來轉去,最終還是回到原地

今年年初,身边有个朋友从家乡湖南一路骑行回的西安的学校。当然,这和张书豪的骑行是完全不可比的,我只是在看完这个故事之后第一件想起了这件事。

身边还有很多喜欢旅行的朋友,包括我自己。他们说,旅行就是从一个自己呆腻了的地方跑到另一个别人呆腻了的地方去。他们还说,心灵和身体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而我对于旅行的理解却是逃离不满的自己,在颠簸的路途中重新认识自己,然后再回来。

之前看过一个反《转山》的灌水帖,说它不切实际,在教导青年不顾生命危险的去冒险。我想,最后的最后,小川哥寄来的明信片上说的话,才应该是导演真正想说的。热爱生命。

热爱生命。不管你以什么方式暂时躲避着浮躁喧哗的现实世界,你不能否定生命本身的美好,你去转山转水转天地,转到天涯海角,你也一定要回来,回到原地,回到生命起始的地方。

《转山》影评(四):在路上或者不在

终于看了电影转山,骑行者去西藏的故事,主角叫张书豪。

是怀着一种朝圣的心里来看这部片的,果然凡是你极度期待的东西,揭晓真面目的时候,反而会觉得原来不过如此。

习惯性的搜影评,居然让我找到一个现实中的骑行者,走的跟电影里主角一样的滇藏线,甚至在骑行的过程中就遇到了转山的剧组。据他的介绍,骑行之路真的没有电影渲染的那般艰辛,整个路程自行车胎不过是爆过一次,而不像张书豪的车骑到一半整个完全散架。

很多事真的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难么?在你的心里诸多遥不可及的事情是否真的是一项艰巨得根本不能完成的任务?

天生天才的人很少。

大多数的人不过是比一般人多了一点点的叫做坚持叫做勇气的东西,就像当你被莫须有的恐惧拦在起点的时候,人家已经在过程中经历各种磨难并在这些历练中迅速成长起来了,而你依然在原地。当你好不容易决定去经历这个过程却因一点点的打击而退缩的时候,人家却已经在这些打击中越战越勇不抛弃不放弃而获得了最后的成功。

于是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得出你本来就是这样平庸,你本来就是技不如人的结论。可是天知道,你究竟是有多自卑多胆小而心里承受能力又是有多脆弱多不堪一击。

其实我是喜欢旅行的人。

我喜欢在旅行的过程中遇到的人和事,喜欢路上陌生的风景带给我越渐麻木的心灵一些触动,喜欢拍下那些在一瞬间带给我美的触动的照片……在橘子洲头的时候,看到一家五口三代人在一起照全家福,立在三脚架上的相机应该是被这家爸爸调了定时速拍的模式,于是我也在我的相机里留下了这一家五口的幸福画面;在张家界的时候,看到一个齐刘海童子头就像小丸子一样可爱的小女孩在和她的妈妈一起玩气球,我的相机里也留下了气球抛来抛去时小女孩天真快乐的笑脸;还有在上海城隍庙的时候,看到一个老爷爷睡在三轮车里,我也拍下了他翘着二郎腿呀开嘴的滑稽样子。

当然还有各种风景:一棵树,一片云,一湾清泉,一块奇石,一条小溪……还有去长隆野生动物园拍下的各类动物:睡着挂在树上的考拉,大腹便便的可爱熊猫,还有看上去傻傻的黑熊,红着屁股的狒狒,养得肥肥的狮子老虎……

所以你看远离你原本的生活,逃离生活中的一切烦恼,去体验一番新的不一样的生活是多么愉快的一件事。

关于远行的念头其实一直有,却越来越怀疑把他人人生追求的快乐架到自己身上,这样到底是对还是错?

看过太多的电影,看过太多的选择,看过太多的修成正果的爱情,看过太多结局圆满的人生,觉得每一种都好棒啊,每一种都好想尝试。

如果我也那样……就好了,每次看完这样的电影,总是经不住发出这样的感叹。

而我是多么遗憾,只能活一次,只能过一种生活,顶多也就多体验一些别的情感,但那样的东西终究不会变成你自己的东西。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说:“林中有两条路,你永远只能走一条,怀念着另一条。”

我们有选择的权利,却没有不选择的权利,也只希望到了最后的最后,你能不后悔自己所做的决定,能有一份发现所有的选择都是对的无憾。

当你发现你吃腻了学校食堂的饭菜以及东门外的所有饭店,还有那些豆腐,铁板烧,香酥鸡块之类的小吃,甚至奶茶店的各种饮品你都不再抱有兴趣,看腻了学校的一草一木,ABCD楼,红色的图书馆,乱七八遭的宿舍,甚至那些猫猫狗狗看上去都永远是那么同样的几只,你是不是对自己目前的生活感到那么些无可奈何的绝望?

可是,你是否真的留心观察过这个学校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是否知道月亮每晚的阴晴圆缺,还有那些不可思议的变幻莫测的晚霞,天晴时双龙湖湖水映着河边柳树空中白云以及不远处教学楼的样子?是否留心过学校又多出来的幼猫幼狗?当你想到这些的时候,心中莫非不会感到一丝丝欣慰么?

旅行,不管是那种形式的旅行,难道真的是那么不可或缺的存在么?付出了时间金钱甚至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走这么一遭真的是非如此不可的么?

我突然迷惑了,不再那么肯定,也许目前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强烈吸引着我的那种神秘召唤,如果有一天,我忽然能感受到这种神秘力量,我忽然能感知到心底的那种必须在路上的声音,如果没有那么个瞬间,我宁愿守在原来的地方看着每天的云卷云舒日升月落,懂得感恩并珍惜着身边的一切人和事。

《转山》影评(五):不吐不快

看电影一定要找人一起看,这样,想吐槽的时候不会由于没人可以交流而又把话咽回去,把想吐出来的东西再吃回去的感觉比真吐出来还难受(参见《人在囧途》王宝强吐牛奶那段的感觉)

《转山》这电影很早就听说了,也一直有些期待,看了预告片我还以为能比较真实,结果抱着看骑行纪录片的心态看了一部魔幻片,我有一千万个槽,我要吐出来!

转山,这名字就很搞,你转的哪座山,一说转山,在云南无非是转梅里雪山,入藏无非是转冈仁波齐,尼玛,你明明是走滇藏线,你好好取个名不行啊,误导我,看得浑身不适还安慰自己,没事没事,后面还有冈仁波齐压箱底,就当看风景好了,结果小伙子在布达拉宫门口跳了段僵尸舞就画面一黑,一年后台北,我勒个去,说好的转山呢!说好的风景呢!你要说取名嘛,要文艺,和内容不一定要一致嘛,那你干嘛不叫《台湾仔大闹天宫》,干嘛不叫《海底两万里--台湾仔游记》。

电影一开头就是葬礼,男猪脚肯定又是要背负上死人的遗愿了,妈的,我就没见过哪个骑行的人是为了别人的愿望出来骑车。什么混账设定,看到这里我就知道这电影矫情的尿性了。不煽情不成活是吗!电影嘛,总要整死个人才行,既然男猪脚要骑行不能死,那就只好委屈你这做哥哥的了。

决定上路!突然就跳出个女朋友要分手,我擦,骑车而已,至于嘛,那骑的是车啊,不是在骑第三者,有那么多方法能用来渲染一下路途艰险不过导演选择了最sb的一种而已,淡定……于是我连这女的脸都没看清楚。

到了丽江,男猪脚就开始喘,喘你妹啊,接机的骑友华丽丽得丢下一句,“这里还是有点高度的”,我就黑线了……在丽江就开始高反你还搞个p的滇藏线,回家玩儿蛋去吧。

没过两天骑友就变成了骗子(我说导演,你是来黑骑行者的吧)。男猪还真信了,大哥!这满街的“办证”小广告,但凡你看过一眼,(而且其实就算你存心不去看,也不可能躲的过去)也应该知道办证是个什么价钱,台湾来的后生仔啊,你还是太嫩了,要学会观察生活嘛。男猪脚心一横,就去偷,还真偷到了,我就不吐槽那满桌的身份证了,我说导演,你真是来黑骑行者的吧!又是骗子又是小偷的。

出发不久就遇上封路,正好有个老鸟同路,请老鸟带路,老鸟拽得突破天际“能跟上我再说”,要不要这么黑,导演!为毛我就没见过有这种拽b?为毛我觉得骑行的人都是热心可爱的?(当然这个老鸟其实也是个热心的好汉子,但为啥要插这么一段?导演你偶像剧拍多了,但凡有人出场一定要狂霸拽吊酷?)

一路上猪脚蹬得那叫一个辛苦,妈的蹬不动不知道换低档啊?体力不行还学别人高档摇车,累死活该!被人捡了还要耍脾气,蹬不动了就丢车,我勒个去,就这种心态也能骑行?(导演你到底要黑到什么时候)我见过蹬不动死撑的,见过撑不住推车的,见过不想推搭车的,就是没见过把车一甩,耍贵公子脾气的。

上坡蹬不动不说,下坡还出事故,作为一个带新人的老鸟居然夜里放坡还扭头聊天,不摔车都说不过去。有那么多种出事的方式,导演你偏偏让一个走了滇藏线3次的人以这种方式摔断3根脊椎骨,要黑到什么程度才能下得去这种狠手?

到了怒江72拐,就更tm扯淡了,男猪脚是抢了你女人还是睡了马子?要这样摔,72个拐摔个十几次,这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吧。导演你是想说男猪脚不会骑自行车呢还是想说男猪脚不会骑自行车呢?最扯淡的还不止如此,md,男猪脚千里迢迢从台湾运过来的giant就这么摔散了,好吧原来在台湾土生土长的giant质量如此之差。merida是不是给你赞助了啊?车坏了男猪脚首先不是修车而是又耍脾气对车一阵很踹,踹完居然就躺路边睡着了……你这是要把男猪脚往死路上赶啊……果然就来了一群狗,真的是一群哦!导演你得是把全滇藏线的狗都抓到了一起吧……能不能实事求是一点

累倒在路途中,被卡车司机狠k一顿,一方面导演各种夸大藏民的热情好客提供吃住不算还来点眉来眼去,另一方面,在这时候又把藏民描述的这么暴躁,对一个奄奄一息的伤病大打出手。导演我真是猜不透你的想法啊。

到了然乌,男猪脚见别人电话诉亲情,于是自己也亲情泛滥,掏出最后一张一百块买了电话卡(然后没钱之后掰冰块当饮用水,大哥,你不知道你之前怎么昏死的吗?老医生没告诉你是因为食物中毒吗?你还真以为自己是圣斗士是超级赛亚人,同样的招数第二次对自己无效!),打了一通电话给天堂的哥哥声泪俱下,好煽情啊!我艹!尼玛啊,没钱了不赶紧打电话借钱应急还tm搞这种调调,这是哪来的2b文艺青年才能干出的事!导演啊,骑行不等于找死啊,你这么整,谁还敢加入骑行??(我就听到后面两个女的在说,这太惨了吧,真危险,我真想跳起来教导他们,事实不是这样的……)

在米拉山前,路人甲把猪脚大赞一番,于是猪脚就超人附体了,把行李一丢,空车上路,你丢帐篷就算了,反正这是最后一天的行程了,但你丢水干嘛?这路上你不用喝水了?还是你辛辛苦苦从来古冰川上掰下来的冰棍化的水哦!少年!!然后就一头扎进雪里,你牛逼大了!突破天际了!

在米拉山顶,电影迎来了高潮,海拔5000+哦有没有!经幡哦有没有!风景好哦有没有!然后旁边打出小字”米拉山,海拔xxxx,川藏线第一高度“,我瞬间泪流满面,你走的是滇藏线啊!我!@¥¥……¥%@¥@#¥,好吧导演,根据你的思路,我觉得电影应该叫《新藏线》,然后猪脚走滇藏线,字幕打川藏线,一次涵盖三条入藏线路,齐活儿了!(米拉山既在川藏线上也在滇藏线上,是两条线的最高点,可是,为什么我看到电影里的川藏线总觉得有种微妙的感觉)。

在对冈仁波齐的期待中,男猪脚洗了车跳了舞就回了台北……这时候我整个人都恍惚了,妈的,是不是还有下一部啊?电影打出字幕我都没有反应过来,电影结束了。

风景没看到,对于路上的记录也太过夸张,导演还敢自夸,“这是一部有诚意的电影”,我完全没看出诚意在哪里,只看到电影对骑行的无知,对于人在旅途的想当然,失望不止一点点。

《转山》影评(六):文艺青年的单车旅行

我第一次看这个类型的电影,还挺别致的,文艺青年应该都爱看这类的。通过这部片子,我发现我不是文艺青年。

看这部电影需要静下心来,可能是我心不静的缘故吧,精神世界没有和电影产生共鸣。一开始我的确是挺喜欢的,骑车从丽江到拉萨可是不短的旅程,我也很想见识一下一路上的壮美景色。可是慢慢的我就发现旅途更多的是磨难而不是快乐,男主角仿佛陷入了为哥哥完成心愿的魔障,一路的艰辛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太多的开心,大概只有他最后拿到同行兄弟的信的时候才是他最欣慰的时候吧。

挺喜欢开始有一家人的那个小孩子,他把萍水相逢的男主角当成了哥哥,这种感情是最真诚的,完全没有利益在其中作梗。我想西藏最美的地方也一定在于他的人美,淳朴憨厚,完全不会被世俗风气所污染。

我真心佩服男主角,那种说走就走的气魄,一个人旅行的决心,从台湾到西藏,独自一人身处异地,那种不怕困难的昂扬斗志,有谁能敌?我从小行动力就不强,虽然很想出去走走,但又很少有立即就出发的魄力,希望这部电影能成为我的一个榜样。总有一天,我会去一个遥远的地方。看着那里的天空,踩着那里的土地,虔诚的感谢人生。

《转山》影评(七):这个无数人永恒的梦想

西藏,是佛教的圣地,无数佛教徒三拜九叩前往的修行之地,但也同样因为进藏的困难,它成了无数人人生的圣地。

看完片子,想了很久,进藏,有很多方法,困难的不只骑行一种,但到最后,我还是明白了,骑行去西藏才是朝圣最终极的方式。

飞机、火车当然不做讨论,汽车摩托同样缺少体能的极限,那么徒步呢?是的,徒步也是对体能的极限考验,但,上坡、下坡,步子小一点,大一点都没关系,不用因为未尽全力而寸步难行,不用因为掌控不住而掉落悬崖。是的,只有骑行,不管在意志上,还是体能上,都是人生终极的挑战。而再没有一趟旅行,可以像进藏一般,有足够的时间来检验你的意志,有足够的困难来挑战你的极限,有足够的成功来诱惑你不断前行。

曾经为了看日照金山而天未亮就在仍旧冰冷的寒风和更加稀薄的空气下,忍着头痛、喘着粗气,还担心错过时间而努力向从未如此难爬的小山坡顶上爬去。而在看到那神圣的一幕时,一切都值得了。

正如一位骑行的朋友说,它太戏剧化。我承认:狼群、湖边都那么不可思议。

但我明白空气的稀薄、冰冷的寒风、每迈出一步所需要付出的力量,以及雪山那无与伦比的美丽与神圣。所以在主人公登上米拉雪山,傲视群山的时候,我跟着他一起哭了。

也是因为或多或少的感同身受,我给了它五分。

或许是一时心血来潮,或许是还不能接受哥哥的离去,让他选择了去完成哥哥的遗愿来将哥哥留在身边。女友的一句:“你以前从来不骑车”就已经预示了他对此行预料的不足。

但他还是上路了。

路上的一切是他不能想象的,如果不是川哥的出现,或许,主人公在行程的前几天里就会放弃,根本不能完成旅行。而也正因为川哥即便面对着死神,也对骑行去西藏无悔地执着,给了主人公面对接下来艰难,在心灵上的一针强心剂。

是的,骑行去西藏,它是无数人永恒的梦想,因为它太像人生的一个缩影,不管你是充分准备,还是一时兴起,它都能给你带来完全出乎想象,无法预料的困难与绝美的风景。

《转山》影评(八):转山转梦转时光

因为《酥油》,翻出了转山,想起了一年前的此时豆豆向我推荐这部电影,这样的天气,适合这样安静的随风景流转,随那部孤独的单车,纯粹的看尽蓝天,雪山,和既近又遥远的心境。

当张书豪追赶着川哥在路上时,没有言语的交流,只有一个向前的目标,只要知道这路上你并不孤单,每一圈车轮辗过的时光里,有人分享就足够了。川哥的小蛋糕,冰激凌和香喷喷的酥油饼干,让旅途多了一些轻松甜蜜的气息。借宿在年轻藏族妈妈家的桥段为众多看客诟病,却是深深感动了我,那几个眼神,让人能听到从心动到心碎的声音,其实就是一刹那,也许今生再不会相遇,但是那瞬间的眼神是真真切切带着几分感伤的动人。小男孩和书豪告别的那一幕,无奈的不舍,热切的期盼,流泪的双眸又怎么能有回头面对的勇气,这是人与人之间最单纯又本真的情感,我想导演的本意也许是这份依恋里承载了小男孩对父爱的企盼,他将这亲情之爱投射在书豪身上,那不舍是真实的,没有矫情和做作。不同的风景不同的环境也就有了不同的人生。瞬间交汇的光芒,就此诀别的远方。

川哥脱光衣服的诚意也没能感来这一年的好运。也许川哥的使命,就是带领书豪走过这最初的一段,就像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最终陪伴我们的只有自己,所有的所有都会成为过客和浮云。一路的艰辛,终是抵达了梦想的终点,张书豪已然不再是那个白白净净小清新的帅哥,脸上的伤疤,黝黑粗糙的皮肤都显示了这一路的蜕变,都说这一路从男孩成长为了一个纯爷们的真男人,表象是的,内心呢,是否真的一骑下来就成熟了,只有天知道,但肯定是多了些勇敢。梦想的终点影片的终点,是新生活的起点,是熟悉的都市场景,这时的书豪又有着怎样的感悟呢。

挑刺影片的大都是曾经的滇藏线或川藏线骑行者,自是有资格评说了,但是纠结在细节的真实度和骑行过程的不当处理上毫无必要,毕竟这不是单车走西藏的攻略科教版本,短短的90分钟不能要求影片表达各种真实的场景和各位看客内心的感受,只要有几个点能触动内心就足够了,即使同行的两个人也不一定就能有共鸣,更何况这影片面对的如许大众。

为什么走出去,为什么走这一段路,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不同的答案吧,有追逐梦想,有逃避现实,有净化心灵,也有跟风,也有没钱买宝马就骑车去转山来武装自己的吧,当然也有那些冥冥中的召唤。如果没有这困苦和行走悬崖边般的危险,那这泛泛的一趟,又何须费时走一遭,如果有了这跌宕起伏的剧情,那生命的命悬一线又该如何给自己和家人一个交代。有时候为了甘心安于一种简单,要用尽各种复杂来实现,我不禁想当王石登雪山练帆船之时,他的感悟里有没有红烧肉呢,人性有些时候真是复杂。

不能毫无意义的走出去,也不能走的毫无意义。在路上体会这人生,那纯净的阳光,沿途的汗水和偶尔绝望的泪水,都将不负这一段路吧。我想不管怎么样,这片子告诉我们,生活中除了房子和车,一定还有些别的或许更加重要。

《转山》影评(九):很多人都觉得我是在找死,但其实我是在找活路

面对着过于平淡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重复着那些早已僵化的模式,一天又一天,在频繁的重复中老去,每到一段时间,都会产生离开去旅行的想法,无论去哪里,只想着摆脱那种压抑的心态,走出去,开启一段充满期待的未知的旅程。我总是认为旅行是对自我的解脱,而骑行,是对自我的救赎。一个人,一辆车,一个背包,凭着自己的体力走过一段段的旅程,就如同法轮每转一次,就离天堂更近一些,而车轮每转一次,就离梦想更近一步。《转山》中的男主角张书豪,从台湾到大陆,穿越滇藏线,几度在生死之间徘徊,在完成了哥哥未了心愿之时,也完成了对自我的一次救赎。

这一部由杜家毅导演,陈国富监制的“国内首部青春冒险公路电影”,讲述滇藏线骑行故事的剧情片,《转山》在拍摄期间曾遭遇零下30度低温、70人剧组高原断粮等重重困难,但在艰难险阻之后,电影呈现出来的却是无可比拟的壮阔美景:梅里雪山云雾中的幻美、业拉山99道弯的险美、米拉山暴雪的奇美以及盐井的淡美(摘抄于百科)。或许是得益于滇藏之间的绝美景致,整个片子的画面颜色渲染、构图都让人眼前一亮,甚至让我有一种错觉看的是一部广告片。

与《练习曲》相比,同以骑行为主题,同样采用了这种偏向于文艺与清新的风格,向大家展现着“在路上”与“路一直都在”的思想内核,但《转山》更多出了一份对生命对人生认识的厚重感。

这是一部纯粹的电影,没有太多的跌宕起伏剧情,也没有多余的言语,很多画面都是男主角张书豪骑车自行车穿行在不同海拔的路上,但是那一声声沉重的呼吸声、风雪声、自行车轮子转动的声音,就仅仅这些声音就足以传达出无限的思想。

九十多分钟的电影,虽然自己是坐在那张软绵绵的座椅,但是却分明地感觉到电影对自己的强烈冲击,如果您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会让你产生强烈的共鸣,甚至会产生一种坐立不安的激动,就算您没有这般经历,在看着大银幕,也会让您产生一种错觉,好像自己也在骑行当中,不经意间完成了一次对自己心灵的洗礼。

片尾晓川在明信片对男主角张书豪说到:“很多人都觉得我是在找死,但其实我是在找活路”,没错,lifesucks,但是您找到属于你自己的“活路”了吗?

《转山》影评(十):你为了什么而转山?

作为一个自行车运动爱好者,早在一个月有余之前就开始关注这部《转山》。甚至今天的大陆公映也是特意骑着单车到车行附近的影城去看的。破天荒的期待以及下趟电影院并没有带来什么感动。商业电影的噱头终究是屡试不爽又伤不起的东西。

带着台湾腔的台北小年轻、丽江旅社中回荡的《温暖》(当然这还是吟唱大理的歌)、有着浪漫主义色彩的骑行理由——这似乎都是一些整日歌唱着大美西藏及时上路的小文艺小清新们钟爱的元素。网上看到杜家毅在见面会上说,我拍这部电影是为了等我老了能有一个吹牛逼的资本,说我年轻的时候拍了一部真诚的电影。我想说我看到的不是你想拍成的电影,而是你依然拍成的电影。不是选择一个真诚的题材就代表一定拍出一部真诚的电影。

必须说明的是我并不反对就是没有目的不需要理由的上路,也神往那份莫须有的自由感和梦想。只是觉得电影表达的东西很混乱,有一种欲说还休的艰涩。

这是一部以单车旅行为载体串联滇藏线的公路片,作为一个时常单车长途旅行一把的骑士我自然格外关注骑行本身。在骑行的部分我看到了超越人类极限的120踏频连续攻坡,看到了时速起码40公里每小时U型弯放坡弯心摔车原地着陆毫发无损,摆拍也要有诚意啊,找茬的细节也就不再深究。自然风景人文风俗的桥段也拍了,主人公内心世界成长似乎也刻画了,可总是感觉不到那份在路上的纯粹。总感觉导演错把单车旅行中的附属品种种苦难当成了旅行本身的主题,而旅行的意义却是草草几笔带过。

单车是不是真的有勇气爬冰卧雪食物中毒勇斗恶犬一路拉豁最终战胜自我到达终点就是真正的牛逼?那转山可真是名副其实的山上转一圈了,其实,不在乎是圣洁的卡瓦格博还是平淡的山包,不在乎是连续高海拔的骑行还是一次惬意的郊游,有了一份包容天地感悟自然的情怀才是单车旅行的终极目标。诚然我很佩服这样一次纯粹的坚韧的甚至是要以生命为代价的上路,但是我想仅仅是落入俗套生理极限的挑战是否就是我们单车上路所求感动的全部?那我会真心感觉他只是在为死去的哥哥了愿而顺带变得坚韧不拔而已,仅此而已。“不要等到哪天在对方的葬礼上说,当时有去就好了。”就像“有的事现在不做,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做了。”的翻版,可是当旅行就是旅行,黑色只是黑色,阳光只是阳光,那生活也只是生活了。

是“骑行天地,有我心迹”还是“骑行天地,有我汗迹”,相信每一个单车骑士都会做出正确选择。

上一篇:吾父吾血

下一篇:战国 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