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正文

她比烟花寂寞影评

摘要:爱文章网收录她比烟花寂寞影评,《她比烟花寂寞》是一部由安南德·图克尔执导,艾米丽·沃森/瑞切尔·格里菲斯/詹姆斯·弗莱恩主演的一部传记/剧情/音乐类型的电影,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大家一起来看下她比烟花寂寞影评吧。

《她比烟花寂寞》是一部由安南德·图克尔执导,艾米丽·沃森/瑞切尔·格里菲斯/詹姆斯·弗莱恩主演的一部传记/剧情/音乐类型的电影,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她比烟花寂寞》影评(一):煙花也寂寞

“她比煙花寂寞”,被安妮寶貝用作了《八月未央》裏一篇文章的標題。多少年過去了,于我,書中那隂冷頽廢的色調已漸漸被燦爛的陽光所侵奪,糢糊中卻依舊歷歷呈顯出這個串聯起哀傷的名。

煙花多么燦爛。正如當代文青的代言人之一的KurtCobain說過的那樣,“Itisbettertoburnoutthantofadeaway.”是這樣的嗎?我們都應該選擇這樣的生活嗎?泰戈爾說過的,“生如夏花般絢爛,死如秋葉般靜美”,與這個主張是不是有所抵牾呢?是應該在极盛時縱身一躍,完成最終的綻放,還是默默地享受那不被打擾的、溫暖的冬天,直到世界慢慢收起它灰色的幕布,打出兩個字——“劇終”?

無論如何,電影中Hilary和Jackie都做出了自己的選擇,或者說,做出過自己的選擇。像《雙面薇羅尼卡》(LaDoubleViedeVéronique)中的兩個薇羅尼卡一樣,她們都熱愛音樂,她們是貨真價實的“雙生花”,她們以幾乎同一種姿態開始萌芽,期待綻放。她們交替著花期:從某一個角度看來,Hilary先妍後衰再妍,Jackie則是先衰後妍再衰,從某一個角度說來,Hilary是潜在的勝利者,不是對于姐妹,而是對于命運,而Jackie最終走向了不可挽回的悲劇。這個角度,也許是我的,也許是你的。

如果沒有欲望,沒有嫉妒,沒有競爭,沒有孤獨,這戲也就不成其為一齣戲。如果Hilary和Jackie都被置換成男性角色,這戲也就名副其實地滑了超現實主義之大稽。根源于女性特質的這些東西,很好地折射出每一個人的普遍困境,而這困境又是被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所普遍享有的。在《鳩佔鵲巢》(TheOtherBoleynGirl)裏面,ScarlettJohansson飾縯的Mary就是本片中的Hilary,NataliePortman飾縯的Anne就是本片中的Jackie.兩部片子也幾乎給出了一樣的結局:一個女子在寂寞中過早地作別人寰,另一個女子在恬美中靜悄悄地活下去,直到某一天不可避免的凋零。

沒有欲望,就沒有嫉妒;沒有嫉妒,就沒有競爭;沒有競爭,就沒有孤獨。追溯到文學作品,我突然想到了上學期學過的EdithWharton的《羅馬熱》(RomanFever),這難道不是遠遠先于HilaryandJackie,先于TheOtherBoleynGirl,對女性競爭機制的一個較早的描繪嗎?往往是競爭中強勢的一方,最後傷害最深,外表看起來柔弱,內心卻异常堅實的一方,獲得了一種相對而言的小幸福。這種幸福,豈止是女性所獨享,塵世中忙忙碌碌的我們這些人,有哪一個敢拍著自己的胸脯說,“我不稀罕這樣的小幸福”?

這種幸福,祇有普通人纔能擁有。你若選擇了一條煙花般絢爛的人生旅途,到最后也不過是在昇到天空中最高處的那一刻,燃燒殆盡,化成黑糊糊的殘渣,倏地掉下來,落在無人知曉的暗處。Hilary選擇了和Kiffer遁隱鄉間,做起了普通的人,而Jackie則在大提琴的顫音中繼續她輝煌的生命。Jackie嫉妒地問Hilary,“爲什麽你愛上了Kiffer,爲什麽你選擇嫁給他?”Hilary回答,“因爲他讓我感到自己與衆不同”(Hemakesmefeelspecial)。普通中包涵了與衆不同,這個悖論方為普通的真諦。所以Jackie發出感嘆,“做普通人更難”。

女人的競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攀比來形容。有時候很難讓人相信,她愛上的到底是不是你,還是祇把你當成了她的一個私有財産。她們聚在一起談論男友的時候,比的是誰更有錢,誰更有貌,誰更有才。她們關注的是男人們“有”什麽,而不是男人們“是”什麽。“是”的東西可以長存,“有”的東西說不定有一天就會失去。失去的時候,纔會追悔莫及,纔會顯示出她們軟弱的一面,纔會應了莎士比亞的名言,“Frailty,thynameiswoman.”Jackie仿佛預知了自己的未來,她問尚處于熱戀中的Danny,“如果我不會彈琴,你還會愛我嗎?”Danny沒有給出正面的回答。在她失去彈琴的技能的時候,她也失去了這個曾經撫慰她創傷的男人。什麽都失去了,一起堅固的東西都破碎了,就像她一鎚子敲碎的那面鼓。在癲狂中,她絕望地說,“當你演奏時,每個人都愛你;當你停止演奏時,每個人都不理你。”她沒有找到一個在她不能彈琴的時候能繼續愛她的男人,但是這樣的男人總是有的。女人有些時候就喜歡自以爲是,用自己的意志對某些道理做出武斷的宣判。

我已經很多年沒放過煙花了。以後可能偶爾會放,但是我會抱著一種懷疑的目光看著她們,燦爛于夜空中的是不是祇是一瞬?我很同情Jackie的遭遇,我也很向往Hilary那樣的生活。面對生活,我選擇enjoy,而不是suffer.

吾薦

2008-06-02

《她比烟花寂寞》影评(二):【漾.葵影人生】系列之《中断的琴声,不终止的寂寞》

【漾散.葵影人生】系列之

《中断的琴声,不终止的寂寞》

世事无常,谁又能是谁的拯救。寂寞的又岂止是杜普雷。

里尔克说:艺术家的气质只能在人间义务之外实现。或许,艺术家追求极限的姿态总是充满骨感中的极致美,抵达荣耀的路途却酷烈而又疯狂。

拿灵去证,用魂去明。然,一切喧嚣的背后皆为落寞。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繁华如梦,落尽无痕。

中断的琴声下,是永不终止的寂寞。

——题记

全文详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adb1be0101eze1.html

《她比烟花寂寞》影评(三):她比烟花寂寞。

前天下午去网吧看了【hilaryandjackie】

我不否认会去看这部电影是因为安妮宝贝

一路浓厚的大提琴底乐,两个姐妹在黄金国看到了一个背对着他们的女子.彼时的jackie还未开始弹奏大提琴,到无疑她们是快乐的.jackie凭借着对音乐惊人的天赋开始演奏大提琴.巴黎.维也纳.柏林.......一路的飘泊.她除了家人和大提琴一无所有。谁能想像远在异乡的她寄给家人的包裹竟然是一堆脏衣服,她是没有生活能力的.也没人想像她拿到家里寄回的衣服时一脸的激动.是家的味道.此时jackie的寂寞和孤独像她丢在门外的大提琴.一切如此明显,注定了她以后的生活

Hilary是温柔而隐忍的女子.她爱Jackie.看着记者问她有一个天才妹妹时,Hilary的笑容勉强到让人心疼,可她依旧爱着jackie.妹妹太过优秀.让人忘了同样优秀的姐姐.她嫁给了一个男人.留在了相下过简单且幸福的日子.放弃了她的长笛.

当Hilary告诉Jackie,她要结婚时,妹妹的话.没有祝福.只有尖锐的疼痛.Hilary伤心的侧脸隐没在黑暗中

颠沛流离的生活.注定寂寞.华丽的演奏大厅终会人去楼空.Jackie是空虚的灵魂.她去了乡下.见到了姐姐和姐夫.当Jackie对姐姐小声的说.她要和姐夫做爱时,Hilary是痛苦的.亲情与爱情的挣扎与纠缠.无力逃脱.Hilary小声的劝阻着,Jackie悲伤且愤怒,跑了出去.姐姐一路追去,乡下美好的风景.地上是妹妹一件一件散落的衣物.Hilary惊恐的大叫.寻着衣服找到了赤裸的Jackie,躲在荆棘树从里的Jackie鲜血淋漓像她的心.她说,你不疼我谁谁也不疼我,我只是想跟人上床.姐姐脱下黑色大衣包住妹妹.抱头痛哭

人性的本质发挥到了淋漓尽致.深爱.痛恨.宽容.自私.....她们太相爱,人因相爱而软弱.又因软弱而痛苦

Hilary和她的丈夫最终妥协了这一段日子是Jackie一生唯一快乐的日子.但太过单纯的她不明白.她深深的伤害了两个深爱她的人

Jackie说,我们在一起,永远在一起多好啊

事实告诉她

不可能

当Hilary说,从小到大.你要什么我都给你.我全部都给你

一个清晨.Jackie离开.只带着她的大提琴

继续她飘泊的生活

Jackie是美丽的,她穿颜色艳丽的衣裙.画冷艳的浓妆.站在异国他乡的街头.冷漠而决绝

大提琴浓烈而绝望的声音

Jackie坐在黑暗中.一束光线打向他.拉着大提琴.身上穿着的锻子长裙不断的变幻颜色.明黄.海蓝.翠绿.大红.....颜色明艳.纯粹至此.

灵魂却始终寂寞.始终空洞

她坐着轮椅在交响乐队中.拿着鼓.看着别人.是异常扭曲的视线.音乐停,到她了.只需敲一下鼓.她说,轮到我了,我都忘记了.大声的笑着.隐藏多少绝望和孤独.记忆回到二十年前.她随Hilary到少年乐队.也是敲鼓.但当时的笑容是纯真无邪的

最终她发现.自己站不起来了.再也无法拿起大提琴了

Jackie坐在家中.看着曾经穿过的明黄色长裙.放声大哭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Jackie临终的夜晚

身体不停的抽绌.Jackie不断尖叫.爸爸握着她的手.说,我知道你有话要说,但说不出来.你的心事我们不明白,但有人听到,你可以放心,上帝什么都听得到

姐妹间的心灵感应.让Hilary敢来了,她抱着Jackie轻声说.Jackie慢慢平静,也终于永远平静.Hilary说,我们的王子是穿过大河沙漠,向我们走来.

此时的一切归于平淡

无论是深爱还是痛恨

一切都平静了

一切绝望而浓烈的感情,平淡于Hilary轻声的呢喃

生命的尽头

一切都淡然

却依旧孤独着

《她比烟花寂寞》影评(四):电影与其人

刚看电影,本着对原型的好奇,去搜了杰奎琳杜普蕾的生平,发现大概是因为不同的视角导致了不同的观点,也是因为天才的降临对于一个家庭也不全是好事,电影以及原作从姐姐的视角对其的描写在杰奎琳粉丝、好友、师长以及爱人看来,完全是对于杰奎琳的扭曲和侮辱。至于电影本身,有人说作为电影是一部好电影,但作为传记却很无耻了,这部电影把乐迷心目中热情奔放、感情丰富细腻的杰奎琳描绘成一个自私、乖戾、有着不被人理解的孤独的天才。很长一段时间,传记电影的叙述视角的局限性和愈发主观的表现形式都给我带来了一定困扰,或许想要了解一个人本就不能单单期待这种短暂片面的展现吧。大概以后会减少传记类的输入。

,去听了celloconcertoinEminor,op.85和看了早期的演奏视频,看到杰奎琳像小男孩一样全情投入地演奏着她的魔法,这种热情完全感染了我

《她比烟花寂寞》影评(五):HilaryandJackie:孤独——她比烟花寂寞

故事的开头是一片沙滩,两姐妹在沙滩上玩耍。她们发现了海边站着的一个女人,Jackie走过去和女人说话,那个女人告诉Jackie,everythingisalright.

那年Hilary和Jackie只有十三岁。

最初看的时候,我只单纯的以为是两姐妹的故事,当时没看过电影的简介,只是单纯的因为喜欢和音乐有关的东西,才痴迷的看了下去。童年时期的Hilary无疑是出众的,那时候,拉大提琴的妹妹总是默默的掩盖在Hilary的光环之下,或许从小,妹妹就羡慕着自己的姐姐。终于,Jackie开始勤奋的练习起来,好像任何时候她都可以沉浸在音乐里面。然后终于有一次姐姐和妹妹同时获奖,Jackie的天赋终于被“挖掘”了出来。敏感的察觉到人们关注的眼光不在,Hilary有些消沉了,她独自躲了起来,直到颁奖结束。

记者来了,要求Jackie一家合影,并且问Hilary,有这样一个妹妹一定很自豪。Hilary搂着妹妹,笑着说,是的,我为她自豪。但是从此,再也没有人注意过那个终于被妹妹的光华遮住的自己。Hilary开始变得平凡了。

虽然Hilary也努力过,想要再次得到承认,但是她发现自己无法成功,自从妹妹开始大放异彩,自己似乎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

Hilary是个好姐姐,她从来没有因为这样而怨恨过自己的妹妹,总是支持着Jackie。Jackie开始到处巡演,好多天不回家的事情,开始变得渐渐多了起来;Hilary进了皇家音乐学院进修,然而却仍然平凡,总有人问她关于她妹妹,那个天才音乐少女的事。大家从不知道,曾经的Hilary和Jackie,与现在的Hilary和Jackie有很大不同。

曾经的Jackie哀求父母让自己和姐姐同台演出,Hilary吹笛,Jackie只做一个鼓手。训练的时候,Jackie呆呆的看着自己的姐姐,最后在老师的提醒下,还把鼓给敲破了。她望着Hilary笑,Hilary也面带微笑。

现在的Jackie请求姐姐陪她一起去参加一次演出,两人半夜在床上打着电筒喝酒,嬉笑。第二天一早,Jackie离开赶去了柏林,等Hilary醒来的时候,Jackie已经不见了。

整个电影似乎开始讲述起了Hilary的生活。Hilary在音乐学院过的并不如意,自己的演奏被取消了,考试也没有过。意外的是,一个男人闯入的她的生活。Kiffer是个热情有活力的男人,在他像Hilary求婚之后,Hilary答应了。当晚Hilary和Jackie说悄悄话告诉了Jackie,没想到Jackie并不同意。Jackie觉得,Hilary和Kiffer在一起后,会抛弃她。Jackie或许有那么一点嫉妒自己平凡的姐姐。

所以Jackie也赌气似的找到Daniel结婚了。

Jackie是一个复杂的人,却也是个单纯的人。她复杂在她那变化的人生,但是单纯在她小孩子似的性格。其实我也无法解释她的复杂和单纯,因为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确实在我的接受范围之外。Jackie竟然要求自己的姐姐让出姐夫,她想要和自己姐姐的丈夫睡觉……

Hilary也同样震惊,她没有答应。

后来,Jackie一个人去买东西,Hilary去找她,发现她扔掉了衣物,浑身赤裸的缩在河边的树下,身上还有伤口。Hilary心疼了,心软了。她央求自己的丈夫去睡自己的妹妹。

Kiffer其实无法接受,他很受伤,很愤怒。但是说不清楚什么原因,或许是一时生气,他竟然真的答应了Jackie和Hilary的要求。

发生了很多很多事,直到Jackie发现Kiffer还是爱着她的姐姐。Jackie离开了姐姐和姐夫生活的乡村,回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她的世界,好像仅仅只有大提琴。

故事的镜头切换到了Jackie的生活。

Hilary和Kiffer住在乡下,日子很幸福。整日奔波在各地演出的Jackie却生病了,她或许会再也无法演奏大提琴,所以她问Daniel,如果她无法演奏了,Daniel还不会不爱她。可是Daniel却回避了这个问题。生气的Jackie找到了自己的姐姐姐夫。

Jackie做了太多人性的事情,伤了她姐姐的心。回到自己的世界,她发现,周围仅剩的只有大提琴。她曾经恨过大提琴,因为从此以后她再也没有机会好好和家人相处在一起,她是多么的想念家人,可是她没有选择的被迫到处游走,周围的人说着她听不懂的话,没人帮她洗衣服,没人和她说悄悄话。她多想念姐姐。

姐姐告诉她,她们两除了长笛和大提琴什么都不会了,Jackie才认识到,能长久陪伴在身边的东西是什么。

只有乐器,多么孤独的世界。

第一次看的时候,我对Jackie很是厌恶,到了知道Jackie的孤独,才开始可怜这个女人。

这次,我仔细看着这部电影,才发现整个故事其实都是围绕着Jackie展开的。这个伟大坚强而又孤独脆弱的女人,从来都只有她一个,她什么也不懂,除了大提琴;她什么也不会,除了大提琴;她什么也没有,除了大提琴。

她动不了了,请求Daniel让她演奏乐器,打鼓也行。于是她坐在一群孩子中间,演奏当年BBC邀请姐姐去吹长笛时候的曲子。她听着音乐出神,想着当年姐姐的模样,演奏结束,她又在指挥的示意下反应过来,敲了下鼓,孩子气的笑了。我鼻子有点发酸。

Jackie终于病入膏肓,拉不了琴,渐渐的走路也不行了,得坐轮椅,手指也动不了了。她开始不停的抽搐,当我听见她浑身抽搐,慢慢的说:"whenuplay,everyonelovesu,whenustop,uralone."然后她抽搐着伸出手想要做出演奏的姿势“lookthismusicmovement”她说。我却哭了。

Daniel背着Jackie有了女人和孩子,Jackie知道自己病的这么厉害没法做出什么,她更加想念Hilary。

在她临终的时候,Hilary去看病的严重但是却依旧孩子气的她。Hilary回忆起13岁那年的沙滩和那个女人,以及那首童谣,Jackie终于静了下来。

Jackie走了,收音机里响起了她的大提琴声。Hilary悲伤的哭泣。

影片最后,在那个沙滩上,我看清了女人的面容,是Jackie。她告诉小Jackie,everythingisalright……

:其实我就是讲述了一下整个故事+带一点自己的感情而已。我很喜欢这个故事,推荐大家去看一看

《她比烟花寂寞》影评(六):不敢不爱

在古典乐器的家族中,大提琴似乎是性别特征最为鲜明的一位。它的低音沉郁淳朴,中音严肃流畅,高音的激情更有雪与火一般的冲击力,而又都露出一点粗犷的野性,如呵出的热气、肌腱的拉力、慑人的胆略。以巴赫的“大无”为代表的大提琴作品,总让人联想到幽深的宫殿、虔诚的求索、天庭的共鸣;而大提琴演奏家的典型形象,乃是像罗斯特罗波维奇、托特里耶一般的老派绅士,身着笔挺的西装,端坐于哥特尖顶之下,面对成千上万的观众,演绎自己内心的赞歌。

在这个几乎被男人霸占的王国里,偏偏有一朵明艳鲜丽、出尘脱俗的奇葩,仿佛天际的朝霞,仙姿飘渺、不可方物;宛如彗星的惊鸿一瞥,虽然短暂,却以非凡的光彩照亮了生命,留下永恒的回忆。

杰奎琳•杜普蕾(1945-1987),英籍大提琴家,5岁初展过人禀赋,16岁开始职业生涯,才华与年龄的落差倾倒众生。1973年,被确诊罹患多发性硬化症,遂作别舞台,缠绵病榻十余载,终卒于盛年。对于这样一位早早从烟花中谢幕的艺术家,我已无法从尘封的历史中了解更多,只知道她是罗斯特罗波维奇和托特里耶的学生,却未曾沾染一丝拘谨与刻板(要知道古尔达和阿格里奇可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于是我退而求其次,从媒体库中翻出一部描写杜普蕾生活细节的传记片《HilaryandJackie》。Jackie便是JacquelineDuPre,这是根据她的姐姐Hilary的回忆录改编的电影,中译名叫《她比烟花寂寞》,又译《狂恋大提琴》。不少人喜欢前者,我倒是对后者更偏心一点。前者虽唯美而忧伤,却有点把寂寞拿来晒太阳的感觉,况且有抄袭亦舒同名作品之嫌。而如此美丽而优秀的大提琴手,曲高和寡,不寂寞才怪。倒是后者,能让我管中窥豹地看见故事的冰山一角,如此明白直接,倒也符合杜普蕾的演奏风格。

记得以前看《莫扎特传》时,听过一个传说——莫扎特本是上天派来抚慰世人灵魂的天使,上天给了他惊人的才华,却告诫他这些才华需要用一百年。莫扎特来到人世后,却早把上帝的告诫抛之脑后,才华于他就如婚礼上的糖果,可以尽情地挥洒。上天终于愤怒了,开始用贫穷、疾病和事业上受人排挤来折磨他,莫扎特却不以为意。于是上帝收走了他父亲的生命,并使其面容和灵魂附体于他的同事(也就是片中那个后来疯了的钢琴师萨列里,他因为疯狂的嫉妒故意扮鬼惊吓莫扎特)身上,半夜敲开了莫扎特的家门。莫扎特在惊恐和悲痛的双重压力下开始写作《安魂曲》,几周以后便溘然长辞。

上天对待杜普蕾的态度,应是类似。想起可卿临死前托梦给凤姐,说“水满则溢,月满则亏”。杜普蕾打动人心的地方,正在于她的满。她高超的演奏却又控制得很好,满而不溢。试想你面对这样满满一杯水,杯口那些将溢出的水摇摇欲坠,足以让你为之惊心动魄。

她的人生,却是满则溢。她把自己化成了那把大提琴,因为太满,所以不能长久。同为一代宗师的匈牙利大提琴家史塔克有一次乘车,听见广播里正在播放杜普蕾的大提琴曲,并不知道演奏者是谁,却奇怪地说出了一句话:“像这样把所有复杂矛盾的情感都投入大提琴里演奏,恐怕活不长久。”谁知一语成谶呢。或许,只有顶尖艺术家才能理解自己顶尖同行的水准。史塔克听得出,她是在用生命拉响了大提琴那沉重的弓弦。

《狂恋大提琴》是以杜普蕾的艺术成就和情感纠葛两条主线展开的。按照影片的叙述,对于少年成名的杜普蕾而言,大提琴在她怀中以敏感激扬着高雅,演奏成为她的本能而毋需借助技巧。然而,赞美声和掌声无意中娇纵、滋润了她那精致的个性。精致不免脆弱,现实中哪怕是一些生活颗粒的毛糙,都会让她的生命之弦产生杂音,引发莫名的焦虑。杜普蕾与巴伦博伊姆同台演奏,配合得天衣无缝,然而夫妇间的情感却完全乱了节拍。杜普蕾先是心理失衡,几乎被送进精神病院。她向姐姐求助。善良的Hilary想不到,Jackie竟然以着迷于姐夫来治疗自己的精神创伤。身受其害的姐姐查了词典,“天才”在词典中的第一个定义是,“一个人……无论是好是坏,都对他人影响巨大。”如果说以往的一切是杜普蕾有缺损的个性使然,第二个打击——多发性硬化症的爆发对她是致命的。她逐渐丧失了正常活动能力,坐上了轮椅。其实,一旦杜普蕾无法再演奏音乐,就是她走向生命尽头倒计时的开始。“如果你不能再拉大提琴,你就不是你了。”巴伦博伊姆如是说。

《狂恋大提琴》上映后,不少人批评它歪曲事实,“罗老师”、梅纽因、帕尔曼、祖克曼等名人在影片首映期间公开在英国《泰晤士报》上发表声明指出:“影片中的Jackie决不是我们所了解的那个杜普蕾。”巴伦博伊姆更加不屑地说:“就不能等我死了再拍吗?”反对人群大多是唯美主义者,或者说是凄美主义者。他们可以接受一个不食人间烟火、不按常理出牌的杜普蕾,一个厌倦、畏惧、试图逃避无休无止演出的杜普蕾,一个旷野狂奔、肆意宣泄的杜普蕾,但决不能容忍一个不相信爱情、不顾他人感受,乃至坚持要同姐夫做爱的杜普蕾。有句话说得好:Hewhohasn’tadramoffollyinhismixturehaspoundsofmuchworsematterinhiscomposition。导演很清楚这一点,但对于“adramoffolly”的把握,显然不够viewer-friendly。天才往往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幼稚,Hilary就曾说道:“除了拉大提琴,(Jackie)什么都不会。就好像我除了吹横笛,也什么都不会。我们是没有谋生能力的,我们是baby。”然而,幼稚的维度可以有很多种,导演似乎将幼稚局限为只对性感兴趣。失去行动能力的杜普蕾一次和巴伦博伊姆卧谈,提到自己空余时间学习了不少语言,“Joder是西班牙语的粗口,Poutain是法语的粗口,Ficken是德语的粗口,Chiavose是意大利语的粗口,而Kummamayu是东非语的粗口。”巴伦博伊姆当时就震惊了!

事实上,对于传记类书籍和影视作品,我们往往不能太当真。传记不等于历史。一方面此类作品的焦点集中于传记对象,仿佛周围的一切人物和事件都只是主角的铺垫,而素材的过度浓缩好比一个黑洞,只会使历史的时空扭曲、失真。另一方面,出于coupdetheatre的考虑,传记作者往往会以小说家的手法渲染一些细节,好比主角身上附着的幽灵,对他的一切都无一不知。出身音乐世家的杜普蕾,自幼接受英国正统教育,具备此等文化修养的人,按理说不会形成如此扭曲的爱情观。天晓得是不是姐姐多年来强压着对妹妹的嫉妒,借昔人驾鹤西去之机,通过所谓的传记抬高自己、贬抑妹妹。要知道,网上鲜见关于Hilary的更多记载,她想怎么造谣都行,只要造得像,只要不脱离对杜普蕾艺术成就的礼赞,大多数观众就不会怀疑。而且经过这样的“艺术”加工,书籍及电影无疑将吸引更广大的受众,使爱乐者品高雅、细腻者生感伤、好色者观美女、猥琐者爆粗口。千秋功过,任后人评说!

另一方面,如果杜普蕾真是影片中那个样子,又该当如何?说实在的,我的气度和涵养有限,尽管一再提醒自己,对艺术家要宽容,但如果生活中不幸遇到此类极端的人,估计会忍无可忍并恶语相向。好在自己的生活圈草根至极,我也得以从远观的视角品评这位争议人物。喜欢杜普蕾,如同喜欢林黛玉一样,并非着迷于她的个性,而是对一种象征、一种意境、一种符号的膜拜。因为一旦你当众宣布不喜欢杜普蕾,势必会引来潮水般的指责,说你是音乐的门外汉,无法体味琴童的泪与笑;胸襟不够开阔,无法接纳革新的大提琴演绎形式;对作品不够投入,无法感悟杜鹃啼血、凤凰涅槃的壮美;审美层次过低,无法直面超现实的浪漫与高雅……选择她,注定将忍受阵痛;放弃她,便是对永恒说不。不敢不爱杜普蕾。

Anyway,杜普蕾是幸运的,命运虽如此摧残,却成就了她的永恒,好比激流勇退的葛丽泰•嘉宝,又好比不愿以病态示人的李夫人,她不必顾念观众的喜新厌旧,不必面对更年期——这一大多数艺术家的梦魇,她是一朵永不凋谢的鲜花,永远留在音乐史以及人们的心中。杜普蕾是幸运的,她从庞杂的大提琴作品中觅得了属于自己的埃尔加大协,并以近乎勃拉姆斯小协的形式,演绎声嘶力竭、哭天抢地的悲情,也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最适合她,才最杜普蕾!

《她比烟花寂寞》影评(七):她比烟花寂寞

她一遍遍地向他们的确认:“没有了大提琴。你还爱不爱我?”在人生巅峰,她永远只会得到一样的回答。没有人不爱她在舞台上的傲人姿态。她的才华与灵气是人们最大的崇拜。然而,如果一个女人只能凭借自己的才华才能被爱,这是多么可悲?一旦才华逝去,除了大提琴,她什么都没有……身体的疾病夺取了她活动的能力,剩下一具没用的肉身。人们对这样被催的局面毫无免疫力,称她是被诅咒地天才。俱为女子我已落泪。因为她想要的只是被爱……女子的荣耀,说到底,只有爱。什么名,什么利,都不及身边有个爱你的人。当然,这里的爱不仅仅是指爱情。

Jackie的确是世间少有的天才。她是用自己的生命在拉琴。她拉出的琴声注入了自己的悲痛。史塔克说:“像这样演奏,她肯定活不长久。”提琴的弦音中夹杂着哭泣声,生命一下子也不再那么绚烂。一语成谶的宿命感……即便是那样安静的画面,也会叫人掉下眼泪来。这就是艺术的感染力吧。

对于片中的这种畸恋情结,我还是可以接受的,她的任性和乖张我也不讨厌。我觉得这是Jackie在用自己的方式留住她爱的人。她的要求愈荒谬,她的就愈寂寞。讨厌和质疑……导演也许是想告诉我们Jackie的灵魂无法在世俗中寻找出口。我一直觉得Jackie的做法是情理之中的,她的行为让我想起了一个人,但是不能告诉你们……

《她比烟花寂寞》影评(八):庸碌一生?活得丰盛?

恩~虽然感觉有点偏心妹妹忽视了姐姐,但还是很喜欢《她比烟花寂寞》这版本的名字。

妹妹的狂热我无法理解只能旁观欣赏,但至少让我意识到有这样一种灵魂存在于世间。虽然在我看来,Jackie并不是因为对大提琴抱有怎样的热爱才得有如此成就,音乐只不过是她获得家人及世人溺爱认可的途径与手段。一方面,她乖张、任性、偏执,恣意挥霍着姐姐对她的隐忍与关爱,毫不懂得珍惜。但另一方面,却又在心底无比依赖、眷恋着姐姐,并不懂得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巡演时她将大提琴弃之风雪中,抱着家人寄来的衣物回味家的味道,那一刻我真的觉得她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可恶。

而至于姐姐Hilary,善良的近乎软弱,她对于妹妹无理要求的妥协(让出老公)我始终无法理解。不过她对自己人生的选择真的很令人艳羡。

想起黄碧云的一句“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得丰盛”。虽然不甚契合这对姐妹花的平淡与跌宕,但也算道尽个中滋味。只是,曲终人散,相比于妹妹令人唏嘘的“丰盛”,我更羡慕的是姐姐的“庸碌一生”。

《她比烟花寂寞》影评(九):你永远不懂我的悲伤

又是一部关于天才的作品。

lt;HilaryandJackie>.

求是潮用的是《她比烟花寂寞》,但我更喜欢另一个译名《狂恋大提琴》。前者造作,后者干脆得多,杰奎琳的一生就是这样,一人一琴。

“Itwillgiveyoutheworld,butyoumustgiveityourself.”

接过名琴大卫杜夫的那一刻,杰奎琳和姐姐的人生注定分道扬镳。虽然她们幼时亲密无间,童年的游戏里,一起翻过高山穿过平原越过草地。

杰奎琳的世界,是排到两年后的演出时间表,是贴满各国航空标签的琴盒,坐拥各地的赞美鲜花掌声,独占舞台上的流光溢彩。希拉里的世界,是早起烤面包,是喂饱庭院里的鸡羊照料门墙边的蔷薇,养育年幼的子女,伴着丈夫的温情享受烟火人间。

一个丈量世界,一个归隐生活。

杰奎琳寂寞,她说,“我并不是自愿做大提琴家的,只是阴差阳错”。她的艺术成就并不像其他音乐家一样出于对音乐本身的热爱,在某种程度上她甚至讨厌大提琴。辉煌的生涯无法带给她真正的满足,半夜里发出的——或许也是她内心里发出的琴音怪响令她变得发狂;她把大卫杜夫扔到门外承受冰雪;她蜷缩在衣服堆中嗅“家”的味道。甚至,神经质地认为丈夫爱的是琴师杰奎琳不是她自己。她开始任性地要求,进而苛求,一步步把最亲密的人逼到角落打破底线。或许一开始她只是简单地想要和深爱的姐姐一起分享,分享一切,却又在客观上抢走了姐姐的一切:神童的称号、父母的关注、耀眼的荣誉、甚至是生活的平静。烟花燃烧的瞬间是美丽的,但爆炸产生的能量巨大的光与热却让人难以接近。

孤独的并非只有杰奎琳一个。作为杰奎琳渴求的生活幻影,希拉里其实也在一个围城中遥望着另一个围城。对她而言,杰奎琳的存在是一个矛盾的集合。她是自己调皮单纯的妹妹,是众人眼中播撒上帝福音的音乐天使;她也是抢走自己一切光环、自私而骄傲的掠夺者,是平庸生命中无所不在的巨大阴影。希拉里也曾渴望像妹妹一样在舞台上纵情表演、功成名就,然天赋的欠缺,她只能在同样的早晨踏上完全不同的道路。她在妹妹的盛名笼罩下日益自困,最终以婚姻告慰平凡的无奈和冷寂。

影片平行并置叙事的结构似乎独立,却一直在不动声色地对比检索人性,或者说我们一直追求的理解。在希拉里的章节,看到任性刻薄到不可理喻的妹妹,她讥讽希拉里的婚姻是为了肉体的欢愉,嘲笑她不过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甚至在共享一个男人的要求不得满足时于丛林中裸体自虐大声哭喊。然在杰奎琳的章节,这种侵略和伤害被解释为天才在承受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时所表现的困窘和无措,被解释为对于平凡体验的极度缺乏和渴望。出于对天才的崇拜,人们很容易原谅她的偏执。在这一点上,杰奎琳是幸福的,至少她拥有一个深爱她的、能够忍受其粗鲁和无情的姐姐。但反过来,这种理解对希拉里而言却是异常残酷的。当她为了迁就妹妹的感受而极力挣脱丈夫的求爱时,当她站在一边独自望着家人与妹妹在另一边嬉笑玩耍时。如果,如果当初她比妹妹更多一点天赋,命运将会怎样:

是否也会让呆板刻薄的音乐老师询问起天才的踪迹,是否也会埋头于大堆的衣服中回味家的味道,是否也会举行那多少带着炫耀味道的举世婚礼,是否也会有亲情的裂痕和内心的空虚……可以相信,正如杰奎琳并非自愿选择成为大提琴家一样,希拉里也并不甘于平庸,尽管她在蛮横无礼的妹妹那里受到了众多的讥讽和伤害,但她依然默默地收集着所有关于她的新闻,默默地忍耐着属于自己的寂寥和苦楚,因为妹妹的舞台上永远驻足着一个无法实现的梦。就像她无法成为一个普通人那样,她也做不了世界闻名的乐师。

选择,或许你可以选择,但事实上有些得失似乎早已注定,就象早就存在于你身体深处的烙印——性格烙印。我一直认为足够的理智可以成为一个人的好救赎,使你在阴影里背负着不安定也能耐下性子寻找光。所以,对自己的敏感一直心存提防,很多时候,想让情绪的感知不要那么一针见血。细密心思粗制滥造一点,或许更容易快乐。内心的情感旁观者只是眼睁睁地看着,哪怕看得再深再怜惜再感同身受也无补于事,生命终归是一个人的,铁马冰河是你的,山穷水尽也是你的。更何况,很多心思流转,根本无法投影在他人眼波,更别谈激起什么涟漪了。

于是,我更愿意相信,是希拉里与杰奎琳完全不同的性格,而不是天赋的差距,造就了她们南辕北辙的人生。希拉里是和缓的,面对生活中的失落时,愿意伏下身让出空间,在造成过多痛苦前,已经与生活和自己的内心达成和解。而杰奎琳不会温和示弱,她是尖锐的,针锋相对的,踩着狼狈也要保有完整自我,她不会姑息痛苦,寂寞是注定的,她所保有的注定了她要失去的,棱角和锋芒使她无法拥有任何亲密关系。她以为姐姐会永远懂她,其实姐姐已经不懂了,时光和阅历让每一个人成长为各自不同的人。

但始终,我无法认同对天才全方位的包容。恋家和孤独不能成为需索无度和伤害他人的理由。她伤害了姐姐,就像一只小猫玩笑般的在你脸上抓了一道印,却又无辜的看着你,不逃也不会道歉,因为她并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这样的不谙世事,似乎比世故圆滑更加让人胆战心惊吧,受到伤害还要去怀抱安慰施加伤害的那一方,没那么高尚。

{翻过高山穿过平原越过草地,终于回到家园}

回归的开始是漂泊。

温暖的源头是付出。

生命的真相,从来都是相伴相生。

爱,也是相互。

《她比烟花寂寞》影评(十):可能我只注意到了一个不容易被注意到的点

高中的时候看这部电影其实还不理解为什么女主角任性的时候必须要得到家人的溺爱后来离开家去外地读大学的时候才明白了那些所有的烦闷都来自乡愁对妈妈的想念对待在家人身边的渴望想要遇到事情的时候还能够像小时候一样马上躲在爸妈怀里。电影里有一个情景是女主总是把换洗的衣服寄回家以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只是觉得女主生活不能自理且不懂事现在突然可以理解她这种做法。我在外面上学的时候有时候收到妈妈寄来的零食都会特别幸福满足哪怕是没有多少钱的红豆粉想要睡妈妈洗过的床单晒过得被子清扫过得卧室想吃一顿妈妈做的饭。外面的世界再好再功成名就都没有有家人的地方好都没有妈妈经过手的东西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