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正文

断头谷好看吗

摘要:爱文章网收录断头谷好看吗,《断头谷》是一部由蒂姆·波顿执导,约翰尼·德普/克里斯蒂娜·里奇/米兰达·理查森主演的一部悬疑/奇幻/恐怖类型的电影,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大家一起来看下断头谷好看吗吧。

《断头谷》是一部由蒂姆·波顿执导,约翰尼·德普/克里斯蒂娜·里奇/米兰达·理查森主演的一部悬疑/奇幻/恐怖类型的电影,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断头谷》影评(一):《断头谷》:哥特风情下的英雄主义的完美诠释

最早把哥特风格融入电影中的是一位瑞典籍导演克里斯滕森,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他拍摄了一部名为《历代的巫术》的影片,由于当时世界电影尚处于襁褓期,且该影片涉及到异教、死亡、巫术等敏感题材,结果被禁长达十年之久,即便后来解禁后,也未能引起任何反响。真正把哥特风格的电影在大屏幕上展现的是同时期的德国导演茂瑙,他拍摄的《吸血鬼诺斯费拉杜》在当时轰动一时,并且开辟了把吸血鬼元素融入到哥特风格电影里的先例。

而把哥特电影发扬光大,并使这种风格自成一派且深入人心的当首推蒂姆伯顿了。在他的影片《剪刀手爱德华》中,不但抛弃了巫术、吸血鬼等传统的哥特元素,而且把神奇的想象力和童话般的奇诡温情注入其中,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的同时,也迈出了通向电影大师之路的坚实的第一步。

真正把蒂姆伯顿送上艺术之颠的是这部《断头谷》,在影片中,他把宗教、巫术等传统题材与惊悚、魔幻、浪漫等现代元素相结合,以古典油画般恢弘奇诡的画面质感,把哥特风情演绎到极致,获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是一部商业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成功典范,蒂姆伯顿也凭借此片稳坐了哥特电影大师这把目前独一无二的金交椅。

影片开始就交代了故事的时代背景是中世界的纽约。当时,科学混沌未开,宗教信仰依然主宰着人们的意识和言行,并渗透到国家的各个执法部门,乃至法官的审判,警察的破案皆依赖于此,生命在宗教信仰面前毫无任何尊严与保障。这是个沉睡的时代,是一个需要英雄去唤醒的时代,也是一个创造英雄的时代。于是,一向崇尚理性和科学的警官克莱恩应运而生了。

看似是成全,实则是一个圈套,年轻气盛的克莱恩被派去调查一宗棘手的连环杀人案。影片片头出现了几个闪回镜头,一双握在一起的手,一封即将送出去的遗嘱,可见伯顿一开始就在悬念上做足了文章,这些小细节的铺垫,后来随着剧情的发展,都被一一印证。类似这类颇有心机的小情节,在片中很多地方都有所展现,如克莱恩在动身前放了笼子里的小红鸟,暗喻他脱离了自以为是的古板理性的牢笼,去贴近大自然,也印证了后来他梦醒后说母亲是大自然的孩子这句话。还有他听到那个骇人听闻的无头骑士的传说,吓的杯子都端不稳,每次见到那“四大长老”都把身板挺一挺,这些细腻的表现使人物更加的血肉饱满。当然与约翰尼德普的出色表演是分不开的,可见,他已经摆脱了在《剪刀手爱德华中》的稚嫩和青涩,在那张褪去油彩后的本色面孔上,观众看到更多的是坚定和自信。

以科学理性去断案的克莱恩,在断头谷却经受了鬼魂巫术的考验,开始他坚信世上没有鬼魂之说,更不相信什么巫术的保护,所以,当卡翠娜把一本介绍巫术的书送给他做护身符时,他断然拒绝,然而在卡翠娜的反问中,他第一次对自己的信仰产生了疑问。

克莱恩在受到无头骑士的惊吓后,每次都做着一个相同的梦,先是梦到母亲呼唤他,用巫术在火炉前画符号,用一个魔术道具哄他睡觉,后来梦到身为异教徒的母亲惨遭卫道士父亲的屠杀,原来手上那些针眼是在亲眼目睹当时的惨状时,惊慌之下留下的疤痕。

显然,克莱恩有着一段恐怖的童年往事,或许是因为太过残酷,那段记忆被他有意识的屏蔽了,而只有在梦中的潜意识里,那段记忆才会不断的涌来,并提醒警示着他。

由于卡翠娜和他自身梦境的影响,再加上他数次与无头骑士的正面接触,克莱恩终于相信在理性和科学之外还有更加玄妙的异物存在,随着案情的逐渐明朗,无头骑士也由来无影去无踪变为可见可及的实体了。原来这是一个谋财害命的凶杀案,无头骑士仅是一个被操纵的杀人工具。那几个先后死去的人,皆于那一大笔遗产有关,先是财产的拥有者被杀,然后那个寡妇作为遗嘱上的法定继承人也死于非命,接着所有知情者也先后死去。最后随着卡翠娜父亲的死亡,真凶才露出本来面目,原来幕后黑手竟然是那个长相高贵、气质优雅的继母,她为了复仇和霸占别人财产,费尽心机嫁给范塔索,用巫术操纵无头骑士杀害与遗嘱有关的知情人,并利用色相、威胁、恐吓牧师、医生等其他知情人,以塞悠悠之口。

因误会卡翠娜已对世上一切心灰意懒的克莱恩已决意离去,是卡翠娜赠给他的那本书让他幡然醒悟,还好,一切都还为时不晚。

纵观整部影片的故事架构,其实就是热血平民青年遭遇“白雪公主”,并对深陷继母阴谋中的公主,完成了一次完美搭救的过程。故事本身很浅俗,典型的好莱坞模式,难能可贵的是,在蒂姆伯顿的手中变的跌宕起伏、华丽恢弘。这还仅是该片的表象,更为隐秘的是影片的内涵,随着剧情的推进,克莱恩的世界观人生观也在随着一点点的转变,由原来的主观理性变的客观且感性,从而弥补了因感性的缺失而造成的性格缺陷,找回了失去的信仰,完成了一次对自我性格的完善和人生的救赎。

影片的结局也是好莱坞式的坏人终遭恶果,英雄抱得美人归,爱情事业大满贯。片尾约翰尼德普的那句心满意足的感叹:“刚好来得及迎接新世纪”。相必也是蒂姆伯顿的肺腑之叹了,恰逢新千年前来临之际,《断头谷》的不俗表现,即是对自己以往艺术之路的完满总结,又是继往开来的一个美好的开端吧。

《断头谷》影评(二):气氛颜色画面化妆,这个调调是我现阶段的挚爱

年轻的Depp够帅,但是现在的Depp更有味道。年轻的Ricci够美,但是现在的Ricci更妖艳!还有演无头骑士的那个演员,太眼熟了,太抢戏了,我忍不住百度了一下,他叫ChristopherWalken.演过很多很多我们熟悉的电影,最后那一吻实在是震撼呀,那眼神!!

年轻的Depp够帅,但是现在的Depp更有味道。年轻的Ricci够美,但是现在的Ricci更妖艳!还有演无头骑士的那个演员,太眼熟了,太抢戏了,我忍不住百度了一下,他叫ChristopherWalken.演过很多很多我们熟悉的电影,最后那一吻实在是震撼呀,那眼神!!

气氛颜色画面化妆够哥特,这个调调是我现阶段的挚爱,所以尽管剧情一般,但是必须给5星!所以尽管剧情一般,但是必须给5星!

《断头谷》影评(三):偏爱苍白的德普

《断头谷》不能算恐怖片,蒂姆伯顿的风格,哥特式童话。

从华丽的衣着,到场景的唯美设计——细碎轻盈的雪花,金发美人的翩翩起舞,即使是黑森林,阴森鬼魅雾气妖冶,喷涌滴落的血液如浓稠的巧克力,魔鬼亦有透明的瞳孔。一切都没有理由——没有senseandreason可言。就像这场华丽悲剧开始的时刻,大雪的森林里有两个着粉裙的天使般的金发小女孩儿,那根夺命的树枝被苍白柔嫩的手拧断的清脆声响——死亡来得清冽妖魅,哥特风格的音乐如塞壬的歌声袅绕召唤。

这就是蒂姆伯顿的风格。从《剪刀手爱德华》到《断头谷》到《爱丽丝梦游仙境》,黑暗如花式繁复的绸缎,肌肤如雪的美人穿梭于黑暗的森林中,指尖鲜红滴血,雪地上生出暗红的诱人的花朵……

永怀童心的约翰尼德普苍白得迷人,女主角一样柔弱得像朵风中的白莲。一个复仇的故事,古老神秘时代的咒语与爱情。科学还未被认可,信仰近于迷信——但是,神秘的力量确实存在,而且不能为稚嫩的科学所解释。毫无senseandreason。

这种美从虚无神秘里产生,似乎毫无来由,但它直入内心,已将我们彻底说服。

《断头谷》影评(四):普通电影

很普通的一部电影,和《惊情四百年》差不多,故事情节就不是很能打动人,也不可能有出色的电影在你的眼里出现.

故事结果完美而没有意外,故事情节我一度看晕了头.到底是科学性还是宗教性,哪个更重要或是天秤偏向哪边我始终也没有看出来,也许此电影就是让我们明白,这个世界有转世的恶魔存在,科学能解释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记得以前看这样流血杀头的电影时,都会用手掩着眼,现在竟然一点也不用了,而且心里也不会有太多的惊慌了,也许自己是长大了...

以后还会看这种类似哥特风格的电影,只是不希望再看到普通电影...因为这样的电影连基本的娱乐性都不强,还不如看香港喜剧呢...

《断头谷》影评(五):挺吓人的,但是不精彩

AnotherTimBurton'sfilm...一如既往,还是一样地诡异而天马行空。音乐风格一出来就知道是他作品。这次德普在他的电影里终于正常些了,没有很夸张的形象改变什么的,不容易啊。就是一个普通人,看到无头骑士也会害怕会吓得昏过去(好萌),不是所谓很假的英雄主义男主角,关键时刻会很勇敢,但实在是很笨拙地对抗大boss,看了很想笑。破案过程也是挺慢的,搞得我直到真相都揭露出来了我才看明白,一般这种破案电影看的时候都能慢慢猜出来一些的啊好么。

只不过,我唯一想说的是,真的太恐怖了吧!天啊好多画面是真的血腥的恶心的,而且突然出来那么一下子,是真的吓人!尤其是对于我这种喜欢晚上看电影的人,简直不要太刺激!女主角很漂亮,气质和黑色暗影那个很像但是眼神没什么戏,演得平淡无奇的,和德普没火花也不太搭。

德普的颜还是好看。别的没什么。就这样。

《断头谷》影评(六):断头谷

蒂姆波顿一直是以哥特式的场景设计和人物造型著称。《断头谷》这部血腥悬疑片也不例外。为什么是血腥,而不是恐怖呢?

我个人觉得这部电影并不是强调恐怖元素,只是在道路和表达手段上偏向血腥的视觉效果,而且电影有着明显和很好的布置的情节和细节悬疑。所以,这更是一部主打悬疑破案的cult暴力血腥片。

《断头谷》讲述了德普扮演的相信科学破案却胆小如鼠的警察受到上司的排挤,来到断头谷这个地方调查已经死去四个人的灵异案件,死去的四个人身份地位不同也没有明显的联系。随着村庄的无头骑士的传说,德普开始也相信了灵异杀人的原因,但还是追查。他来到无头骑士的葬身之地,发现一大堆的人头,慢慢的他发现这些死去的人都围绕着一份范塔索富豪遗产,同时他发现自己身边的卡翠娜在施展诅咒。然而,当他继续调查时发现卡翠娜的继母才是幕后真凶,她利用巫术控制无头骑士杀死人们,企图获得遗产。最后他们合力救出卡翠娜,继母和无头骑士都死去。

大致内容是以上这样的。

《断头谷》影评(七):黑色童话

蒂姆波顿的又一部黑色童话。之所以黑色,是因一贯的哥特式风格就是阴郁、黑暗;之所以童话就是即使在这诡异的氛围中却总有那明丽的纯净的人,最终的结局也是美好。虽然经历了各种风险和恐吓,但是终能战胜邪恶的势力,达到光明的彼岸。

而且本片难得的是德普如此干净的一张脸,没有任何的搞怪,没有胡须,完美的雕塑似的脸庞清晰的呈现。里奇则就像是典型的国外生产的洋娃娃,金发碧眼,心灵纯洁美好。

喜欢波顿的电影,总是不会落入俗套,有自己的情节构架,呈现了一个童话时空,不过这个童话适合的是成年了的我们,小孩子还是看些光明的童话好了。波顿的电影就像纯真的大孩子,让我们这群大孩子再感概一遍自己已经长这么大了。

《断头谷》影评(八):苍白的剧情无力的戴普

风景很好剧情白烂

强尼戴普作为精神病专业户来说是基本失败的就靠化妆化的诡异,就人物本身来说既没性格也没特点他演的那些片都一个模子包括什么加勒比海岛巧克力工厂秘密窗等角色犹如王宝强就会演傻子般的出奇一致太模式化他似乎很钟情于演这类有点变态的人物可惜本身并没什么天赋还有一个人跟他差不多就是不拉德皮特。

此片前一半用大量篇幅强调戴普的科学法医出身,什么化学反应验尸器材一副破除迷信治病救人的架势结果呢原来无头骑士真的是鬼变的既然如此那前面所有介绍什么科学的段子就全是废话了根本没什么好验的鬼本身就是没道理的戴普在这片里也没看出有什么推理破案的能力基本努力就是白费一会靠巫婆一会靠邪术那他这个人物究竟有什么意义?

此片用极烂的方法诱导观众误以为是小女孩干的,优秀的悬疑片是给你一些客观事实让你自己上钩,烂片像这个片是故意给你一些歪曲的事实,比如那个小女孩画的什么符合莫名其妙的话明摆着说她就是凶手了然后最后几分钟突然把片里基本没出现过的观众也根本猜不到的女孩后妈扯出来再极为牵强的把后妈同那几个死者联系起来最后让这个戴普犹如脑袋被驴踢了般突然醒悟匆匆结束此片

画面很美色彩很好但这些无法掩盖剧情的荒谬和苍白最多给个3星吧。

《断头谷》影评(九):剧情太狗血了吧!!!

看了几集,感觉挺让人纠结的。

首先是治安官开了几枪打不死无头骑士就吓的不知道跑了,站那里让人砍,你是位姑娘吧!无头骑士砍了治安官后看到那位女警就留下活口,应该是导演在边上跟他说了句:她是‘猪’角不能砍!

再有就是剧情里说是无关骑士和男主角共同复活的,按理说无头骑士应该也是从过去穿越过来的,可是却在第2还是3集的时候使了那几把新式武器那么666,谁教他的?

女巫复活用了一个人的命加上费了两三天时间,结果那个女巫登场就2分钟的时间挂掉了。剧情里说这女巫是非常强大的,可是却让观众感觉她弱的B一样,抓男主角还得亲自找,随便找一部女巫电影都能知道,普通女巫都是利用巫术抓人和保护自己,可是这位强大的女巫是自己走过去抓,结果被炸药给灭了!!!

后面就没看下去了,这剧情实在是爱上,不过场景和人物造型倒是非常好,复古风格!

《断头谷》影评(十):蒂姆•伯顿电影——哥特电影的复兴

哥特(Gothic)这个特定的字汇最早的意思是西欧的日耳曼部族。哥特式艺术指12世纪至16世纪欧洲出现的以建筑为主的艺术,包括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哥特式艺术是一种浪漫型的艺术。

哥特式风格最早是一个建筑学的概念。在中世纪的欧洲一种以尖顶大教堂为最显著特色的建筑风格大行其道,这种风格往往利用笔直的立柱、高挑的天顶、多尖的拱门营造出升腾的感觉,而彩色的玻璃和建筑空间中大量存在的纵向延伸的线条,则勾勒出迷离而神秘的氛围。哥特式风格后来被移植到其它艺术门类当中并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尤其是以在文学领域的发展最为著名。哥特式的文学作品善于描写黑暗、空虚、恐怖、凄厉的场面;古墓、墓地、幽暗的森林是哥特式风格最为主要的场景;虚弱病态而神经质的青年和披着黑色斗篷的吸血鬼是主要人物,这些都成为了哥特式电影的主要象征符号。

在电影艺术的辞典中并没有“哥特电影”这个术语,即使是在大英百科全书中,我们也根本找不到GothicMovie/Film这个词条,也就是说“哥特电影”并不是一个标准的、被普遍接受了的概念——至少在严谨的学术界是如此——但“哥特电影”的提法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它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吸引眼球而生编硬造出来的。起码这个名词可以叙述某一个类型电影的共同特征,还是行之有效的。它代表了某种气味,某种心境,某种美感。这里是指代那些以哥特文化为背景或表达死亡和痛苦等主题的黑色风格的电影,显然这类电影和哥特文学以及哥特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总是以一种非常人的视角去透视着我们生活的世界,去剖析和表达着那种阴郁、痛苦和空虚的感情世界。

早在1921年,一位名叫克里斯滕森的瑞典人就拍出了一部名为《历代的巫术》的影片。这是哥特文化第一次融入到电影艺术的表达领域里,异教、死亡、巫术等阴暗面元素第一次成为了电影的表现主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哥特电影。不过第一部有影响的哥特电影却是来自德国,在《历代的巫术》诞生一年之后,德国导演茂瑙拍摄了电影《吸血鬼诺斯费拉杜》。自此,大名鼎鼎的吸血鬼正式出现在了大银幕上。

方兴未艾的哥特电影浪潮很快被二次世界大战的到来所打破,现实世界中的恐怖显然比银幕上的恐怖来得要可怕得多,在战争年代,人们在电影里需要的是心灵的慰藉、灵魂的抚慰,而不再是宣扬死亡、痛苦的哥特电影。

上个世纪90年代,哥特电影迎来了复兴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哥特电影不仅在欧美,更在全世界掀起了一浪接一浪的高潮。1990年,导演蒂姆•伯顿(TimBurton)和演员约翰尼•德普(JohnnyDepp),联袂为我们贡献了一部名为《剪刀手爱德华》的影片。自此,哥特电影复兴的大幕在好莱坞被彻底拉开了。作为一部当代里程碑式的哥特电影,《剪刀手爱德华》的意义是怎么评价也不为过的。这部影片没有吸血鬼,没有巫术,也没有宗教背景,但同样编织出了一个黑色的、讲述孤独、死亡和痛苦的精彩的哥特画卷。

天才的蒂姆•伯顿把古老的哥特文化和当下的时代背景天衣无缝的融合在了一起,给哥特题材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从而在根本上拓展了哥特电影的题材范围。蒂姆•伯顿也借此逐渐成为当代最伟大的哥特电影大师,他和约翰尼•德普这一对黄金搭档也配合得天衣无缝。1999年的《断头谷》就是二人再次合作的结晶,可以说是哥特电影集大成之作,让喜爱哥特式电影的观众大呼过瘾。这一次伯顿开始出人意料的直接以巫术为题材,影片充斥了哥特电影的各种文化符号,为我们描述出18世纪末一曲凄婉、仇怨、令人回味无穷的哥特哀歌。

蒂姆•伯顿电影中的哥特元素

谈及蒂姆•伯顿的哥特式风格必须从他个人的形象谈起。

蒂姆•伯顿被称为好莱坞怪客并不仅仅因为他的电影风格的怪异,实际上蒂姆•伯顿本人的外形也令人侧目,他总是身穿一袭黑衣、蓬乱的头发、脸色苍白、眼神中总是流露出深刻的忧郁。

蒂姆•伯顿对于哥特式风格的喜好表现在他个人生活的每一个侧面,甚至是他的妻子演员海伦娜也似乎是他精心挑选出的哥特式女孩——大眼睛、尖下巴、同样苍白的面容、眉宇间总有种挥不去的阴霾。

由于《断头谷》是蒂姆•伯顿哥特电影的集大成之作,所以在本文中会以此片为例着重分析。

1.人物形象

在演员形象方面,蒂姆•伯顿自然要选择哥特式风格的形象,其最典型的特点是——

着装:哥特时代的服饰

Cotte:紧身外衣

Chemise:白细麻布制的内衣,紧袖口。袖口有刺绣系带,领子下方有几排凸条纹和金银丝装饰

urcot:原是罩在铠甲外面防锈的外套。丝织或者毛织物,从胸部到裙舒畅宽大领、袖、襟有用有色丝线刺绣的装饰。

Cotardie:外衣,连衣裙式样。发源于意大利。从躯干到腰部紧贴身,在前中央处或者腋下置纽扣、或是系带子。大的卷领翻到肩部,紧袖口,宽袖子。袖子的肘部垂着不同颜色的名为Tipper的装饰布,

urcotouvert:一般穿在Cotardie外面。特征是大开着的卷袖。前中央有装饰宝石纽扣的,裙子部分宽绰有摺垂于地面,还有使用毛皮作为镶边。

哥特时代早期的鞋:鞋为尖细形,鞋的宽度细的裹住脚的程度。在尖头的长度上面则还有一定的规定。

到了公元15世纪的西欧,哥特时代转入了哥特式后期,这个时代被称为后哥特时代(Post-GothicAge)。后哥特时代的法国女装主要表现为:14世纪末期,胡普兰衫(Houppelande)。这可以说是西欧的最后一款男女通用式样的筒形衣服。女装的胡普兰衫特点是高位腰身的宽松裙子,带一些曳襟,袖子宽大可达地面。特点是装饰豪华,使用白貂皮领子和花样繁多的边缘装饰。尖顶高帽。

肤色:苍白的皮肤。这可能是因为他们需要一种活死人的外表,可能是因为想体现维多利亚时代关于“苍白的皮肤是贵族的标志”这一审美。

发色:黑发、漂白过的极浅的金发、红发或紫发。

为了逼真地表现电影的恐怖气氛,化妆师力求用上不同的最新化妆效果,并发掘出戏里人物不同寻常的死样,例如,蒂姆•伯顿要求具有独特风格的斩首场面,被砍下的头并不会那样轻易地落地,还得在斧头上漂亮地转三四个圈。

蒂姆•伯顿最令人称道的自然是同约翰尼•德普的合作,德普无疑是蒂姆•伯顿最心爱的演员,他的形象气质实在是上帝预备给蒂姆•伯顿的绝佳礼物。卷曲的黑发、苍白的面容、神经质的表情,约翰尼•德普在片中敏感、神经质,感情脆弱。他所呈现出的怪异的表演风格成为了蒂姆•伯顿所推崇的哥特式风格的核心之一,他利用德普所饰演的一个又一个人物串连起各种各样新奇诡异的电影元素,并依赖表演所传达出的强大的戏剧力量将这些迥然不同的影片赋予了浓郁的个人风格。伯顿认为他最难能可贵的是可以不惜破坏其俊美外形以达到艺术上的真实。饰演卡翠娜的青年女星克里斯蒂娜曾与迪普在《赌城情迷》、《唐尼-布瑞斯科》有过合作。影片开拍前,伯顿曾要求演员们对《尼罗河上的惨案》及多部福尔摩斯探案片观摩,因而演员们的表演如同黑白默片时代的巨星们一样形体及神态演绎极富张力。

2.声音塑造

★音乐

蒂姆•伯顿的哥特式电影无一例外的使用典型的哥特音乐来加以渲染。

哥特音乐具有明显的反传统色彩,敌视正统性道德和宗教信仰;歌颂黑暗,人性的阴暗面和死亡的美丽;音乐上整体沉缓、忧郁、沮丧而病态;强调小调和声,空旷、单调的旋律和递缓的节奏,通常是华丽且神经质的女声和背景中低沉的混声合唱。

惯用的表现手法是:

片头部分圣咏式的女声往往带有浓厚的悲天悯人的气质,背景的混声合唱又将神秘恐怖的气氛烘托出来。

器乐方面多用提琴、圆号、长号、鼓等表现阴郁恐怖的大环境。以《断头谷》为例,在表现极度紧张的时候,小提琴急促的节奏表现被无头骑士追杀的人的紧张仓皇;而号和鼓的低吟体现了无头骑士恐怖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这对烘托影片的恐怖气氛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音响

在蒂姆•伯顿的哥特式电影中,音效的作用不可忽视。黑夜中呜咽的风声、月影里的狼嚎甚至鲜血滴落在泥土里的声音都使影片极具观赏。

以《断头谷》为例,在治安官之死这场戏中出现的音效非常丰富——

在荒凉的墓地中央,治安官SamuelPhilipse和纽约警官IchabodCrane在谈话,音效依次出现:弱起的大提琴主观音效(在治安官之死这场戏交响乐一直以背景的方式伴随)、羊群的叫声(提示无头骑士即将到来)、雷鸣、羊群叫声、雷鸣、羊跑步的蹄声、治安官紧张的喘气声、风吹过来稻草人发出的吱呀声、大提琴主观音效加强、猫头鹰叫、无头骑士的马的嘶鸣、跑动的马蹄声、治安官大喊:OhmyGod!、交响乐主观音效再次加强、治安官紧张的粗喘、无头骑士拔出剑的金属声、剑在空中挥舞的声音、治安官绝望的大喊、剑砍人头的碰撞声、人头在脖颈上旋转声、人头落地声、尸体倒下声、交响乐达到最高潮、无头骑士骑马冲、剑插入人头声、纽约警官IchabodCrane晕倒在地声、渐渐远去的马蹄声、稻草人被冲得转了一圈的声音、马的嘶鸣声,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将无头骑士杀人的恐怖场面从头至尾完完整整的表现了出来,不禁让人大呼过瘾!

3.摄影基调

《断头谷》的许多画面都给人童话般的感受,摄影师艾曼纽尔•卢布兹克将画面的色彩处理得很黯淡,他在片中刻意追求的正是黑白片般的恐怖效果。以《断头谷》为例,蒂姆•伯顿将色调运用得如鱼得水。

在表现神秘恐怖的气氛时,运用靛蓝的重色调,多用高反差,逆光勾勒出人物或物体的剪影轮廓,表现出阴暗、畸形、神秘的巫术般的意境。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小镇的形象总在雾中出现,因为光线在雾中无法直接穿透,增加画面朦胧感,漫射光将村镇中黑色的房屋映衬得影影绰绰,显得神秘、幽暗。

无头骑士每次出现,总伴随电光闪电,使得画面中的人物形象若隐若现。

而单纯善良的农场主女儿Katrina每每在室内出现,都用暖色调,照明光线多为烛光、壁炉火光、阳光散射光,突出了人物温和可亲的形象,对人物塑造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

4.场景设计

为了配合《断头谷》这种歌德式的黑暗与不安,很明显,每一个场景从布景到灯光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很有舞台剧的效果。虽然电影选取了英国一块宽达二十亩的私人土地作为拍摄场地,但实际上戏里有许多的室内景。制作设计师Heinrichs说:“这种‘人为自然’的艺术将真实的素材与油画的背景结合起来的效果应用在电影中,不仅令整部电影的视觉效果一流,而且还很有艺术美感。”

幽暗的森林、像魔鬼手臂一样的树枝、树枝上缠绕的藤蔓、远方的浓雾、乌云密布的天空、风蚀的墓碑、异教徒的符号等等,都使影片弥漫着深沉与黑暗的氛围。

曾为《星球大战》系列影片以及《终结者》等片制作数码特效的工业光魔公司,成功为影片《断头谷》营造出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场面更使本片毫无争议地跻身经典恐怖片之列。

蒂姆•伯顿式哥特电影的特点

哥特式风格最早就是以建筑的形式出现在人类艺术长廊当中,但蒂姆•伯顿并非一个拘泥不化的复古主义者,黑暗、阴森的空间对于蒂姆•伯顿而言只是事物的表象而并非事物的本质。换句话来说哥特式风格的外在形式是蒂姆•伯顿所推崇的,在影片的空间造型等诸多方面都能体现这种强烈的风格,但就内在而言,蒂姆•伯顿却总是在阴森恐怖的外表内部为观众提供直达心灵的温暖。《断头谷》改编自“美国文学之父”的华盛顿•欧文的经典作品《沉睡谷传奇》(TheLegendofSleepyHollow),本片忠实地再现了原著的风采,影片把恐怖、梦幻、浪漫等等非凡的特性混合起来,将Katrina和Crane母亲的形象作了相当多的联系,使人感到心底的温暖,使本片呈现出一种即浪漫温情又神秘惊悚的黑色风格。

蒂姆•伯顿的哥特电影获得的成功是空前的,他塑造的很多银幕形象深入人心,如《圣诞夜惊魂》中的很多人物形象的产品——印有杰克、杰克灯、小狗Zero形象的产品深受观众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