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正文

你好疯子 豆瓣

摘要:爱文章网收录你好疯子 豆瓣,《你好,疯子!》是一部由饶晓志执导,万茜/周一围/王自健主演的一部剧情/喜剧/悬疑类型的电影,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你好,疯子!...大家一起来看下你好疯子 豆瓣吧。

《你好,疯子!》是一部由饶晓志执导,万茜/周一围/王自健主演的一部剧情/喜剧/悬疑类型的电影,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好,疯子!》观后感(一):观后感?

所以最后还是有两个人格?结尾哭哭笑笑他们坐着大巴远去的时候觉得结局真好可是忽然神来一笔让我有点措手不及?不过我相信安希一定可以的之前看过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面有个就是讲多重人格他分裂成2个哥哥一个妹妹哥哥保护着妹妹我现在觉得人格分裂大概是因为他们太孤独了吧太没有安全感所以分裂这么多人保护自己陪着自己就像电影里快结尾的时候莉莉问安希以后怎么办啊韩老师(?或者谁忘记了。。。)说他以后会长大会独立还会有个臭小子把她娶走我想当人格分裂者能够有勇气自己走出来能够自己保护自己陪着自己一定可以痊愈社会还是温暖的希望他们都好最后我的天这些演员演技都好好啊就连王自健这个主持脱口秀的演的都可圈可点(哈哈哈不是吐槽其实我还挺喜欢王自健)老戏骨就更别说了总之值得一看

《你好,疯子!》观后感(二):观后感,仅个人感受

没看过原版话剧,整体来说剧情还算可以感觉有点像《致命ID》。但是这部电影的最大的问题在于既然用了人格分裂的题材,人格从哪来是非常重要的。感觉这几个人格的人物特征不是很明显,知道是人格分裂之后始终看不出来各个人格的作用,在最后强硬的解释了一波才解答了各人格的作用:爱人,朋友,分担劳苦等等。OK我先接受,但是仔细想一下……

这部电影对于人格分裂的病因解释是孤独然后就想像了一堆朋友陪自己,还是始终觉得太过牵强了,难道不应该是童年受虐就分裂了理想中的父母,能保护自己的人,或者承受恐惧难过的人之类吗?电影中的人格们解释起来的话就父亲,律师(保护自己的人),司机(承受压力的人?)加上本我,都是我可以理解的,至于爱人,闺蜜,老师?????太随便了吧,为啥需要分裂出这些人,经历了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朋友老师爱人啊?所以就还是给个及格线吧

想多给半颗星来着(不知道咋操作,但是四星真的给不出)万茜多个人格独白那段戏,不得不说演技征服我了,看得头皮发麻,还有一些搞笑的点尤其进化论大合唱都深得我心,这部电影还是可以看一下的。

《你好,疯子!》观后感(三):你,好电影

lt;<你好,疯子>>是我近期看过的最好的国产电影,也是我第一次写影评……本来想写个短评打个份拉倒了,结果字数超了只能写个又臭又长的感想。嗯…好久没有五星了,一开始看的时候以为是<<12公民>>然后以为是<<电锯惊魂>>结果是<<致命ID>>。整部电影构图不错,镜头和剪辑也蛮犀利,前半部分很荒诞是我喜欢的类型,而且实实在在把我逗笑好几次……随着真相浮出水面,电影将炸点和反转放到最后30分钟,戏份全部押在了安希身上。长达将近五分钟个人秀印象很深(但还是觉得安希有些地方有点生硬……)。结尾稍有点拖,但是片尾音乐居然是<<礼物>>深得我心(偏冷门民谣)。本以为听着歌看着制作名单就安心结束,最最后有个细思极恐小反转,故事还在继续…

吐槽:特效还是有差距

《你好,疯子!》观后感(四):你好,疯子

看完这个电影,我忽然很想对自己说:嗨你好,疯子。电影里塑造的分裂人格和存在状态让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像是一个还没有达到饱和状态的潜在疯子,也就是我们都有病,但病的太轻。只要我们活着,就总会遇到各种各样或意料之中或意料之外的事。当脱自我离掌控的情况越来越多的出现,我们的精神也在不断的为大脑加码。失败、孤独、遗憾、嫉妒、自卑、懦弱、高傲、奢望……每一种执念都能让我们遍体鳞伤。一旦外界给足不了我们足够多的能量,体内就会生长出一个个幻想,满足自我、安慰自我、保护自我.

我们是正常人,因为我们的自我修复会适可而止,幻想出来的只是一团莫须有的气体,也或许只是一种能自我对话的声音。我们在除本我以外的环境世界里,还有可以依赖的朋友,有家人,有同事,有互相爱慕喜欢的人,有忙忙碌碌却实实在在的工作,我们的不如意有朋友帮着驱散,我们的快乐有家人替我们分享,我们的思想大部分还活在现实里,那一丢丢的自我空间还不够另一个自己的生长。

电影看到最后,忽然有了一种同情与疼惜,夹带着些世俗的悲凉与反省。这既是对患有分裂症状的女主,也是对现实中沉浮在病痛边缘的患者。当然也有对自我的审视。

一个人当你完全沉浸于一种幻境中时,分不清黑白对错,找不到东南西北时可能并没有那么痛苦,真正让你无助让你恐慌让你歇斯底里的,或许正是当你快要觉醒,忽然意识到这一切有可能只是一场自导自演的独角戏,一厢情愿孤身落入自己织下的网中无法自拔却又无能为力的时候。

没有人,愿意去成为一个疯子。只是外界的温暖太少,阳光照不到地方,时间久了就发了霉,慢慢的慢慢的被黑夜吞食。

挺好看一部电影,演员到位,话说万茜的演技还真挺好的。

《你好,疯子!》观后感(五):世间本就疯癫,更何况生活在其间的人呢?

推倒,重建,再推倒,再重建,如此往复,周而复始,唯一不变的就是无休止地斗争与压迫。无论是影片前半段主导的更替,还是性格侧面的拼杀,都无不遵循这选择。影片一开始,七个性格和生活经历都迥异的人被安排在了精神病院里,每个人都被安上了精神病人的帽子。于是一场证明自己不是精神病人的闹剧就此上演了~在救赎的过程中,“疯子”这一被构建的概念,成为了一种武器。在这个封闭的环境里,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压迫与反抗,必然会出现强者。在大家迷茫的时候,需要智者的引导,于是有敏锐思维和反叛精神的记者率先扛起了这面大旗。在影片中,记者的出场就很考究。唯独的从楼梯上下来的人,率先对环境进行勘察分析的人。尤其是一开始记者下楼梯是对其脚步的特写,都给观众一种“我是整件事情始作俑者”的错觉。再加上之后他对整个事态准确的分析,进一步坐实了其霸主地位。于是,以记者为核心的第一时代逐步形成。人们开始无条件的相信“智者的言论”,开始听从记者的安排,无论其荒谬与否。影射那黑暗的中世纪,一个易被教化的时代。昏庸无道,记者的劣根性此时也慢慢展现出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在影片中,记者眼睛特写很多,我们也从这些眼部的特写中感受到了记者情感的变化。尤其是当记者着手去掐老师脖子的时候,眼神变得凶狠。这也是区别与智者与野蛮人的又一表现,知道怎么隐藏自己。讽刺地是,当出租车司机所充当的暴力角色出现的时候,一切出现了翻转。只是那简单的一拳,就让记者费劲心力构建起来的“文明秩序”瞬间分崩离析。证明了一点,文明在野蛮面前很脆弱。于是,在推倒智者世界的同时,新的野蛮者的世界顺势成立了。终归只能是昙花一现,导演用“人类进化论”隐喻这个事情。野蛮并不能成为世间的主宰力量。很快,野蛮者的世界就此奔溃。最后,影片从真善美的角度,来拯救了安希,六个附属性格的牺牲来拯救了安希。营造的一个大团圆结局。海边,属于我们的小木屋,好不快活。可影片中多次无来由地出现安希溺水的片段,如果说安希用刀子进行自杀而不是溺水的话~细思极恐,配上那句“我就是你们,你们就是我啊”,难道看似和解的结局,揭下伪善的面纱,附属性格们其实只是换了个方式,用打温情牌的方式来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让主人格真正的消失。更有意思的是结尾的彩蛋,在一个房间的浴室里,院长说了一句:“现在就剩我们两个人了”。好多人开始惊叹:“原来院长也是安希啊!那我们也学习一下导演吧!把这个世界推倒重来。院长不是真的,其他人也不是真的,可是其他人出现的背景都交代清楚了,院长的背景是空白的,那我们就进行一些补充:“安希饱受附属性格的折磨,终于忍受不了了,选择了自杀,在自杀的过程中求生欲望强烈,从而衍生出了精神病院长的人物形象”。好,接下来只差一步了,哪个场景是真实的,是溺水自杀呢,还是割腕自杀呢?个人观点是溺水自杀。原因有三,其一:溺水场景只有安希一人,并没有其他人的出现;其二:溺水迎合了其它六个附属性格的温情牌——“海边”;其三:割腕自杀的时候,院长已经出现了,不符合在自杀过程中人物性格的形成。所以我认为是溺水自杀。这么一分析,突然觉得故事结构好像《盗梦空间》,梦中梦的形式跃然纸上。差别在于《盗梦空间》是正叙,逐渐深入,进入梦中梦。而《你好,疯子》是倒叙,从梦中梦开始,从最复杂的人物关系开始叙述。不可谓不高明啊。安希的自救过程远远没有结束,虽然摆脱了其他六个,然而确面临着更大地考验~或许导演想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自救只能靠自己,一定是需要直面的勇气和坚持下去的信念。而无论是从大的社会格局的角度还是从小的自我成长的角度来看这种性格才可以是主导性格。也是影片中博学的老师、善言的律师、美丽的女人、敏锐的记者、智慧的医生、勇猛的退伍军人最后败给了一直坚持和勇于面对自己的院长。我不相信安希最终可以打败院长,但那又怎么样呢?总归还是要有人去主导的,只要你能自我和解,不再进行自我消耗。谁去主导又有什么差别呢?只要社会和谐,天下大同,谁还会关注你生活在什么样的体制内呢?可这终究是个伪命题,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会成立。文明不休,斗争不止。你我都是疯子,只不过方式不同罢了。社会也本就是疯癫的,只是你不愿意承认罢了。毕竟精神病人是不会承认自己有病的~你好,疯子。

《你好,疯子!》观后感(六):我不好,疯子!

含剧透。

平安夜看完了这部剧,看完思考良久还是有诸多疑惑尚未解决,尤其是最终的院长人格如何以上帝视角凌驾于主人格与附属人格之上进行操控,还有就是对宗教和院长人格与主人格的冲突如何解读等,现在仅以我个人对本剧的理解作以下分析。

对本剧的分析要从社会和个人两个角度出发。

1.社会角度:

电影从粗浅的角度上看是七个人为了逃离精神病院所进行的一步步的证明自己没疯的滑稽举措,但是如果把视角仅仅缩小到这七个人的小团体上,你会惊奇的发现这发生一切俨然就是一个随着时代演变政治社会局势发生动荡的缩影。记者、司机、律师、医生、老师,公关包括没有工作的安希,代表着社会的各个角色,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政权”的更迭,我们幻想着从专制统治到民主社会的变迁真的会让现状有所改观,但是现实又是什么?现实却是每个“政权”都在定义着自己朝代的疯与不疯,都在重复着进行永无休止的争斗!而身处各个“政权”的这些民众们又在一遍遍的向着疯了的政权统治者证明着自己也疯了!这是不是太可笑了,但是,我想问的是,你笑他们,但是与此同时有没有人在笑着你呢?也许这就是饶导政治隐喻之所在了吧。

2.个人角度:

看到安希对六个角色真情告白的时候旁边有个女生哭的很厉害,我想这就是这部电影真正能戳到人心深处的部分了吧。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所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亲情、爱情、友情,每一段情感经历都在我们心里住着割舍不去,我们所扮演的每一个角色都属于一个自我,每个自我也许都是美好的一面,但每一个自我展现的同时也意味着相应的失去其他自我,这也就联想到了安希的各个人格,当安希的所有人格同时出被医生揭穿时,那么矛盾也就出现了,我到底是谁?那么结局也就顺理成章了,安希为救其他人格而试图自杀,而其他人格为救安希又一起自杀。也许这说明了为什么凡是救赎就会意味着牺牲。

总之,这是一部不管是视觉效果还是内容剧情都值得品味与推敲的良心之作,感谢饶晓志导演与各个实力演员带来的这次圣诞大礼!

《你好,疯子!》观后感(七):精分患者真的应该被治好吗?

观影前看了简单的剧透,知道了此片是精分题材,所以那七个人一出来我就知道是幻想了,缺少了很多猜测谁是疯子的乐趣。另外,我内心一直把此片和《致命ID》做比较,无形中让该片逊色不少。——论看剧透的弊端。

公正的说,作为国产片,此片已经很不错了,是一部良心影片。

但是和国际大师比起来,仍旧还有距离。简单说几个小瑕疵:

1,前半小时有些啰嗦、荒唐,我有过放弃不看的念头,但是半小时后开始逐渐精彩。

2,1小时15分左右安希一人分饰七角,对演员的压力太大了,明显的表演色彩,倒不是演技不好,其实不如设计成七个人分别坐在同一把椅子上与院长说话。

3,另外6个附属人格的出现原因不够强烈,通过安希简单一句话就说明自己需要某某人,远不如《致命ID》里刻画的那么深刻(原谅我又拿此片对比了)。

另外,由于本人并非心理学专业,所以有两个问题需要专业人士协助回答:

1,一般精分患者都是由于历史原因才分裂出多重人格,附属人格其实是对主人格的一种保护,如果通过治疗,将附属人格消灭,主人格是否能够很好的生存,这样对患者真的好吗?《禁闭岛》里面小李子不也是因为被治好后接受不了事实选择自杀了吗?

2,不论此片还是《致命ID》,都把消灭(杀死)附属人格作为治疗的方式,我不知道此治疗方案是否在心理学界被认可,假定是认可的,一个杀人凶手——精神层面的杀人其实也算是真实的杀人了——被放逐在社会上,这样对吗?

以上,一些拙见。

《你好,疯子!》观后感(八):难以置信,这是国产片!

毋庸置疑,这是一部好电影!最近几年,我少有看国产电影,因为我始终觉得国产电影除了伟光正,无外乎就是狗血!狗血的剧情、狗血的人物表演,感觉真的是在演,而不是在经历,无法让我产生代入感去体会主人公的世界。我本来以为会一直这样持续下去,虽然2014年出了一部徐峥主演的《催眠大师》,但是后面我再也没看到有深度的好电影了,搞得我都快放弃国产影片了,直到我看到了《你好,疯子!》,不一样的东西来了。

电影刚开始是个很明显的密室环境,这首先就让我联想起了我最喜爱的《电锯惊魂》系列,但我明白不可能会是它的,这就不禁让我想起了——它

密室电影《九人禁闭室》

《你好,疯子!》观后感(九):我是一个疯子,因为我的心里住着你们啊

选择这部电影,是因为某部配音节目中播放的安希精神分裂的片段。

电影一开头是类似求生游戏的场景。一伙人为了出去的种种表现荒唐又可笑。中间穿插着和主治医生交谈的片段。

也许是看过片段的原因所以格外关注安希,安希从一出现的表现就种种的不对劲,总感觉她太过镇定,就想是一个旁观者。也正是大概因为这个原因,在后面反转时没有太惊讶。

最后安希拿枪指着另外几人的对白,有人说落了俗套,我倒是看一次哭一次,也许有泪点低的原因。在别人看来安希是疯子,另外几个人不过是她分裂的附属人格。可对于安希来说他们是朋友,是爱人,是亲人,是他们弥补了她人生上感情的缺失。

安希几度承认自己是疯子,她说,我是疯子,因为我的心里住着你们啊。安希清楚明白自己是个疯子,但她却不想杀掉他们回归正常。她来康复也不过是为了让他们重新回归原来的模样。

而后几个人格在安希熟睡时的交谈,更让我泪奔。安希宁愿守着他们做个疯子,而他们想让安希回归正常的生活,他们选择了离开。

最后还有个彩蛋,那个精神医生也是一个人格,有些细思极恐。

《你好,疯子!》观后感(十):或许,我们都是疯子

一个封闭的空间,一种不被人理解的苦楚,这或许是疯人院最为可怕的地方。

但世界上何处又不是如此,封闭或者不封闭都是相对而言,不被人所认同也只是程度上的差异。或许,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疯人院,我们都是里面需要证明自己的疯子。

下次见面的时候,打招呼请说:“你好,疯子。”

中午对我来说一般是体育锻炼时间,但是到了周五的时候身体有些困乏,所以决定看一部电影解解闷。选择了半天,这部评分还可以的片子就进入了我的视野。

七个人,一份饭,一份药,一个外部坐落群山之中,内部却好似工厂车间的疯人院,一个说不清楚自己过去的女主。这就是电影的开头,一个不那么高明的悬念设立。

喜欢看悬疑电影的人,现在基本上已经猜到了,这是个幻想。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部电影是失败的,因为悬疑的设置太简单了,想必以此而诟病这部电影的人也不会是少数。

不过换个角度来看,悬念真的那么重要吗,真相也真的那么重要吗。就跟《盗梦空间》去争论男主最后醒没醒一般去争论这部电影女主最后的病好没好一样,结论真的那么重要吗?

也许导演的用意,只是让你去体会思考的过程。

至于彩蛋,玩悬疑的导演永远不会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也是因为这个答案,并不重要。

关于本片情节上的逻辑性,确实有着看上去的缺陷。似乎一个讲心理悬疑的片子,不应该存在这样的问题。从这个方向说,它也不是一部好的电影。

但是,我特么是疯子。疯子,是不讲逻辑的。

好了,质疑解释完了,原本是该夸奖了。在夸奖之前,还是需要来说说弊端。

一个,就是人们所说的话剧腔,即使这些演员大多不是话剧演员。

在看这部片子之前,只看了一下简介,不了解改编于哪儿,也不知道导演是谁。但是没看几分钟,就觉得似曾相识。因为在前一段时间,我看了一部电影,叫《驴得水》。所以第一反应就是——话剧改的。看完后一查,果然如此。

话剧由于是零距离的接触观众,所以更需要戏剧张力来感染,而不太需要真实和代入感。但电影则不同,更要求自然和顺。作为一个外行,我的感觉就是看电影就像是看摄影作品,而看话剧则是像看美术作品。

正是这一区别,让我觉得这部电影最大的不足正是最受褒奖的地方——演技。挨个说一下,从好到差(应该说不那么好,也没有至于到差):

韩医生。很舒服,很平和,让人感觉就是一个医生,仅此而已,这是我觉得应该的表演。

杨师傅、莉莉,相对好演的两个角色。

王自健、金老师、李正:为了营造精神病的悬疑,电影需要他们夸张的表现,可并不是十分舒服,会让人感觉是为了表演而表演。说了,不是演的不好,只是觉得没那么好。

最后说说女主。看了看评价,都在夸赞女主的演技,特别是一人分饰七角色的独白,惊艳全场。

但我看的时候,也觉得精彩,却有些尴尬。因为我觉得我看到不是一个女精神病,还是一个人在演女精神病,这是一种直观的感受。就是她本不是那样,但又要强做成那样的感觉。

万茜已经做的相当不错了,还是那句话,不是她演的不好,而是自然的演成一个精神病和浮夸演技之间实在是太难拿捏了。那段五分钟的自白,我实在怀疑全中国有没有一个演员能够完美的撑起来。

或许,也只有精神病才能做到吧。

说是不足,其实也就是些许的瑕疵,并不能掩盖这部电影的光辉。

我认为这部电影的最大成功之处,就是讽刺。并非赤裸裸的讽刺,而是穿着衣服的讽刺。这不是一部悬疑剧,更不是一部轻喜剧,而是一部装疯卖傻说实话的反讽剧。

我说的是疯话,却讲的是事实。

从一个莫名其妙领袖的诞生,到一个荒淫暴力屌丝男的掌权,再到后面多数人的民主暴政,哪个不在历史上出现过,哪个又在现实中找不到原型?

你公司的领导是不是这样?你同寝室的同学有没有过类似的行为?你们那旮沓的村委会是不是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管不顾……

这六个朋友,换个名字、样貌,谁身边都有。

女主是个精神病,女主为什么是个精神病。因为女主长大了,她幻想的六个朋友也长大了,开始互相使坏、算计、残杀……谁的经历又不是这样。

杀掉这六个人,就能治好吗?走出精神病院的正常人,孤独的没了朋友,就一定会比那有虚拟朋友的精神病幸福快乐吗?

在这个荒诞的社会中,谁正常谁是精神病,又是那么绝对吗?

这,才是我觉得此部电影的意义所在。

一点个人见解,以供参考。疯子就疯子,未必不是幸福的。你好,疯子!

 

上一篇:继承者吧

下一篇:庞贝末日好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