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正文

八月一日观后感

摘要:爱文章网收录八月一日观后感,《八月一日》是一部由宋业明/董亚春执导,刘劲/侯勇/吕良伟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八月一日》影评(一)...大家一起来看下八月一日观后感吧。

《八月一日》是一部由宋业明/董亚春执导,刘劲/侯勇/吕良伟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八月一日》影评(一):太平淡,不能震撼观众的心

战斗场面比较以前的同类型片子是有突破,尤其是开头不久的战斗和骑兵的冲锋,较有视觉效果。但是剧情太平淡,没有高潮,也没有特别震撼人心灵的桥段。演员的外形感觉与心目中的历史人物有差距。贺龙太瘦,刘伯承太胖,周恩来太老,叶挺太帅,汪精卫太丑。陈独秀和张国焘还是有点脸谱化的感觉。我也觉的剧中的爱情戏和小男孩的戏是画蛇添足,是败笔。

片子成年人看起来太假,太小儿科,缺乏深度。小孩看起来太血腥,比如悬挂示众的人头、战斗中的残酷等。再说,小孩如果没有大人的指导和解释,他也搞不清楚剧中走马灯一样的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至少小学生绝对理解不了。所以,影片犹如鸡肋,两边都讨不了好。

《八月一日》影评(二):凑合着看看吧

没想到买的电影票是两场联放。看完铁三角,发现外面下雨。那就接着看下去吧。

说实话,开始的一段战争场面,还是有那么点意思的,太久没看过国内战争电影,对他们印象一直停留在三大战役那个年代。这次一看,还有点意思。炮火,冲锋,战术动作,死法,音响效果,还能唬一下人。冲着这一点,我坚持了下来。只不过中间后悔了那么几次。

第一次,1927周30岁不到,电影中扮相这么老。周一开场出来,我还以为都国共和谈了的年代了,这么大个中国就没年轻的特型演员了啊

第二次,老毛出来忽悠了一下,下水,出水,展示了一下胸大肌。就不说他有多老,就冲着一口普通话,我就差点没从凳子上摔下来。

其他小的就不说了。

不过总的来说,这部电影还算是不错的。比如说,对历史的反映,比较有条理,叙事也很清楚。但是想要做为一部商业电影,节奏有点慢,而且让观众不够紧张。到影片的后半段才有时间的描述,如果一开始就有,带入感会更好一点。观众也会更投入。

贺龙保持了一贯良好的本色演出,总的来说不错。吕良伟是个花瓶,没什么特色,可能也有戏份不多的圆瑛。其他人在这种影片中都还是中规中距的。

一句话,联场的话,还是值得看的,否则~~~~~~~~

《八月一日》影评(三):红领巾

最早听闻南昌起义,是通过那张著名的油画,画中的诸位革命者都戴着红领巾,当时我非常不解,那不是我们小学生才戴的吗?刚才看了这部《八月一日》,我有了自己的一套小理论,那时的国民革命军都穿一样的制服,为了区分敌我,就必须有些明显的标志,红色代表激情,红色最是显眼,红色就是革命的颜色,因此最简单最明显的就是绑一个红带子了,于是就有了红领巾。

说电影……

“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认识到了掌握军队的重要性,决定将当时共产党掌握的武装力量集中到敌人兵力比较薄弱的南昌附近,以便发动起义。”

电影的一大部分就是在演上面这段话,周恩来等人这边做做工作,那边做做工作,终于拉来了贺龙同志,为中国共产党弄来一把大刀,这该是起义的基础。

我发觉电影中有不少刻意为共产党歌功颂德的情节,比如战斗中冒死救儿童,贺龙饶恕刺杀者,周恩来惜别邓颖超……

中国的媒体先前曾一味的否定国民党,电影中将其痛扁,说他们什么贡献也没有,近几年终于承认国民党也是有功绩的,这部电影中就没什么成心的贬低,只是选的演员本身就不像好人。共产党这边,当然就都是正派的、朴实的脸皮了。让我颇为不能理解的就是,如此美丽的姑娘竟然喜欢那个大粗人。

电影的最后,起义胜利了,在城墙下幸存的起义军战士们看着空中飘扬的红领巾,庄严的向它们敬礼。这些随风飘荡的领巾就是那些战斗中牺牲的战士们,没有理由不敬佩他们。这让我想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句话“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电影没什么能另人眼前一亮的细节,但是电影本身的情节就足以让一个中国人感叹,感叹当今的中国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五星红旗,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

最后我得重温一下南昌起义的特点、意义,以备下学期的测验。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忘了

推荐一个小组

http://www.douban.com/group/131276/

《八月一日》影评(四):主旋律电影的出路

总体来说《八月一日》还是部中规中矩的片子,但是恐怕这种又是主旋律又是历史体裁的电影不太能引起大众的兴趣,通常只能做为革命教育体裁的东西让人来买单了。

近观近几年来获得成功的主旋律作品,通常都是《高剑》那种感觉上不太“主旋律”的东西,其实正是这种东西才正真做到主旋律作品想到宣传的东西。

对于以我党领导人为主的作品就更难把握了,要老百姓觉得好看又不流于唱高调一时还真没什么好的方法。

内容上不好做,但可以把功夫下到形式上去,其实战争片还是有拍头也有看头的,可以看出最近的两部《八月一日》和《八路军》在“战争”上算是花了一点功夫了。其实这类题材的片子代表作象《拯救大兵》和《太极旗飘扬》早就指了条路了,现在就等国产的冯小纲的《集结号》,如果成功,说不定会启动主旋律战争片的大潮。

《八月一日》影评(五):煽情过猛的幻灯片

当初在电影频道看了几个镜头很想看,结果终于看完了以后发现也就是那几个镜头值得看看。。

典型的这几年拍的主旋律大片。镜头运用、配乐、制作等方面有进步,但是剧情太弱而且弱到简直不成个儿,思想主题更是零散混乱,于是整体就成了个煽情过猛的幻灯片。——这个毛病在近年来的主旋律文艺作品中已经是通病了,出名的病例包括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和《复兴之路》。——当然价值观混乱、信仰体系还没重建起来的时候,要求哪部文艺作品超越大环境,似乎也不现实。

还有乱入的女学生兵实在烦死人,虽然南昌起义过程中确实有不少女兵而且还在救护、宣传方面起了不少作用,但拜托不是这么个演法,而且贺帅和老三较劲那段,这女的突然跑出来跪下喊一声“你要认错我就嫁你”分明是把之前的各种戏全毁了Orz救小孩的戏、女学生兵和牺牲团长的感情戏、最后煽情的红旗自城门上散落天空的镜头更是已经假到完全不顾逻辑和常识了,而且模仿国外主旋律题材的痕迹不要太重。。不知道编导是不是自己看着那个红旗飘飘的尾声还自我感觉挺好的。

实际上真燃的也就起义前夜带红领带那一块和几个行军、骑马进城门的镜头。。还是那句话,就那几个镜头值当看==

至于史实方面,看得出还是下了些功夫,但也有很多地方把握的不准,比如聂荣臻和李立三的争执原因,以及总理和张国焘的冲突——其实周、张那段完全没必要删其他人比如李立三的戏,也不应该把总理演的那么娘。八一起义期间总理的态度是相当果决的。既然已经留了对着张国焘拍桌子的细节,为毛整体又跑偏呢?感觉还是被总理一贯的形象拘束住了,外加承平年代搞文艺的都文艺过头了,不哭一下会死。。

演员方面也都差点劲儿。侯勇演的最用功也差不多做到了神似,但外形差的太大,从历史片的角度来说还是有遗憾的。刘劲实在不合适演青年总理,形神都不合适。其他的只有叶帅、独帅的演员外形有点意思。最不能忍的是朱老总和陈赓,简直是崩坏Orz

结尾十分生硬好像乱入一样的剧情和旁白也有点哭笑不得。南昌起义后来的决策失误,以及井冈山和南昌之间的多年纠葛完全可以理解,但其实不必表达的这么笨,也不必这么为尊者讳的。失败、错误和矛盾无损于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光辉,只会显得他们更真实更伟大;就像贺帅决定跟着土鳖走之前的花样军阀生活只会衬得他毅然举义的行为更难得、更传奇一样。——不过后一点电影里倒是还有所表现:中餐西餐两套厨师班子还有个让人出戏的李大嘴。。只是可惜渲染的还不够、交代的还不够明白。

再有刘帅孤身落跑的惨和陈老总的挫逼拍的也不够,将帅起四方的史诗感完全没出来。。总之比起历史本身,这号称新时期的力作太糟践材料了。

最后很奇怪为毛这种片子居然在豆瓣上得分还挺高,三星半开玩笑啊。。翻了翻评论明白了,估计一半是因为侯勇大叔有人气,一半是因为总理有人气。。

本来想给两星,看平均分不好意思了。三星吧~

《八月一日》影评(六):军旗下的瞎折腾

憋不住了,只说四点:

1.这里我就不提众人皆知的所谓南城门庆祝胜利的故事了。只说一点,很少用主旋律电影拍纪录片不去旧址采景或是协拍顾问之类的,放着八一起义纪念馆的旧址不用,搭了一个粗制滥造的“江西大旅社”,只看一眼,就知道不符史实。

2.剧情虎头蛇尾,该交代清楚之处草草略过,可怜的朱这个时任南昌市公安局长在起义中发挥的作用则被完全忽略。。。

3.演员选角不好。领袖群体只有贺龙和叶挺的扮演者有出彩之处,其他实在不敢恭维,而毛的突然夜游小湖莫不是导演怕周太出彩而抹杀了主席的功绩?一直以为八一出品的片子台词功夫都是很好的,可是那念出的“自信人生二百年”却生生让人憋气。

4.画蛇添足之处太多,导演估计是出于调剂观众口味的考虑把这部原来只需要男人的戏加入了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非但没有什么新鲜口味,反而看上去是如此的扯淡。尚且不提陡然间冒出的“李大嘴”、片末游魂般出现的“你是朱我是毛”和孙楠令人毛骨悚然的片尾曲。

八一厂如何担当得起这响亮的名字...

本人生长于南昌多年,以上观点纯属个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