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正文

我的父亲母亲影评

摘要:爱文章网收录我的父亲母亲影评,《我的父亲母亲》是一部由刘惠宁HuiningLiu执导,陈小艺/辛柏青/冯远征主演的一部剧情/爱情/家庭类型的电影,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大家一起来看下我的父亲母亲影评吧。

《我的父亲母亲》是一部由刘惠宁HuiningLiu执导,陈小艺/辛柏青/冯远征主演的一部剧情/爱情/家庭类型的电影,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父亲母亲》影评(一):反思文革期间的爱情及时代的延宕

随着80后们为人父母,文革一代已经彻底荣升爷爷奶奶级别了,基本上都已经退休,或者在政治经济舞台的中央,或许时间就是这样残酷,一不小心大家就都老了。对于他们那一代人的爱情与人生境遇,大家普通有了更多的理解与宽容,因而也开始超出政治或道德批判的角度,来更为本真的还原与反思这段历史。由赵冬岺编剧、刘惠宁执导的电视剧《我的父亲母亲》,则为2010年代的观众展开了另一种反思方式,张翠花(陈小艺饰演)与陈志(辛柏青饰演)的婚姻中有政治压力,有道德舆论,有恩情亲情,有单方面追慕,但却唯独没有两人之间的心灵交融。这或许是那个时代下乡知青最典型的婚姻方式,无论是男追女还是女追男,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或许是报恩。

对于这种政治或报恩婚姻,他们在新的时代的命运也一直被关注。毕竟历史是一个延续的整体,在新的时代里我们有权也应该对之进行再关照。当然,大多数作品都是选择和解,这或许是我们的文化传统,也是真实的现实。出于惯性思维,总把爱情理解成年轻时的事情,而进入新的时代的他们又不再年轻,家庭、社会的责任在压着,于是就在虽然没有爱情但有亲情的人生里继续前行。

相对于路遥《人生》、张贤亮《绿化树》中那种包含激烈情感的批判,后来反应到影视方面的作品则更加侧重于人物的内心,而较少政治的图解。如张艺谋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通过温情的回忆,展示出那段特殊岁月里的光辉人性。而前段时间热映的《小麦进城》则通过细致的镜头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与城里丈夫的三十年历程。这些作品试图在一个更大的空间里反思那个时代的爱情,也对他们的人生选择有了更多的同情。然而,毫无疑问,他们都选择了最终的和解,试图让时间冲刷过岁月的伤痛。《我的父亲母亲》却严肃地反思了这种亲情转化成爱情的理论与现实,与张艺谋的同名电影相比更为现实,因为这是一种真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一代人的情爱纠葛不应该作为包袱传给下一代,更不应该任凭时间将之风化。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他们有生之前对之做出决断,让尘归尘,土归土,为自己也为将来负责。

单就题材而言,类似题材作品《小麦进城》受到观众关注。其实从内容上讲或许《小麦进城》更加现实,王小麦和林木的故事就是那个年代里众多男女的真实生活,而他们回到城市之后的生活方式也都同出一轨。在现实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离婚的勇气,因为这不仅关系到爱情,还在考量着亲情与道德。于是,他们就在磕磕拌拌中度过这一生,两个最亲近的人,他们相濡以沫,甚至肯为对方牺牲一切,但是却仍然说不上有爱情。虽然时间久了爱情会衍生出亲情,但不是所有亲情都能转化为爱情的。当然,《小麦进城》最终接受了现实的轨道,让爱情为道德让路,但这却是另一种形式的调和,并没有真正对这段历史做出反思。

然而,这种处理方式却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只是把问题包裹起来让时间风化。《我的父亲母亲》却以一种严肃的态度对之做出自己的决断,它并没有让亲情转化成爱情,生活方式的差异始终是一个无法抹平的现实,而爱情也不应该永远做道德的牺牲品。历史对这一代人开了个残酷的玩笑,让他们在各种错位中耗尽了青春。《我的父亲母亲》最终选择了解开历史强加给他们的束缚,并没有让他们继续亲情下去。虽然已经是白发苍苍的暮年,但真正的解决永远都不晚,这既是对历史的负责,也是对自己人生的负责。从这个意义说,本剧是对文革知青爱情的真正反思,以一种负责地态度对之做出解答。

《我的父亲母亲》影评(二):现在难得有这么好的电视剧

编剧确实很厉害,这部电视剧内在有许多矛盾,矛盾的发展解决对于生活有很大的借鉴启示的意义。

我是从后期断断续续开始看的,电视后期陈志和翠花的激烈的矛盾,导致两个人分居,但还留着底线没提离婚。从任务性格塑造、人物所处的时代、从小接受的教育来看,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必然的。这全局压轴的矛盾的处理也是合理合当的,最好两人在经历一段痛苦的挣扎时期后,以分居的形式暂时缓和或中止了矛盾。最亲的亲情矛盾是最难解开的。一人主动回避,另一人无奈妥协;一人的无奈固执冷酷,另一人的失落悲凉可怜。

我认为在这里的处理方式是十分恰当自然的,但之后的发展就有点迎合美好结局了。

翠花在一场大病后提出了离婚,陈志接受去追寻自己的幸福了,翠花放弃了自己的强扭的幸福。正如剧中所言,这是特殊时代所造就的。但我觉得陈志不应该和翠花离婚,还原矛盾之前的生活才是最现实的,最好的处理方式。陈志在与翠花分居阶段已经做的有点过于绝情了,我觉得分居一段时间就好了,让翠花及其家人知道不能越线就好了,分居是对两人最大的伤害。陈志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他得跳出这个矛盾,去主动化解矛盾,去慢慢和翠花沟通,而不应还固执于自己的脾气,恪守最后最后的底线,必须远离底线,使生活回归。应该为过去负责,也应该为现在、将来负责。

人生最大的苦难、痛苦、矛盾,就在于没有在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上。与认识、阶层不同的人接触,必然会产生矛盾,时间越久,矛盾越大。生活的不自在,在于所处时代、位置、环境的与自身的不匹配。

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导致这样情况的发生。编剧为我提供了一个处理这种矛盾的方向,我也在努力寻找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感觉我是部分契合陈志这个人的性格特点的。希望有一天我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处理方法,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自私,该与不该。

《我的父亲母亲》影评(三):知青版爱情修订版婚姻

赵冬岺编剧、刘惠宁导演,辛柏青、陈小艺、冯远征、曾黎主演的电视连续剧《我的父亲母亲》,有着严肃的主题,那就是以文革期间知青下乡为故事起点但又不局限于伤痕,并不像以往同类题材的作品那样要么充满批判的锋芒,深刻控诉那个时代的错误;要么充满善意的和解,力图通过时间来冲刷过去的伤痕。《我的父亲母亲》通过真实地反应那一代人有情无爱或者有爱无情的婚姻生活,来展示他们近四十来年的心路历程。

文革知青下乡是一段错位的历史,知青与农民之间,1960年代开始之时知青是趾高气扬、天纵英才的气场,经过70年代的无聊、无方向的过渡,到1980年代无论是留乡还是返城的个体,都在时代大潮中有茫然无助感。城市与乡村之间,太多的对立、冲突、竞争和错位。我们根本无法说出谁对谁错,哪怕冯远征所饰演的反派马庆生也有他无法剥去的内心痛苦。而更多的则在道德与爱情之间不断挣扎,以至于耗尽青春。或许,这些对于路遥、张贤亮、张炜那一段作家更有切肤之痛,《人生》中高加林在刘巧珍与黄亚萍之间游疑徘徊的情感历程是这一代人的真实写照。无论怎样选择,他们都会背上道德或者爱情的心灵包袱。

张翠花(陈小艺饰演)对陈志(辛柏青饰演)的爱无疑是朴实的,但这种朴实却只限于生活上的照顾。然而,这也是她所能做到的极限,一如焦大如果爱林妹妹也会以他最擅长的方式一样。而对于陈志来说,既无法放弃自己的理想,也无法拒绝张翠花对自己及家人的照顾与恩惠,于是只好在爱情与道德之间纠结。

其实,国人对知识者的态度历来很矛盾,既耻笑他们的手无缚鸡之力与迂腐,称他们为臭老九而肆意践踏或改造,但却在内心深处仍有一种敬畏感。严格说来,张翠花对陈志的情感就是这样一种内心深处对读书人的崇拜,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对这种爱情抱以嘲笑的态度,她只是凭着一种个体直觉希望与知识有关联,这或许是一种真切的知识渴望。只是历史不公,一开始就剥夺了她掌握知识的权利,她早已被命定为村姑。因而,即使在爱情她不能被看作一个失败者,她用最好的时光追求心中的爱人,她得到了,虽然始终并没有真正走进他的心里,但她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有些错误是历史本身的,她无法决定。

当然,陈志也并没另一个林木或高加林,尽管无数次与现实妥协,也曾经在道德面前牺牲爱情,可是他却一直没有忘记自我的真实。生命中不能永远只有妥协,对于信奉中庸思想的国人来说,我们其实更应该坚持内心的原则。敢于真实地面对内心,既是对自我的负责,也是对他人的负责。或者,如果从更思辨的层次上看,这是一个人真正成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的基础。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的父亲母亲》真正出彩的地方是它的结尾。这不是岁月过后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哪怕他们都已经是耄耋老人,哪怕他们都已经白发苍苍,但他们勇敢的以自己的方式对历史加给自己的错误进行了修订,而这种修订才是真正的和解与宽容,是对历史的负责,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我的父亲母亲》影评(四):这种三观不正的剧,真是让人头疼!!

我不知道这种白眼狼属性是不是所有男人都认同,但是真的很让人恶心!如果不喜欢,请在结婚前明确拒绝!不管有什么样的借口诱惑着你,既然走进婚姻,就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不是什么离婚就好了的,毕竟你可以一开始就不结,为了前程结了婚,就不要再装什么清高,本就不是什么清高的起来的人!也许张翠花不是你理想的结婚对象,但她是实现你理想能上大学的对象,照顾你的父母,生育你的孩子,到头来连尊重都没有,你陈志不配为人!

再说说叶秀萝,这是一个典型的不要脸型的人物,不管之前你多么喜欢一个男人,但在知道他结婚了以后都应该保持距离,而不是一面藕断丝连,一面有大义凛然的说着我们没什么,除了恶心,想不出其他的评语!所以,我相信,就是有这样一个令人感到恶心的妈,才能养出撺掇老公公离婚,好和自己妈在一起的女儿!

至于陈大志,我只能说都不如养条狗!

最后,说一说结局,我觉得编剧一定是个男人,因为只有男人才会觉得陈志不恶心,而且会喜欢不要脸型的女人!并且认为一个女人付出了人生的30年换来的只是永远的鄙视和破碎的婚姻会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我只能说有(ma)理(de)有(zhi)据(zhang)!这得是多扭曲的思维才能想出来的结局啊?我劝编剧以后别当编剧了~真的~你这是要扭曲新一代孩子的三观啊!和琼瑶阿姨的‘只要是真爱管你什么状态我就是要在一起’有的一拼啊!

最后的最后,我由衷的希望,以后都不要有这种尽毁三观,能闪瞎人眼睛的剧出现了!

《我的父亲母亲》影评(五):《我的父亲母亲》俨如婚姻教科书

着眼中国婚恋观念的转变,年代剧依然魅力不减。从包办婚姻到自由恋爱再到离婚风潮崛起以及小三概念的泛滥成灾,中国人眼里的婚恋不是知音体能够诠释清楚,一批批年代电视剧让观众了解到中国式的婚恋,离不开家庭,离不开社会的变革。爱情是浪漫的主题,而婚姻却是现实的围城。

最近上映的《我的父亲母亲》以主人公儿子口述的方式讲述了一对共患难的夫妇是如何经营爱情与婚姻,如何在历经世事的变迁终于放手“面子”婚姻,让各自寻回适合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其实捆绑式的婚姻在七八十年代可谓成千上万,真正自由恋爱组成家庭的可以说非常之少,先结婚后恋爱并不是构筑幸福的理由,因为有些人是无法到达彼此的内心世界。婚姻也是时代的产物,是利益关系的联姻,是一种成全别人的牺牲,但这样的爱情一点也不幸福。

故事以淳朴的叙事风格再现了年代的婚姻悲喜剧,陈志和张翠花,马庆升和叶秀萝,这两对婚姻的不幸,和那样的时代脱不了干系,为了生活人们不得不学会放弃和隐忍。生活不是一盘棋,没有更多自己命运的掌控权。故事聚焦这样的两对婚姻,真正的意义应该是告诉我们,捆绑的婚姻没有幸福,嫁接的爱情并不会白头偕老。张翠花用自己的热情和无限的折腾换回了自省,爱一个人死心塌地,但这个人其实并不爱你,所以她最终选择了一个爱自己的人唐志良,也可说她最终找到了让自己满意的伴侣。当婚姻掺杂太多目的,这样的婚姻不是生活,而只能是交易。同样叶秀萝也没得选择,为了生活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和马庆升的结合其实就是一种错误,无非这种错误一直在寻找一个无果的答案。现实的阴差阳错,将纯美的爱情扼杀在摇篮里。张翠花的放手成就了陈志和叶秀萝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梦想,同时她也是拯救了自我,也只有唐志良让他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幸福的女人。

该剧其实也是一场婚姻的保卫战,张翠花一家对陈志的好,让陈志无法独立自己的婚恋观,只有容忍和迁就,或者是更多的回报,才感觉到自己的价值。而马庆升也是和张翠花具有一样的秉性,就是通过自己全身心的付出去绑架一场没有感情的婚姻,张翠花的动机更多是一种盲目的爱和付出,而马庆升的付出更多是一种投机,当然他们的结果都不幸福,因为他们的婚恋观有误,其实在那样的时代,又有多少爱情是自由的。该剧同时还植入了一个“小三”角色,其实像陈志对爱情忠贞对家庭负责任,而马庆升却是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己的双手埋葬自己的婚姻,所以他认为自己的付出必须有所回报,当回报无望时,他只有将感情寄托在“小三”小田那儿,可小三的欲望并不是那么简单。欲海沉浮,婚姻的本质变得多元而复杂。

从《中国式离婚》到《金婚》再到《娘要嫁人》和现在的《我的父亲母亲》,年代剧曾经吸引大批的观众,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中国,不幸的婚姻很多,幸福的婚姻很少。而《我的父亲母亲》聚焦的城乡爱情婚姻的观念,固然不是诸如现代版的《婚姻保卫战》之崭新矛盾,它俨然就是一本活的婚姻教科书,珍惜美好的爱情,播种幸福的婚姻,不能因为更多客观的条件而将婚姻作为一种交易或是赌注。真正的幸福快乐,就是和对的人一起慢慢变老,没有过多的渴求,没有更多的奢望,这似乎是理想的婚恋观念,但植根现实却又那么不堪一击。(发表于北京晚报有删减)

《我的父亲母亲》影评(六):穿帮不是问题,剧情雷人就说不过去了

满剧充斥着无数穿帮镜头,塑钢门窗、现代地砖、行人盲道、钢结构电线杆、灯箱、艺术字名称的小吃店、甚至油笔信纸……太不严谨了!要不是几个大牌在那撑着,真看不下去。还有每当陈母说话时,音乐一转,俨然圣母教条又开始了。喔嚓又是一大堆人生哲理!!我心说你这不挺明白的吗,怎么就教出那么个儿子呢?

多说一句,翠花爹,前几集一看那么宽宏大量识大体,就觉得不对路,看个十多集就对路了----模样长得就像心眼多,不吃亏的老油条。所以编剧还是不要把此类人刚开始的形象树立的太完美吧。

往后又看了若干集,基本已经是非颠倒了,翠花的简单善良也变得不那么纯粹,而食古不化的做派让人难以捉摸的纠结。难道跟邻里搞好关系成了那么难以完成的任务。难以想象后边的几级里翠花是如何瞬间适应城市生活并当好贤内助,一改老旧做派摇身变为都市女性精明干练出口不俗的。

此时的陈志倒是越发的成熟与干练,这与当初那个畏首畏尾的陈志大相径庭啊,怎么回事。

反面人物也变得越来越有人情味,反面人物的老婆越来越没笑模样,存在就是浪费。

看二十多集之后,最喜欢的人物居然是冯饰演的人物马庆生。

《我的父亲母亲》影评(七):慌乱年代的爱情

“就这样开始我们的故事,没有浪漫的传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在那个文革的动荡时期,我一直试图去理解那该是一个怎样荒唐的时代,好像开了个滑稽的玩笑,做了个自己都有些不敢置信的游戏,一场只是想着都会不由颤抖的梦。

理性是脆弱的,一切的不合理都变得顺理成章,就好比陈志和翠花,秀萝和庆升,都错用爱来偿还感激,陈志曾说,婚姻是这世上不能犯的错误。可悲的是他们俩都犯了.

选择你爱的人或是爱你的人,这好像是个经典的话题,无数次被很多人提到,曾经的我会坚信不移的说,这还用选吗,当然是你爱的人,不爱的怎么在一起,一起生活。真正的爱,即便只是看着,陪伴着,便幸福的像得到了全世界。可是,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想着选一个爱我的人吧,至少不会害怕失去,至少不会仰望的太累,只是一个低头便可触到的温暖,谁不想要呢。

在爱情的国度里,我们都处在不平等的地位,这里没有理智和道理可言,没有规则和律法存在,被爱的人总显得高高在上,无可触及。爱的人只能卑微的仰望,卑微到尘埃里,却依旧在仰望。爱到底是怎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东西,竟有着改变一切的力量,有着超越生死的存在。

翠花深爱着陈志,一直一直,从未消失。她为他离开亲人住进城,改变自己过着自己不喜欢的生活,为他洗衣做饭操持一切。即便陈志一直对她冷淡,即便他一直深爱着别人,即便早已分居,说的话都屈指可数。她都没有能够放下,只是因为她爱他,心甘情愿忍受着,卑微着。因为太爱,总害怕失去,于是就想抓的更紧,然而她不知道这只会让他逃离的越快。她只是苦苦的守着他,以为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就是幸福,殊不知和不爱自己的人在一起是多么痛苦。

欣慰的是,这部剧的主题是放下,最后他们都放下了曾看似重要的一切,翠花放下了陈志,庆升放下了秀萝,陈志也放下了他不爱的工作和痛苦的婚姻。喜欢校长说的一句话,改变,什么时候都来得及。往往是我们没有改变的勇气,当看到秀萝无望疲惫的说着,就凑活着过的时候,心就想被什么抽了一下

是的,这世界有好多的无奈。我们被迫选择了自己不爱的,我们过得不幸福,疲惫的麻木度日,都快忘了自己想要什么。喜欢陈志的那句话,怀揣梦想,现实的活着,不要忘了天空和星星。有时候放下并不是失去,而是获得新的开始。就好比陈志坚定的放弃别人都羡慕的官职时,他其实是个胜利者,人生的胜利者,不是每个人都有改变的勇气,不是每个人都清晰的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我们才是彻底的失败者。

在人的一生中,做一件成功地事,做一个成功的人不难,难的是成功地做好自己。在我们面对太多现实,太多无奈的时候,已经丢失掉太多东西了。庆幸的是,最后的最后,他们都找了回来,尽管都不再是最初的模样。

那我们呢,要去找什么,要去哪里找呢,有是否还会有孤注一掷改变的勇气呢。。。。。。

《我的父亲母亲》影评(八):从翠花看女人的一生及什么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爱

翠花不顾一切爱上一位不爱不爱自己的男人,希望通过全心全意地付出收复男人的心,结果多少年过去了,青春已去不复返的时候,全心全意付出爱了20多年的老公要和自己的分居,悲哀!

客观的讲陈志已经算男人中的好男人,有点良心的人了,他不能说纯粹的不爱翠花,他也爱她的善良、爱她的勇敢,甚至是泼辣,但又打心眼看不起她的一些农村的习惯,看不起她的没文化,这也与翠花自己的不求上进有关,她不懂得如何真正的去爱一个人,只知道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从来就不关心他的心理和精神层面的苦恼,可以说她在一定程度上活得很现实,找老公,逼老公做他不愿意做的事,还没有及时表达。

当然一定程度上秀萝的出现是在提醒她,你自己需要改变,否则会很难受,她还是我行我素,说话做事太随意,。。。。。。

当陈志和她分开后,她还是用一些村妇的方法来处理两人的事情,最终当然是不会朝她想要的结果发展了!

不能不说的是翠花还算有点能力、有点自尊的的女性,最后竟然靠自己的双手开创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当然陈志或许更爱这样一个有思想、有自尊、会爱自己的女人。不过结果有点恶心,翠花放弃了自己的一生所爱!这有点不合常理,或许编剧的价值观认为女人要找一个爱自己的人才算幸福,可叶秀萝找了一个爱自己的却还不幸。最终我认为女人要开心要么找一个爱自己的,要么找一个心地善良的品质好的。而相反陈志、秀萝则相反为了自己的爱坚持到了最后!

《我的父亲母亲》影评(九):演员五星编剧两星半

好吧

我追了一个年代剧

就是因为这几位演员都蛮喜欢

表现真是没得说

好多次落泪就因为他们的出彩煽情到极致

翠花真是好女人爱是付出她是最好的诠释其实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她很幸福

陈志也真是好男人气质儒雅秉性纯净能担当有分寸脾气极好却又不是没脾气一直大爱这一型

叶秀萝漂亮呀漂亮这类抑郁型美女真是适合她

冯远征好吧他的演技没得说但就是有点那个啥

编剧

前半段很好呀翠花的心甘情愿付出感动到落泪

陈志和叶秀萝的感情也让人纠结到不行

可后半段真是毁呀拖沓了十集之久剧情牵强至极

尤其最后翠花和老唐在一起还讲爱上了他

陈志欢天喜地去找叶秀萝

拜托如此说来

最开始的安排才是最好的

翠花就不该悔婚

爱是什么

不只是怦然心动

更是一种习惯

三十年的相濡以沫怎么离得开

非要牵强地讲陈志不爱翠花

怎么可能

叶秀萝其实更像是红颜知己而已

陈志与她一起真的未必更幸福

就像那白玫瑰和红玫瑰罢了

.翠花他爸真是有大智慧的老头

《我的父亲母亲》影评(十):维系婚姻的主要因素

心理学角度解读电视剧《我的父亲母亲》

前些日子无意间在电视上看了几眼《我的父亲母亲》,觉得很是吸引我。所有的人物都非常丰满,并且性格设定极其恰当。于是花了三天的时间以电视点播的方式集中看完,之后还向我的先生郑重推荐了一番。

因为我一直为了剧中人物性格的设定,为了某些很有内容的对白,而赞叹编剧对人性、心理学、哲学、社会学、历史文化学的理解之深,这是一部对现实生活很有指导意义的电视剧。我认为那些诸如《媳妇的美好时代》、《婆婆遇上妈》之类的家庭剧都只是故事的堆砌,这两个还算好的,其实更多的家庭剧都是瞎编、胡编,故事、人物完全没有逻辑性,就不提他们的名字了吧。

在看这部电视剧的过程中,我就有想法藉由它写一篇心理学角度的剧情分析。我写过很多影评,但写电视剧的评论,这还是第一次。

社会和家庭对人的影响

有段时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很流行,家庭确实是人的第一学习场所。人们是在家庭中学习和成长的,如果某些东西在家庭里没有学会的话,社会就会来补充教育。作为特殊年代的村支部书记独女,从小被百般宠爱的翠花,人到中年才开始被社会教导该如何尊重别人,然而这样的教育是痛苦而又艰难的。

一般来说,人活到四十多岁,再来改变自己遵循了半辈子的处事习惯和思维模式是很困难的,可是翠花却跌跌撞撞地做到了,并且是在没有爱情浇灌的情况下。而她之所以能做到,与社会和家庭对她个性的塑造是有直接联系的。

翠花的所做所为处处都反映了她强大的内心力量,这与个性懦弱、行事退缩、总是在害怕的秀萝形成鲜明对比。

翠花不管不顾所爱之人是否爱自己,就是那样奋不顾身地扑进他家;在动乱的年代独自上路去帮未来的公公讨说法;面对想要非礼她的歹人,她豪不畏惧地反抗和呼救;理直气壮地侵占公共空间,还自有一套逻辑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对那些穿着公家制服的人,她也气势汹汹地吵骂攻击;对于时尚邻居故意买漂亮衣服刺激她的做法,她非但不会受刺激,反而自信地批评是那女人的不对;对于人家把堂堂领导夫人当做农村大妈,她丝毫都不会自尊受损,反而极厉害地要求丈夫来接迎自己。

编剧的强大之处就在于,她给了翠花能这样做的充分的理由。

她的家庭是八代贫农,在当时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父亲是当地的村支书,四十多岁才生了她,六个哥哥身强力壮,人丁又很兴旺。诸多家庭因素合到一起,翠花差不多就相当于哨寨的公主——在家里是公主,在那个交通不便的村子也是公主——再没有人能比她的地位更高了。除此之外,她还是铁姑娘队的队长,身强力壮,健步如飞——人类安全感的来源之一,就是强健的身体。

从小被父母无条件爱的孩子,成年后会有极高的自尊感,在进行人际互动时有很多的内心力量。但如果自尊感过于高了,就容易倾向于自我中心和盲目自信。故事中,无论是翠花在爱情上的选择,还是参与社会生活中的种种表现,将这两个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再来谈谈这部电视剧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马庆升。

很多影视剧都刻画来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是多么的宽厚,多么的的善良淳朴。比较少有像《我的父亲母亲》如此直接地塑造像马庆升这样工于钻营,促狭伪善,为了个人前途可以不择手段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这样的形象塑造一点都不过分。

陈志和秀萝永远都无法体会马庆升这样的人的内心世界。他从小经历了太多的贫穷,以及因贫穷而来的无助、孤独、悲凉,以及自尊受损。或许小时候他常常见到父母因为地位低下而被欺负,常常见到当了官就耀武扬威的邻人,于是暗自下定决心:长大了一定要做官。

人们成年后最渴望的东西,往往是童年时最缺乏的。

编剧选择让马庆升死在通往希望的路上,不免有一些影射“阶层固化”的意思。

秀萝和陈志为什么能那么超然于世,在那样动荡不安的年代竟然还可以奢谈梦想,不在乎外在的得失,并且能够勇敢地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这是因为他们童年时期的家庭都是衣食无忧,并且有很好的文化环境(秀萝懦弱退缩的个性,一方面与社会大变革时她刚好处于青春期有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她天性比较敏感内向。青春期正是建立世界观的时候,可是那时却突遭变故,失去父母的保护,这对秀萝来说是巨大的心理创伤)。

世界上有很多伟大的艺术家都是终生贫困,缺吃少穿,但是却并不影响他们的艺术生命力。如果仔细了解,你往往会发现他们的贫困始于成年期,他们童年时期的生活通常是很优越的,有着很好的社会地位。

事实上,自小生活贫困的人,比较难投身艺术、哲学这样的人文学科,因为他们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去营营役役,以赚取生活费,及改变自身的命运。

狂热的爱情都是理想自我的投射

翠花疯了一样地爱陈志,就像马庆升不由分说地爱秀萝。

他们都是爱情的狂热分子,但他们都只是爱上了理想中的自己。

虽然是一方土地的公主,可是翠花对生活有着自己的追求:做城里人。眼看周围的同龄人都是像自己一样缺少文化、举止粗放的人,她就愈加渴望美好的自己——这是人的本能,当满足了安全、尊重等基本需要之后,人会渴望自我实现。

可翠花一时间无法做到她想要的样子,那么就爱一个想象中美好的人吧,于是就爱了陈志。陈志身上有她渴望的所有美好的东西:知识、文化、气质、希望、高雅。

而马庆升爱秀萝,不过是爱那一份淡然的气质,爱那脱离了凡尘气的超脱。那是他所缺少的东西,也正是他所渴望的——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之后,他就可以那样了。

翠花和马庆升爱的,都是理想中的自己,而不是对方那真实的人。所以他们只懂得以自己的方式,狂热地、不由分说地、罔顾对方意愿地,去付出、去爱。他们不在乎对方有没有回应他们的爱,因为他们爱的是自己。只要自己的内心有回应,被满足就可以了。

再进一步说,他们是在和自己谈恋爱,而不是和所爱之人。说得更过分一些,他们其实从未爱过那个他们声称很爱的人。否则他们就会懂得认真去了解爱人的思想、性格和感受,然后去进入爱人的世界,理解他,以及尊重他——如果没有这几样东西,那么根本就称不上是爱,而仅仅是投射。

中国文化下的婚礼和葬礼

某天我在电视上看到易中天主持的节目,主题是讨论“结婚要不要办婚礼”。他邀请的嘉宾一个是媒体记者,一个是社会学家,我当时很替他遗憾,因为他应该再邀请一个心理学家。

社会学家强调婚礼是必须要办的,理由是人们需要通过婚礼来凝聚亲朋好友的关系和情感。但其实现在的年轻人根本就不在乎这个,比如那个节目的主人公就不认同,他听完后依然坚持办婚礼很麻烦,旅游结婚更特别。

如果有个心理学家在场,他应该会告诉那位认为不需要办婚礼的年轻人:筹备婚礼的过程,以及婚礼上的繁琐仪式,不停地在给他的意识和潜意识进行暗示:你结婚啦!你的身份和角色发生变化啦!你需要承担责任啦!你是成年人啦!你的命运就要和这个人绑定啦!你需要学习独立啦!等等信息,都在通过这些仪式潜移默化地传达给新婚的伴侣。而如果省略了结婚仪式,人们很可能只是在头脑上认为自己身份和角色的变化,在潜意识深处却并没有植入这样的感觉,这将给未来的婚姻关系埋下隐患。

所以婚礼是很重要的。

在电视剧《我的父亲母亲中》,我印象很深陈志和翠花的订婚宴和婚礼,以及陈志母亲和翠花父亲的葬礼。做得很极致,画面也很美,但更多的还是体会到这样的仪式背后,对人物关系的促进,对社会关系的凝聚,对中国文化的诠释,以及对观众情绪的调动。

中国人认为,婚礼和葬礼最能体现这家人的能力和面子,所以一旦要做势必是要大操大办的。同时婚礼和葬礼作为最重要的生活事件,那些本来有怨怼的亲戚朋友也能趁着参加仪式而建立“一家人”的感觉,从而冰释前嫌;而那些想要拉近彼此关系的人,也可以趁着这大事件来表达自己的善意。

说到底,中国人的婚礼、葬礼确实是凝聚亲朋好友关系的平台(当然现在的年轻人看不上这些,认为是封建糟粕)。也许编剧和导演就是这样认为的,所以他们不惜为这些仪式多花金钱和时间来为观众呈现颇有中国文化风格的婚礼和葬礼。

陪伴才是爱

当陈志搬离家里住进学校的宿舍,他们正在读初中的儿子大志对父亲充满愤怒。他认为是父亲导致母亲那么伤心。他深切地同情母亲的遭遇,最大的愿望就是父亲能够搬回家里——不是因为他需要父亲,他早已习惯了家里没有父亲——这样母亲就会高兴了。

与此同时,编剧还刻画了陈志的同事陈同古父子的关系,陈同古对着镜头伤感地说:二十年的离婚战,让他与儿子之间就只剩下金钱关系。

听起来,是离婚导致他与儿子的关系变成冰点。

但这不过是父亲们为免于内疚和挫折感对心灵的折磨而找到的合理化借口而已。

导致陈同古的儿子那么不尊重他的真正原因,其实是他年轻时对儿子的疏于陪伴。陈志很快看到了这一点,他不愿意步陈同古后尘,于是想尽一切办法修复与儿子的关系,主要是用大量的时间陪伴儿子,关心他的想法和生活,这才慢慢消融了儿子心里的冰霜,开始能理解爸爸——感受到爱,才可能有理解。

想想我们的社会,很多父亲都像陈志那样,一直忙于工作而疏于陪伴孩子,他们误以为赚钱养家就是为家庭的付出,关心地问问儿子的学习就是在爱儿子了。或许他们还误以为儿子就该天然地爱爸爸,无论爸爸是否有让儿子感受到爱,儿子都应该爱他——这是多么滑稽的想法。

家庭里父亲的缺位会导致母亲和孩子的关系过于紧密,这一方面不利于孩子个性的完善,也不利于夫妻关系的维系。当出现矛盾和变故时,家庭的稳固性就很容易受到冲击。

有精神分析学家认为,父亲所谓的忙于工作而疏于陪伴家庭,是因为家庭里的关系太亲密,让真正的自我无所遁形。如果人们害怕面对真实的自我,害怕亲密会吞噬自己,或者害怕被妻子和儿子看到他自认为不堪、不优秀、不高大的自我而嘲笑他,他就会用工作的方式逃开。但我想,这种情形不过是恋爱和新婚阶段亲密关系不够良性互动的再延伸而已。如果人们能够尽量和相爱的人结婚,并且婚后愿意花时间经营亲密关系,那么后面的一系列亲子的问题、健康的问题、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的问题都将变得很轻松和容易解决。

已经为人父的男人们,请记住一句话:陪伴才是爱。如果你认为自己很爱妻子,很爱孩子,那么就要多陪伴他们——只有在陪伴中,亲密感、安全感、连接感、信任感等等与爱相关的感觉才能有机会被建立。

维系婚姻的主要因素

曾经不止一次有人在微博上问我,结婚多年以后两个人变成了亲人,没有爱的感觉了,这可怎么办好。

有时候我会认真地回答,说那是因为人们对爱情有误会,误把激情当爱情。有时候我就会调侃地反问:那你们还会滚床单吗?答:有。我笑:很少人会和亲人滚床单啊。

翠花与陈志最后才真的变成了亲人,陈志彻底从家里搬出去,十多年不再与翠花滚床单,即便有机会,即便内心承受很大的压力,也决不再滚床单。

因为他真的与翠花变成了亲人,而不再有爱情。

最初的时候陈志并不爱翠花,可是他却能与翠花共同生活很多年,并且在翠花无理取闹之前,他主观感觉上并没有痛苦万分,甚至有时候他还觉得自己日子过得还行。这是为什么呢?

所以我们真有必要探讨一下,维系婚姻的主要元素到底是什么。

○价值观的相近性。陈志虽然不爱翠花,可是电视剧屡次告诉我们,他们的价值观是高度一致的。翠花虽然并不理解陈志,可是她和陈志一样生性善良,不贪图权势和利益。这是陈志很喜欢她的方面。

○彼此欣赏。翠花对陈志的欣赏简直可用崇拜来形容,而妻子对丈夫的崇拜很容易让丈夫体验到价值感、被接纳,对于男人来说,这是提升他们自尊感的最佳催化剂。每个男人都需要这个东西。陈志也很欣赏翠花一把年纪还愿意学习,这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无论翠花的出发点是什么,陈志是喜欢她这股子劲儿的。

○感恩的心。夫妻之间不认为对方为自己付出的都是义务,这是维系夫妻关系很重要的元素之一。

○多多制造共处机会。感情是可以培养出来的,也需要被培养。陈志为了翠花,主动申请到农村工作,这为他们日后的感情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事实上他们的儿子就是在那个阶段出生的,那也是他们感情最融洽的日子。之后他们搬到了城里住,陈志开始工作忙碌,两个人共处的时间变少,矛盾也就多起来了。

○刻意表达爱意。翠花常常对陈志说“哎呀喜欢死你了”,而陈志也曾经给翠花买生日礼物。

○彼此融合。陈志愿意为了婚姻关系的稳定而选择在农村生活,可是翠花却不愿意为了陈志而把自己变成城里人。此外,陈志曾经试着给翠花讲星座,讲宇宙的奥秘。但是翠花对此丝毫不感兴趣。事实上一对夫妻如果想要长期幸福和谐地共同生活,彼此性格、价值观、生活习惯、精神追求的融合是很重要的。翠花拒绝去了解丈夫的世界,拒绝与丈夫融合,这也是他们后来婚姻结束的伏笔。

○愿意改变。翠花为了能与陈志对上话,她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这也让陈志对她由欣赏到喜爱。陈志为了翠花,也愿意一次次违背意志为翠花的家人谋福利。可是翠花在进城后,不愿意融入城市生活(不愿意改变),这或多或少也给两个人后来婚姻关系的结束埋下伏笔。

○双方家长的支持。陈志和翠花的婚姻之所以前十几年还算顺顺利利,与他们双方父母的关心支持是分不开的。尤其是陈志母亲对翠花的循循善诱,她活着的时候很好地充当了调和剂的作用,对翠花的影响非常大。当我看到陈志的母亲去世时,我就知道这对夫妻的大冲突来来临了,他们的婚姻要面临大考验了。

近年来的热门词汇:身心医学

剧中的两个主人公都弭患重病:马庆升因胃癌而死,翠花因脑出血几成植物人。

近些年我们身边患癌症的人越来越多,并且呈年轻化驱使在蔓延。剧中马庆升患胃癌时,也正值壮年。

身心医学认为,胃是承受感觉不适的情绪——悲伤、愤怒、内疚、尴尬等——的主要身体器官。有研究还指出,感受到“被欺骗”时,往往也是胃部首先向大脑发出信号。

从这个角度来说,马庆升的胃癌或许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他与秀萝的婚姻(被妻子看不起对一个男人来说,可以是重大的心理创伤),其余部分则来自他过于钻营算计,阿谀奉承(没有人会喜欢把自己放得那么低微,这样做时他势必会感觉不那么好),以及长时间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他长时间在外工作,较少参与规律的家庭生活)。

翠花的高血压和脑出血,则来自她的暴脾气,容易激动的情绪与高血压是有关联的。常常沉溺于钻牛角尖,重复地想那些有毁灭性的想法的人,容易患与大脑相关的疾病,比如脑瘤之类。所以恐怕翠花的脑出血,还与她想不明白陈志离他而去的原因,所以反反复复想那些事有关系。

身心医学的其他观点:

○感冒意味着你该休息了,或者你这段时间感到缺乏关心。

○腿或者脚受伤,也许你不想行走了,或者你感觉走不动了,或者你觉得自己累了需要休息。

○头疼。你可能太紧张了,还可能感到无力无助,没有安全感。

○口腔溃疡。压力太大,或者焦虑,或者没有安全感,或者有一些没有说出口的话。

○眼睛不舒服,近视。有一些东西让你不想看。

○耳聋,重听。你不想听别人的话,或者有声音、消息是你不愿意知道的。

○癌症。身体里积压了太多负性的情绪能量,比如恐惧、愤怒、悲伤等等。

○月经不调、乳腺增生。情绪波动太大,或者一些感觉不好的情绪淤积在身体里。

○消化不良。有一些东西让你觉得无法消化,可能是事件、情绪、人。

 

上一篇:倩女幽魂影评

下一篇:无问西东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