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正文

创战纪影评

摘要:爱文章网收录创战纪影评,《创:战纪》是一部由约瑟夫·科辛斯基执导,加内特·赫德兰/奥利维亚·王尔德/杰夫·布里吉斯主演的一部动作/冒险/科幻/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大家一起来看下创战纪影评吧。

《创:战纪》是一部由约瑟夫·科辛斯基执导,加内特·赫德兰/奥利维亚·王尔德/杰夫·布里吉斯主演的一部动作/冒险/科幻/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创:战纪》观后感(一):看完盗梦空间的时候我怀疑这个世界是场梦,看完创世纪回来我怀疑自己是个程序

男猪脚的老爸是中国控,女主角最喜欢的作家是儒勒·凡尔纳!片中所有女演员都美得让人难以置信!(女主角好美啊,我没办法把眼睛从她身上移开……)

当今世界最好看的电影果然全部都是科幻电影,国产大片什么的、奇幻什么的都是浮云

盗梦那会儿就疑似赛博朋克,而这个是彻底的赛博朋克了!虽然我总是看不懂关于电脑网络空间的科幻小说,但是我喜欢这种题材的电影,当年的黑客帝国就是最好的!一直期待着弗诺·文奇的书也能搬上荧幕呢。虽说没能如愿,不过能看见创世纪这样的片子我就已经很高兴了!

不行我太兴奋了,我觉得没法写影评,拉倒吧

如果说剧情薄弱的话,我只想说:它起码比让子弹飞有内容!

《创:战纪》观后感(二):要有多炫就有多烂

刚看了创战记[电子世界争霸战2]回来,手里还怀着愤怒的余温[其实是电影票],不吐不快。

当然这仅代表我戈多的观点,如有雷同,不但不纯属巧合,完全就是知音,都可以一起到高山去流水了。

①想要超强视听盛宴的朋友,还是洗洗睡吧。想要有多炫结果就会有多烂。

②当然如果你还没看,我劝各位仁兄就不必了,何必花这个冤枉钱呢?

③据说本片前期投资达到了三亿美元,我看这是折前的吧,我们家居行业都打七八折,我看你这个得至少打五折,还是我的乐观估计。

④如果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回家看电视剧,其实中国电视剧挺好看的。

⑤不少媒体评论说,画面特效堪比阿凡达。少忽悠了,你当我们睁眼瞎嘛?

宋祖德都能被你们吹成宋祖英了。

⑥故事情节的话我看和[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兔年顶呱呱]有的一拼。

⑦最后这点性质太恶劣了,一定要严加批评。

我看有的网友说配乐很棒,气势恢宏,你他鸟的没看过[盗梦空间]啊,这么明显的抄袭都听不出来,不知道你两张耳朵都长到那只脚上去了。不说还好,越说越气,对于这种明目张胆、厚颜无耻的抄袭,直接拉出去喂狗得了。

⑧好吧。如果我说的所有你一丁点都不信,非要不到黄河心不死,蜡炬成灰泪始干。那我衷心的垦请你一定得多带几包零食,我先知先觉,揣了三张薄荷片,十个咖啡糖,还是硬的磨牙的那种,你。。。你就看着办吧。

《创:战纪》观后感(三):《创:战纪》:炫酷至极,剧情无力

看完电影回到学校,我发现已经沉寂许久的宿舍楼又一次沸腾了,因为刚刚看过迪斯尼的年度科幻大作《创:战纪》,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莫非大家也都已经在第一时间观看了这部影片,都被《创:战纪》创造的虚拟电子世界中呈现出来的极致炫酷画面所征服了,我依稀的还记得去年的同样时候《阿凡达》的观影狂潮已经开始从宿舍楼向整个校园蔓延了,这种年经影片总会爆发出无比巨大的能量折腾个满堂红,我想这次也一样,也许吧。

《创:战纪》作为一部续集电影,距离原作《电子世界争霸战》的上映已经有将近30年的时间了,这真的是件有悖常理的叫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按照常理来说续集电影一定是要趁热打铁的,我并不晓得在当时《电子世界争霸战》究竟有没有大热过,但既然迪斯尼肯为《创:战纪》这部续集电影砸下3亿重金,必然是有它的道理的。但从目前的结果来看,这部靠着3D特效支撑起来的“三无”——无名导演无名演员无力故事——产品貌似有点不如人意,恐怕这次迪斯尼要失算了。

尽管是“三无”产品但3亿美元的投资无疑又是其他影片难以望其项背的,我们可以说这银子都砸到了刀刃上,砸得《创:战纪》锋芒毕现金光闪闪,所以《创:战纪》能够呈现出如此炫目华丽的特效场景和超乎想象异常逼真的电子世界,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也可以叫老狐狸拿你丫喘气掩面思过去了。然而,或许是由于缺少对于《电子世界争霸战》的预备常识,《创:战纪》于我而言就成了和《生化危机4》一样的又一部3D特效裸奔电影。

《创:战纪》的故事本身其实很简单,但导演显然也不想让电影沦为一场3D技术的狂欢,所以影片在平淡无奇的叙述中却又总是试图想着要把自己的主题拔高,来显得自己很骇客很深度,但这一切给我带来的感觉是不清不楚不明不白而且有时还很可笑。本来二十几年没见的父子再次在虚拟世界中重逢是件挺有意思的事情,但无论是表演还是剧情都显得很无力,反倒是那个幸存下来的女孩更有灵气。

从《阿凡达》开启电影3D新时代以来,一部3D电影的特效总不免要拿来与之对比一下,而在宣传时也都不忘后面加一句“特效直逼《阿凡达》”之类的话,当然这次《创:战纪》也是如此。其实大家都懂的,逼是个好东东,电影都是被这么逼出来的,怪只能怪《阿凡达》出现的太早了。

待我唠叨完毕,终于得到确切消息,原来宿舍再次沸腾不是因为《创:战纪》,而是学校公布了论文盲审方案,学号尾号是2的童鞋们这次中奖啦,很遗憾我的是1,只能掩面窃喜,看来虎年无论神马还是2比较靠谱。

《创:战纪》观后感(四):我给四星,但是说实话低于期望值

TRON的预告片上得很早,所以这三四个月每每去电影院总免不了看一次震撼人心的预告片,于是我的期望值就如同当年期盼AVATAR一样被吊得老高……

结果呢……太过期望的东西就总是会叫人有点失望的。

TRON的原作我没看过,不好评价继承性的问题。不过这片叫TRON,但是片中TRON完全就是个杂兵,连张脸都没露……好吧,露了,但是实在看不大清楚。而且戏份少得可怜……最后还落水身亡……呣……亡没亡不清楚,反正他也不重要……--0

另外结局也不清不楚的。把个程序搞到现实世界中来,如何改变这世界呢?难道她要和SAM同学结婚生一堆基因变异的小孩么……--0……这和赛伯世界毕竟还是有区别的好不好……

还有其实我也很怀疑如果程序真的穿过传送门到了现实世界,它们能不能征服世界的问题。要知道,它们那些神奇地物理规则在地球上可行不通……

《创:战纪》观后感(五):不错的影片!!!

挺好看的一部科幻影片,这样的想象力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神秘关系确实有所关联的,要知道进入电子微观世界与另外一个空间的概念实际上是息息相关的。非常不错的电影,可以充分打开人们的想象力,而且我是在IMAX看的,虽然特效不多,但情节所带来的想象力是丰富与充足的。真不知道那些傻逼恶评是怎么观赏的,如果都是脑残族来写影评的话,今年的大赢家应该是“让子弹飞”,5000万的宣传造势,仅仅的封住了QQ,MSN,豆瓣,这样几个主流媒介的嘴巴,一面好的倾倒实则是不自信的表现。而像《创,战记》这样有想象力的科幻影片却被恶评,估计这里面有些不为人知的其它原因,国产片要支持,好电影一样要支持,科幻片万岁。

《创:战纪》观后感(六):虚拟空间是人类心灵的一面镜子——评《创战纪》

在电影的世界中,一个不成功的续集足以毁了首部带给人们的美好记忆,而一个成功的续集却可以让不为人知的前作咸鱼翻身。《创:战纪》便是后者,它不但让一部甚少人知之,在1982年铩羽而归的怪诞离奇的科幻电影《电子世界争霸战》被世人重新认识、评价和思考,更是将原作中首次提出的虚拟世界和CG技术发挥的淋漓尽致、无与伦比,让人们看到当初连编剧都认为表述不清的灵感火花是如何被雕刻成人类思维中绮丽的圣火,正是借助这种灵感,《黑客帝国》、《阿凡达》、《盗梦空间》等等才能成为银幕上的经典,让我们在虚拟世界中感受到一次次真实的冲击和震撼。其实,不论是电脑还是梦境,虚拟世界不是虚无缥缈之所,而是一个能够让我们的生命生存并延续之处,因为那是我们心灵的一面镜子,这应该是比电脑特效视觉盛宴更让人激动的发现。

毋庸置疑《创:战纪》的CG达到了目前的巅峰,也正因此,才能一雪前耻,让《电子世界争霸战》中超级前卫却无法用技术表达的思想酣畅淋漓的冲击我们的视觉和大脑。真实是3D技术在电影中成熟运用的标志,《创战纪》让我们看到在电子世界这个纯属电脑程序编出来的虚拟世界中,玻璃、混凝土、钢铁,一切都能让人觉得很有质感,摩托车落地时轮子的摩擦、发光盘碰撞墙壁的撕裂声都摆脱了早期电脑特效中单薄,非常逼真。最令人过瘾的是让我们如同身临其境般感受摩托和飞机追逐时的速度与激情。五辆黄色机车与五辆蓝色机车沿着曲线和弧线的轨迹方式穿过立体交叉透明的跑道,将冰冷和流光溢彩的轨迹置之身后。最令人叫绝的是当角色被消灭时,他们会破碎为数千发光的立方体,象征着一个程序的湮灭。同时电影音乐也是很给力,不但有电子游戏中传统的节奏动感,更有交响乐的磅礴激昂,使这个幻想出来的世界彰显出史诗般的气势,难怪迪斯尼公司在宣传是信心满满的说:“你会爱上Tron:Legacy,这绝非只是预言,而是其自身的巨大魅力所注定的。这部电影在今年的12月17日向它的追随者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届时你一定会同其他追随者一样被片中古怪风趣、带着大眼镜的Urkel所深深吸引并陶醉其中。”

格林斯潘说过:如果我的话你听起来异常清楚,那你肯定是误解了我的意思。这话放在电影创战记中也同样适用,尽管创战记主要是以特效取胜,游戏中的世界其实是折射出我们的现实世界,而且是能够在其中拆掉思维的墙、解开定式思想的羁绊,创造一个无限的世界。玩过游戏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按部就班的玩时,有些关卡很难通过,花费很多时间让人着急上火抓狂,而假如找来秘笈或修改,的确能轻松过关,但游戏的乐趣就没有了。这正是《创战纪》中父亲凯文独孤求败的心情,正因为他如同上帝般创造了一个世界,所以巨大的成就带来兴奋之后是巨大的失落,这种失落、不满足潜伏在他的潜意识中,在不知不觉中全部转移到了凯文创造出的自己——克鲁中,所以虚拟世界中两人的搏斗和博弈其实是我们每个人与自己的欲望之间的战争。

《创:战纪》观后感(七):MOVIEREVIEW---TRON:Legacy

著名的电脑游戏开发名家凯文·弗林在开创自己最新游戏的过程中离奇失踪,多年之后,他的儿子--27岁的科技天才萨姆·弗林收到失踪已久的父亲的神秘信息(其实是克鲁假传的信息骗他进入电子世界),根据信息的来源,萨姆进入父亲封闭多年的办公室寻找父亲失踪的真相。他找到了父亲工作的密室和电脑,在一系列键盘操作之后萨姆发现自己神奇的被数字化,进入了父亲创造的电子网络游戏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所有的人和物都是"程序",凯文被当作程序被迫参加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生死一线的游戏大战,还惊奇地发现父亲在电子网络世界创造的一个"替身"--克鲁居然想置他于死地。在危急时刻萨姆被一位突然出现名叫"葵拉"的女战士救走,并在一个隐蔽住所重遇被困在电子网络里20年的父亲。原来凯文·弗林在开发这一足以改变人类世界的电子网络世界过程中创造的"替身"克鲁背叛了他,克鲁控制整个电子网络世界,使他无法从关口回到人类世界。萨姆坚持要父亲和他一起重回现实世界,但是他们面对的是几乎无所不能的"克鲁",还有"克鲁"妄图从电子世界关口进入和控制人类现实世界的惊天阴谋,父子俩和葵拉一起为了回家,为了阻止"克鲁"将要带给人类的灾难,在步步危机的电子网络世界展开了一段生死大历险。

《创:战纪》的场面戏更像是华丽的电子游戏:主人公与程序虚拟人穿着发光电路板服装,进行类似躲避球的光盘大战,夜光摩托之间的“贪吃蛇”杀戮大赛,光环战机的空中搏击……绚丽的效果搭配3D画面,让影迷有种拿起了游戏手柄不愿放下的爽快感。

除了炫到爆的视效冲击外,《创:战纪》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有它的原声配乐。由法国著名双人电子乐队DaftPunk(蠢朋克)打造的电子乐,简直跟影片的整体氛围是天作之合:强劲的电音与影片炫酷的电子世界遥相辉映,配上IMAX出色的音响效果,让影迷仿佛置身迪厅,无法不嗨。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宙斯房间里打碟的两位DJ造型,与DaftPunk的经典机器人造型如出一辙,相信不少乐迷在这里会收获不一样的感动。

中国元素又一次出现在美国电影里,这一次,不只是唐人街或者是写着中国字的招牌,而是深究了中国的老子,无为而治——世界上最完美的就是它来的面目。任何想创造完美的想法都最终都是不可行的。

《创:战纪》观后感(八):没错误就是最大的错误

我是被创战计的特效吸引去的,回来发现这片子的主题实际有意思。

如果说创的第一部是因为太过前卫。

创2至少跟创1一样前卫。

有人说这部片子情节弱,实际上是因为没看懂情节。

整个片子其实更像是一个人不断的在跟自己辨论。

一种想了很多但是很孤独的感觉。

谁多人说剧情老套,实际上不是老套,是用你熟悉的东西理解你不熟悉的道理。

古文有言,文有八法:神理气味格律声色。

最易变的是色,最难变的是神。

若是旧色画出新神来更是难上难。

创2究竟是什么主题呢。

一句话,是对创1的否定。

如果说创1是对科学和理性力量的赞美的话。

创2就是对科学和理性的否定。

当年,人们看不到计算机世界的力量,所以理解不了创1。

今天,人们看不到计算机世界的问题,所以理解不了创2。

人们总是看到现实世界的总总不足,于是想用科学和理性的力量构造出一个完美的世界。

当人真正成功的时候,人才发现,完美的世界实际上并不完美。

片中最有意思的设定是反面角色,它还是年轻的模样。

我的理解是完美也意味着静止,它变不会再成长了。

一个完美的逻辑系统一定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一个没有错误的世界,实际上是一个机械的世界,一个封闭的世界,一个枯燥的世界,一个没有生命的世界。

这种事实际上每天都在发生,当我们把生活的主动权一点点的交给科学和理性的时候,我们是否注意到生活也在变得单调和同质化。

如果只有理性的话,生活就将是一动不动。

人面对这样的生活不能靠智慧,只有靠情感这种非理性。

实际上,错误带来了多样化,带来了美,也带来了生活的动力。

有时候,当我们费尽力气建设好成功理想的明天时,我们最大的收获不是拥有了更好的生活,而是学会欣赏昨天。

所以剧本的眼睛是很深刻而敏锐的。

补一点技术上的东西,也许能弄助理解片子。

在智能研究中,一种观点是逻辑和意义的分离的。

计算机只能进行逻辑运算,但却不理解这些运算的意义。

把逻辑结果跟现实意义联系起来便是电影中所说的iso。

而老头子的杰作叫clue。意思是能从现实中更解逻辑的意义。

一个不没有错误的世界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错误。

《创:战纪》观后感(九):看到好多眼熟的东西

lt;创战纪>还算不错,虽然没有出人意料的情节,每一个伏笔都能猜出来不过特效还是值得一看的,万达平安卡不能买3D双机和VIP厅实在可恨

亮点一:我说创战纪里的女猪怎么看着眼熟了,轮廓像HOUSE里的13!

亮点二:那个宙斯,我和肉丝同觉得以前肯定看过他的大浓妆,如果他的结局不是那么傻的话这个角色绝对是本场最大的亮点,假装自己是寻找宙斯的线人,这桥段貌似在某个版本的绿野仙踪里看到过

亮点三:东方元素屡屡出现,男猪他爸黑白两套改良版和服,手里把玩的健身球

亮点四:DUCATI赞助了吧,明年罗西过档所以加强宣传力度么,XDDD

亮点五:值得推荐的是特效和音乐,看的是数字就觉得很棒了,推荐3D版

《创:战纪》观后感(十):《创:战纪》:给经典拍续集的粉丝是真狂热

文/满囤儿

看完IMAX版的《创:战纪》,估计会有人冷不丁冒出一个想法:将那些非常酷的广告在IMAX厅里放出来,会不会也能让人爽翻天?可惜至今为止我还从没在IMAX厅里看到过贴片广告。不知道是不是优乐美级别的广告自己都会羞愧,从而不敢上IMAX银幕?那至少印象中那几个耐克广告应该试一试,如果能在IMAX巨幕上看估计一定会很爽。甚至还有游戏迷会想,不用说拿IMAX银幕玩游戏这种奢侈行为,即便是能够在IMAX厅看一眼《战争机器》的片花也一定能引发心中的狂热。这就巧了,你也许没听说过这位从来没拍过电影长片的导演约瑟夫-科金斯基,但是耐克广告和《战争机器》的片花,这小子都玩得很转。

1982年,耗资1700万美元(当时的绝对巨资)拍摄的《电子争霸战》被期望成为第二部《星球大战》。结果其票房只有令人绝望的3300万。在很多人还不知道计算机是什么的年代,过多的技术名词和过于脱离现实生活的电子世界环境,形成了巨大的理解障碍,导致了这部观念十分超前的作品未能取得预期的成绩。甚至当年的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都认为《电子争霸战》不属于特效,而属于“骗术”,连个提名都没赏。影片导演史蒂文-里斯伯格从此在没有正经拍电影的机会了。然而超前的概念自然会培养一部分超前的粉丝。《电子世界争霸战》的变成了粉丝们心中的一个梦。有人能够从这场梦中获得灵感,便有了17年后沃卓斯基兄弟的《黑客帝国》。而更狂热的粉丝还在后面,那就是《创:战纪》的导演约瑟夫-科金斯基。

2008年圣迭戈国际动漫展上,没人认识的约瑟夫-科金斯基为人们带来了一段电影花絮。片子中有光电机车的直角转弯,有萤光闪耀的电子世界,有在雷暴中微微颤抖的云层,有巨大的闪闪发光的教堂,甚至还有水晶色的楼顶和站在上面的长了胡子的杰夫-布里吉斯。会场经历了2分半钟的平静后便沸腾了。人们心中早已尘封的旧梦被再次唤醒,甚至有影迷当场便晕了过去。不过紧接着泼来的冷水是,这段片花并非迪士尼的制作,而仅仅是科金斯基个人组建的制作小组从技术上的一次尝试。现场观众的热烈反响,成为了科金斯基拿着个小样去说服迪斯尼投资的最大砝码。于是,我们看到粉丝的梦想成真了。迪士尼破天荒地为科金斯基的长片处女作,为这样一部时隔28年的续集,为这样一部难以预估票房前景的影片,投下了3亿美元。于是本片的诞生历程,本身就并非一般的正常的电影制作模式。一个粉丝表达狂热和忠诚的最极致表现,便是搞来3亿资金,为心中的经典拍摄一部续集!这使得影片注定难以从电影的传统角度去实现完美考量,却要从粉丝崇拜的角度重新给予定义。

不同于一般的续集把前作当做榨取剩余价值的肥田,本片对待前作的态度是恭恭敬敬,甚至奉若神明的。于是,《电子争霸战》的整体概念被几乎一点不差地搬到了《创:战纪》中。影片虽然用现在最顶尖的CG技术对原作中的精彩内容(如飞盘大战、光车大战)进行了重新包装,但是其出发点却并非传统续集电影的强化升级。这里便存在了一些小问题。飞盘大战和光车大战的战斗方式比较特殊,是82年对未来战斗的想象,而真正当我们已经来到了电影所谓的未来时代后,打斗方式早已经不再是82年猜测的那般。飞盘大战和光车大战的模式,对于现代观众而言,不仅陌生,甚至会觉得奇怪。粉丝看到的是忠实的包装还原,而普通观众看到的却是莫名其妙的规则。这正是科金斯基作为粉丝导演的最大短板。影片中有很多细节上都对前作进行了致敬,而不是延续,比如前作的海报,比如61岁的布里吉斯和30岁的布里吉斯的对峙。这些细节对于粉丝来说,看一眼就能激动上半宿,但是对于非粉丝的观众而言,根本觉不出什么出彩来。作为一部时隔28年的粉丝续集而言,粉丝的数量显然不足以支撑起导演的那份狂热。放在国际动漫展上也许能看到大票的粉丝扎堆,放到全球的影院里,一个厅里能平均有一个观众看过前作就不错了。

科金斯基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系,被大卫-芬奇代入了广告业。可以说,从对电脑的运用和对设计的敏感上来看,确实没有比他更适合导演本片的导演了。而他所犯的错误,也恰恰是他的经历所注定的----他有能力和敏感去营造酷炫绝伦的场面和真实严谨的空间环境,但是没有掌控整部长片叙事节奏的经验。有观众表示,没觉得本片的光电摩托看上去跟蝙蝠车有啥区别。这不恰恰证明了本片在设计上的精致程度达到了和诺兰团队相同的级别么?诺兰团队可是向来在设计的严谨和精细上站在世界的顶端啊。光电机车的小型飞行器的变形过程,也足以和迈克尔-贝的变形金刚们的变形过程相媲美。粉丝导演最大的能力不在于创新,而在于借鉴哈。影片对电子世界的还原力度很强,一方面将原作的电子空间进行了大幅度的美化和真实化,另一方面又对其进行了很多时尚化的增补(比如角斗场和酒吧都更富有现代都市感)。只可惜的是,82年对电子世界的猜测和现代观众对电子世界的幻想还是出入比较大的。现在这个形态的电子世界,显然难以比潘多拉星更让普通观众感觉亲切、可信。

如果我们能以粉丝的心态来观赏这部源于粉丝狂热的作品,那将会得到完全不同的体验。第一点,影片有大量的致敬段落以供怀旧;第二点,影片用全新的CG技术对原作的概念进行了精美的包装;第三点,影片提供了几段可以让观众放弃故事和逻辑,全身心投入跟着一起High的段落。在IMAX和3D两大技术的辅助下,观赏本片的角斗场飞盘大战、光车大战、酒吧乱战、飞机大战等段落,几乎可以达到忘我的境界。尤其是本片导演特别善于运用慢镜来调节打斗节奏,也很喜欢选择酷劲十足的配乐来营造气氛。让人对其印象很深刻的,便是他会为每一个在战斗中突然加入的角色安排出场亮相,完全就是时尚派作风。最后一场飞机大战,更是以全画幅的IMAX摄影展现,魄力达到了近几年的一大顶峰,堪比《变形金刚2》里的擎天柱丛林一挑三。可惜导演的稚嫩还是影响深远,他虽然善于营造视听氛围,但是不太会积攒情感张力。于是虽然影片的酷炫场面从视听效果上来讲不比《阿凡达》等片差多少,但是观众却难以带着情感倾向去观赏这种视听冲击。这就好比同样是一场米兰德比,导演是AC或国米的球迷,而我们却是巴萨的球迷一样,观看的投入度说到底还是会差出一个级别啊。

 

上一篇:办公室的故事影评

下一篇:雷神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