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正文

与恶魔同枕峰王笔露

摘要:爱文章网收录与恶魔同枕峰王笔露,《都铎王朝第一季》是一部由克莱恩·唐纳利/布莱恩·柯克执导,乔纳森·莱斯·梅耶斯/山姆·尼尔/杰瑞米·诺森主演的一部剧情/历史/爱情/战争类型的电影,小编精心整...大家一起来看下与恶魔同枕峰王笔露吧。

《都铎王朝第一季》是一部由克莱恩·唐纳利/布莱恩·柯克执导,乔纳森·莱斯·梅耶斯/山姆·尼尔/杰瑞米·诺森主演的一部剧情/历史/爱情/战争类型的电影,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都铎王朝第一季》观后感(一):看美剧学英文单词之《都铎王朝》French的小三儿含义该如何解释?

FBIWarning:本文纯属拉闲片扯咸蛋,且内容为限制级,不喜勿入,未满13岁儿童请在家长陪同下观看,同时,本人,仅以此文献给那些像我一样刻苦努力学习英文,并且致力于研究法国历史渊源的各位同仁们,并以此文共勉之:

追忆大学时代,为刻苦努力学好英文,专门买了本朗文英语词典(其实是为了跟同学用英语骂人时候不吃亏),朗文词典专门有一个章节是讲骂人的词语的,率先掌握了这部分内容,掌握这部分内容除了可以学会用英语骂人以外,其实还具有更实际的意义,当你考察一本英语词典词条是否完备的时候,随便找几个骂人的词汇查查解释的是否详细,就知道这本词典好不好了,理解这些词汇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不能因为你看了穿靴子的猫,觉得这个动画片里的小猫猫很可爱,就管其他你喜欢的人也叫Pussy,因为从听着的角度理解起来完全可能跟你表达的意思天壤之别。再比如:我们的金鸡鞋油,翻译成英文也不能叫“goldenCock”一样,那就不是金鸡了,而是“金蛋子儿”了。虽然看朗文词典,对这些词汇有了不错的理解,但是对于一个非常简单的单词却有相当大程度的疑惑,这就是——French,大家知道这是法国,法国人的意思,但是除了以上解释之外,朗文英文词典里对于French还有一个小三儿含义,French同时也有“口jiao”的意思,如果死记硬背是可以记住的,但是不理解,这两个迥然不同的意思为什么会集中在这个French上,就像China这个单词,既是中国,又是瓷器,是因为以瓷器为特色代表了中国这个国家,那么French背后的历史含义是什么呢?像我们这么爱学习的好童鞋,也不能就这个问题去问老师,不然肯定会惨遭校园暴力,那问谁呢?没谁可问,所以苦于没有名师指点,这个问题一直没有答案(当时还没有百度百科啊,也没有美剧啊,所以据此来看,这有科技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我们这样爱学习的好童鞋的天才问题才能有完美的答案(同时又不被老师和家长抽鞋底)

昨晚为了等洗澡水烧热,看了半集集《都铎王朝》(第一季,第二集),在第18分30开始的一分钟内解决了从当年遗留至今的疑问——French与“kou交”的历史文化背景,其实之前也略有提及,故事是这样的,英国国王在大主教的斡(wo,音读握)旋之下与法国国王签署“万世和平条约”,随从就表示,既然来了法国就应该入乡随俗啊(学习法国国王享受一下法国的淫乱体验),当晚英国国王睡前,由英国驻法国大使的女儿“玛丽”前来侍寝,英国国王对她说“我对你听闻很多,你已经来法国两年了,告诉我,你都学了哪些法国宫廷礼仪?”……,”玛丽童鞋答道“陛下,您允许吗?”,看到这里,还觉得这台词太突兀了吧,简直可以跟吴宇森《赤壁》的台词相媲美了,俩人都在前戏阶段了,突然开始讨论宫廷礼仪了,竟然还允许不允许的,难道要先朗诵一遍“三从四德”?,结果英国国王说“允许”之后,玛丽同学马上俯身低头以实际行动来了一段“口活”(此处画面由国王上半身视觉影像和您对他下半身的想象共同组成),至此这个困惑我这么多年的陈年旧问终于迎刃而解,同时可见,美剧就是美剧,其台词都是有历史渊源和考证的,就是比《赤壁》有文化,有底蕴,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French的这一小三儿含义的历史渊源大概是法国是这种“口腔体操”的最早发源地和发扬光大的地方,因此这个French前两个众所周知的含义和这个小三含义具有了血浓于水的血缘关系,所以造成了朗文词典对它三位一体的解释,都说法国是浪漫国度,据此,我们借鉴中国历史的二元考证法(史书+实证,本文即朗文词典+都铎王朝的历史还原影像)可以初步得出结论:French的小三儿含义最早是在法国这个浪漫国度产生的,具体产生时间初步可以断定不晚于都铎王朝期间英法万世和平条约签署时间的前两年(因为这时候,玛丽已经在法国呆了两年了)

时间有限,考据匆忙,难免有所遗漏,请各位英文学习者,历史考据者,各位美剧童鞋不吝指正,我洗澡去了,88

《都铎王朝第一季》观后感(二):追寻一位圣徒的踪迹

在早年,托马斯•莫尔的名字只是一个抽象的符号,与他那本乌托邦的书名一样抽象。只知晓,这个叫做托马斯•莫尔的人,写出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部经典,描写了一个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的理想社会。至于这位名人的其他事迹,我一概不知,也无从知晓。若干年后读肯尼斯•O•摩根主编的《牛津英国通史》,寥寥几行关于托马斯•莫尔的生平文字,开始在记忆里搭成这个人的大致轮廓:十六世纪上半叶英国最杰出的人文主义代表,权重一时的大法官,有过一段残酷迫害异教徒的经历,最后以一个殉道的圣者之名载誉青史。最近观看加拿大和爱尔兰联合制作、Showtime出品的历史剧《都铎王朝》前两季,一个鲜活的托马斯•莫尔走进我的视界,一个人的故事通过影视的形式复活了,一个模糊的形象渐渐变得清晰、丰满,打动我、震撼我,使我面对走近自己的先人喟叹良久,并让我继续搜求和思索这位“圣者”的神迹。

在《都铎王朝》中,托马斯•莫尔是作为国王亨利八世精神上的导师出场的。尽管不同于历史上许多著名的王者师,如一代雄主亚历山大的老师亚里斯多德,暴君尼禄的老师塞涅卡,托马斯•莫尔不是国王亨利八世的授业恩师,没有老师的名分,然而作为当时遐迩闻名的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的好友,一个道德高尚、深孚人望的律师、议员和伦敦司法长官,他颇受亨利八世推重和敬仰。托马斯•莫尔人品出众,拥有一个近于完美的家庭,堪称世人楷模,无疑是都铎王朝时期具有圣徒般品格的人——他去世三百年后被正式追认为圣徒。他还是举世公认的大学者,饱览群书,博闻强记,1516年以《乌托邦》一书名震整个基督教世界。同时,他又是一个为人正直、主持公道、关心民众疾苦的社会活动家。对年轻的亨利八世来说,托马斯•莫尔是一个堪称导师、近乎完美的人物,主动与莫尔接近、聆听他的教诲是一件愉悦而体面的事。莫尔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观曾一度吸引这位国王。还有并非不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莫尔既无野心又无贰心,对国王亨利八世尽守忠诚:他不像首席大臣沃尔西一样与法国暗送秋波,或觊觎教皇的尊位,也不像皇后凯瑟琳始终对哈布斯堡王朝情有独钟。因此,年轻的亨利八世极为敬重他,对待莫尔如像自己的尊师一样。有这样一个场景可做见证:一次在法国宫廷,英法两国国王(也是堂兄弟)——同样年轻气盛的亨利八世和弗郎索瓦一世——突然发生肢体冲突,一时满座皆惊,无人敢上前劝解。其时,莫尔挺身而出,用几句掷地有声的语言就止住了亨利八世的鲁莽行为。可见,莫尔在年轻的亨利八世心中的地位非他人可比,甚至是权倾朝野的枢机主教、大法官沃尔西。

托马斯•莫尔宛如是从自己的乌托邦世界走出来的,或者是从天堂遗落到下世的:他高大魁伟,相貌堂堂,沉静而威严,一脸浩然正气,四面君子之风;他又确然是表里如一的:他天性正直、忠诚,维持公道,不畏强权,不受诱惑,不改痴心,愤世嫉俗,直道而行。作为一个卓越的人文主义者,他的杰作《乌托邦》涉猎人类诸多领域的问题,并以爱思的智慧启迪后世。而作为一个拥有权柄的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法官,托马斯•莫尔让他人也让自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乃至生命;作为一个载入史册的圣徒,他却以著名的宗教迫害狂和殉道者为世人所瞩目。

一个事件凸显出托马斯•莫尔恪守信仰的行为。作为枢机主教、教皇任命的终身全权使节的沃尔西,在巴黎召集使节宗教会议,为证明亨利八世和安妮•博林婚姻的合法性而拼死一搏,这是他重新赢得英王宠信的唯一机会。他极力说服托马斯•莫尔站在自己一边,为眼前的背水一战争取最关键的筹码。面对有知遇之恩的沃尔西的殷殷劝言,托马斯•莫尔始终不为所动,断然拒绝其请求,最后导致这位亨利八世初期执掌大权达14年之久的首席大臣饮恨自尽。

另一个场景更是叫人唏嘘不已。在一座教堂内,他在厉声指责一位著名的新教徒,令其归顺天主教,接下来的情节是:那位不肯就范的新教徒被捆绑着架在一堆干柴上,大火燃起,火舌吞噬着那活生生的躯体,托马斯•莫尔漠然地注视着眼前发生的一切,对生命的消失无动于衷。在英国,这位一贯主张非暴力、反对战争、关注民间疾苦的托马斯•莫尔,竟亲自领导、组织、参与了一场剿杀异教徒的野蛮战争。

作为那个时代唯一可以与伊拉斯谟比肩的人文主义者,《乌托邦》的作者,托马斯•莫尔是一位对世人满怀悲悯的谦谦之士。对基督教会的腐败和经院哲学的桎梏极为厌恶和不满,并加以无情的挞伐,同时他又构想了一个人人信仰上帝、平等如一家的未来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其时人文主义者的实践为路德新教的兴起开辟了道路。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相对于激进的路德派改革,人文主义是温和的,许多著名的人文主义者都是正统而虔诚的基督徒,对自己的信仰死心塌地。对于托马斯•莫尔而言,路德的新教改革确实把他吓坏了,那可是一场颠覆整个基督教神圣秩序的洪水猛兽啊!令友人伊拉斯谟失望的是,托马斯•莫尔在继沃尔西之后出任大法官的年代里放弃了宗教改革的主张,他把对马丁•路德新教改革的仇恨,转化为对英国新教徒的疯狂迫害和残杀。据史书记载:作为大法官和主教的同盟者,他是第一个反对使用英文版《圣经》的世俗人士,并极力推行一种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的宗教政策:严格禁止把国外出版的任何英文书籍带进国内,不经主教准许禁止在英国印刷任何版本的《圣经》和宗教书籍。对于所谓异教徒——路德教徒,莫尔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同情和宽容。前任大法官沃尔西对新教改革也极为仇视,他的行动方式是焚书和拘捕异教徒,宁愿焚书但绝不对人施以火刑。把一个异教徒活活烧死,沃尔西是不忍的,伊拉斯谟更是义愤填膺,而托马斯•莫尔却全然不动声色,这是只有宗教迫害狂才能做到的。

托马斯•莫尔有一个近似乌托邦的和谐家庭,家里弥漫一种有教养的人文气息。他亲自负责子女的教育,尤其主张女孩子受教育,这在当时是罕见的。他的女儿玛格丽格•罗柏后来成为那个时代著名的女性人文主义者。他在精心培育女儿悲天悯人的宗教气质的同时,也向她心中植入仇恨异教的种子。他与其女玛格丽格对话的镜头明显表明了这一点,而这恰恰反映了托马斯•莫尔集于一身的两面性。

正如托马斯•莫尔所预言,一头狮子长大了,并意识到自己身上的力量,那就没有什么能够约束它了。这是很可怕又无奈的一种情景,也是必然会出现的,当年尼禄的老师塞涅卡或许产生过同样的忧患感。而对于托马斯•莫尔和他的时代来说,这头长大并秉有自我意识的狮子不仅是指心智日渐成熟的亨利八世,还指受够了教会欺压并终于有能力奋起反抗的世俗王权和民族国家,那头著名的巨兽“利维坦”。

托马斯•莫尔身陷困境之中:作为国民、臣民、国王的顾问、大法官,他对国王、王朝和这个国家保持忠诚;而作为虔诚的天主教徒、英格兰教会的首脑之一,他则对罗马教皇、正统的天主教会和教权高于王权的旧秩序奉献忠心。当王权与教权之争在英格兰愈演愈烈之时,托马斯•莫尔的抉择是:不改对天主教会和教宗的忠诚,私下里毫不隐晦地向亨利八世表明自己反对成立英格兰国教的主张,辞去一切俗世职务,不在公开场合提出与国王相左的政见。然而,他能够轻易退出朝堂,从公共事务中脱身吗?

托马斯•莫尔作为一个道德至上主义者,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虔诚信奉天主教的圣徒,他心目中的君主只能“旧式的君主”,传统美德之光沐浴下的君主,犹如儒家伦理熏陶下的明君圣主。因此,他坚决维护阿拉贡婚姻的合法性,反对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离婚,与安妮•博林结合;他更不能容许因国王离婚案而导致的英国教会脱离罗马、亨利八世变身为世俗和宗教界最高首脑的不义之举。而最终,托马斯•莫尔和罗彻斯特的主教费希尔一起以叛国罪被囚伦敦塔,继而被处以极刑。作为一个追求正义和信仰的殉道者,托马斯•莫尔重蹈了昔日塞涅卡的道路,被他旧时的崇拜者——不羁而乖戾的亨利八世,送上了断头台。

古希腊的盲人伊索曾讲过这样一则寓言:一头狮子来到一幅壁画前,对画中人类打败狮子的场景很不以为然,它说,如果狮子做画家,那么壁画的内容就会恰恰相反。我想,托马斯•莫尔也许隐约感到一个狮子成为画家的时代来临了,但是他仍愿意去做旧时代的一个刚毅的殉道者,一个不知君权神授为何物的圣人。

《都铎王朝第一季》观后感(三):演技担当沃尔西

看了两页狼厅kindle样本,决定重看都铎王朝,毕竟已相隔数年。小乔的h8和小玫瑰的安博林cp美如画。为胖亨呕心沥血的沃尔西主教莫名好感,狼厅那位长得太中饱私囊,勾不起俺对他流放遭遇的同情心……

第一季的演技担当沃尔西谢幕代表这一季的完结,临死前向主忏悔的一番表演几乎将这位传说中贪赃枉法的红衣主教洗白。难得的治世人才,目光深远,大力资助牛津剑桥,处事也算逢源,可惜还是得罪各方势力。王后不喜他圆滑,对手仇视他专权,同僚冷眼他世故,千辛万苦还是无法满足靠山的离婚需求,于是自救无效只能自行了断,就连汉普顿宫曾经的宅邸也被不管是对臣子还是伴侣都一样喜新厌旧的渣亨没收,实在令人唏嘘感叹!

《都铎王朝第一季》观后感(四):蓝胡子

前面两篇说的都是亨利八世这个蓝胡子,顺便一起把这部《都铎王朝》也八一下。

亨利八世据说是蓝胡子的原形,蓝胡子是古老欧洲的传说故事。故事里从前有个男人,是个贵族,他长了一部蓝色的胡子。他很有钱,还有大大的城堡。他有个邻居,家里有两个女儿,他想娶其中一个做老婆,就请他们打猎吃饭。一个女儿被他的财富吸引,答应做他的老婆。结婚后一天蓝胡子离开城堡,留下新婚的妻子在家。妻子百般无聊,就打开城堡里一间一间的房间来看,直到看见有间一直关着的房间,里面有好几具女人的尸体。她吓得把钥匙掉在了地上,沾上了血。可这血是被施了魔法的,怎么也洗不掉。蓝胡子回来,看到沾血的钥匙,知道他的秘密被妻子发现了,就要杀她,关键时候,妻子的三个兄弟来了,救了他们的姐妹。原来那些死去的女人,都是蓝胡子过去的妻子。

童话故事有些讲得前后没有逻辑关系,它没讲蓝胡子为什么要杀死前面的几任妻子,也没讲为什么要把死去的女人的尸体搁家里而不是埋在土里,也没讲清为什么死了这么多年,血迹还是不干,只用魔法两个字就一笔带过了。但是童话故事却有着犀利的敏感,把一段记在史书上的历史变成了儿童的睡前故事,所为后世人的童年记忆。格林童话从来都不是温情脉脉的,每一个童话后面,都找得到相对应的残忍的中世纪欧洲历史。《白雪公主》是王位之争和黑暗矿工血泪史,《驴皮公主》是早期人类婚姻史的投射,而蓝胡子,就是讲述亨利八世这个丧心病狂的神经病人的杰作。

要论谁杀老婆杀得多,还真没人能够超得过他。这个国王有一种暴虐的屠夫一样的心理,一不高兴,噗哧一下,就是一个人头滚落在他的脚边了。

亨利八世的第一任老婆是他的长兄阿瑟的寡妻、西班牙公主阿拉贡的凯瑟琳。因为凯瑟琳没给他生儿子,他便让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自己成为英格兰最高宗教领袖,逼迫凯瑟琳与他离婚。

亨利八世的第二个老婆,也就是著名的伊丽莎白一世的娘安妮·波琳,还是只生了一个女儿伊丽莎白,他一不高兴就以通奸罪砍了安妮·波琳的头,因为他离婚再也不需要教皇批准了。两个人1533年1月25日结婚,到1536年5月19日安妮·波琳被处死,可怜安妮·波琳才当了三年多的王后,而她登上王后之位,却花五年。

第三个老婆珍·西摩1536年5月20日结婚,可是在1537年10月25日,生了个儿子爱德华后因产后十二天就死了。这算是个得到善终的。也不过才一年的时间。

第四个老婆是德国的公主安妮·克利夫斯,据说长得不美,她贿赂了宫廷画师将她画得美美的,亨利八世看了画像觉得不错,等结了婚见了面才大呼大当,与这个老婆协议离婚。也算是逃过一劫。

第五个老婆是凯瑟琳·霍华德,1540年7月28日结婚,一年之后就离了婚,又一年之后被以乱伦罪处死。

第六个老婆是凯瑟琳·帕尔。1543年7月12日结婚,三年半后1547年1月28日亨利八世死了,她再婚嫁给了托马斯·西摩,新国王爱德华六世的舅父,结婚没多久,于1548年9月5日去世。

亨利八世这一生,就是不停地娶老婆换老婆,他的六个老婆,三个叫凯瑟琳,两个叫安妮,他陷在这两个名字中,一定很混乱。

《都铎王朝》我没有看完,大半年前看的了,好多情节已经记不起来,只觉得这个男演员乔纳森·莱斯·梅耶斯,比艾瑞克•巴纳多了几分杀气和阴冷,更像一个年纪轻轻就登基为王没有畏惧之心的天之骄子。这部戏因为是连续剧,就少不免有些拖沓和啰嗦,第一季为了和阿拉贡的凯瑟琳离婚就花了一季的篇幅,再加上一个汗热病,把观剧的兴趣搞得没了。这个片子现在还是我的电脑硬盘里,不知道是删了好呢,还是看完好。

《都铎王朝第一季》观后感(五):天使与恶魔---欧洲历史上的宗教之争

亨利八世统治前期权倾朝野、一时无两的红衣大主教Wolsey因未能说服教皇同意亨利离婚而失势,进而成为宫廷权利斗争的牺牲品。最终亨利为了离婚、为了实现生出男性继承人的强烈愿望,在Cromwell的怂恿下,借欧洲掀起宗教改革浪潮之机,与罗马天主教廷决裂,自封为英国国教之首,将王权与神权集于一身。Cromwell成为亨利统治后期的权臣,而他所主张的新教也逐渐代替Wolsey等老派所代表的天主教成为英国的国教。英国国王同时也是英国国教之首的传统一直沿袭至今。

由一个国王的离婚案件所引发的一个国家的宗教变革确实非常戏剧化,但是在这一戏剧化的演出中牺牲也是很惨烈的。英国宗教改革的斗争非常浓缩地体现在Wolsey,More和Cromwell三个人身上。当宗教改革刚刚从德国开始的时候,大部分的天主教欧洲国家将其视为异端和最可怕敌人,予以残酷镇压。西班牙的宗教法庭在那些年据说烧死了成千上万的新教徒。在英国,红衣大主教Wolsey是个非常有智慧,也非常现实的人,他对世俗权力关心大大多于对宗教“纯洁性”的洁癖,对宗教改革者相对宽容。Wolsey死后,More被任命为首相,他是个狂热的天主教徒,视新教为洪水猛兽和终极罪人,于是英国也开始把强硬的宗教改革者送上火刑架,不过More烧死的人比其它天主教国家少多了,大概还在两位数以内。不幸的是,More的精神洁癖同样不允许他同意亨利的离婚诉求,见国王坚定地走上了与天主教廷决裂之不归路,More主动辞职,希望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More最终为了捍卫理想,拒绝承认亨利为英国国教之首而被处死。笑到最后的是出身贫贱、经历复杂、知道存活才是唯一目的的Cromwell。历史上有人认为他是坚定的新教徒,是英国新教的奠基人,认为他视More为死敌主要是宗教意见之争。但电视剧中很明显地弱化了他的宗教诉求,认为他是就是一个投机取巧的小人,而新教对他而言,也只不过是他帮助亨利完成离婚,进而获得宠信并击败More成为第一要臣的一个工具。

六百年历史硝烟散尽,在我们无神论的中国观众看来,什么天主教、新教,都是没有必要的事情,而他们之间还要互相争吵,辩论到底谁是天使、谁是恶魔、谁才是一颗红心的基督徒更是丝毫没有必要的事情。同样的,本世纪那些穆斯林宗教狂热份子、那些自杀式人弹也是既莫名其妙又没有必要的事情。

虽然大家都在哀叹中国人缺乏信仰,但是当你读过欧洲历史上的宗教之争,当你到过西班牙南部那些美丽城市中不再有犹太人居住的犹太人区,你会发现,也许没有信仰并不比有信仰更加危险。

正如电视剧中Wolsey死前对上帝的自白:我难以请求你的宽恕,因为我所做的许多事情都是不可宽恕的;但我并不是一个邪恶的人,真正邪恶的人是那些自以为离神更近的人。(I’mnotanevilman.TherealevilarethosewhobelievethemselvesclosertotheGod.)

《都铎王朝第一季》观后感(六):玛格丽特:softlylove,andlovesoftly

oftlylove,andtolovesoftly.

Dewonthesycamorebranch.

ythecreakinggate,

Wheremyhearthurriesafterwardthroughthepathofwheat,alongthebriar,

tothatstone,underwhichIIie.

也许是受到角色戏份轻重的影响,电视剧看到第九集,才意识到自己一直忽视了玛格丽特这个角色,这个骄傲的英格兰公主,亨利八世的姐姐。

玛格丽特一直被忽视,被她的国王弟弟忽视,被她的丈夫忽视,被整个英格兰忽视。当整个英格兰把目光集中在亨利的婚姻问题上时,玛格丽特在暴风雨中静静地去了。

玛格丽特的死,和亨利婚姻问题的裁决,时间那么近,以至于我下意识就去比较这两个人各自的爱情。两相比较,才发现原来玛格丽特是最懂得什么是爱情的人——在这部剧中,在那个宫廷里,她是最懂得什么是爱的人。她渴望真正的爱情,她的爱很简单也很纯粹。她那么想要得到真正的爱情,以至于她的所作所为显得疯狂,显得离经叛道。她的勇气和单纯让人感动和敬佩,但结局的她又那么可怜。这样一个懂得爱的人,这样一个敢为爱做出放弃和退步的人,却没能得到真正的爱——又或许是,只有她的死,才让她获得真正的爱。

听着音乐里响起的这首诗,心里深深惋惜。这样一个女人,历经短暂而凄凉的一生,竟也能死得那么安然。她的身子躺在白色的床上,灵魂却走出房来,站在树下,站在铁门前,望着远处石门后的棺木,她深知何处是安居之所。

玛格丽特走了,像一滴晨露蒸发,融进了另一个世界。而这个世界的人们,还要继续在各自悲哀的命运挣扎。

《都铎王朝第一季》观后感(七):自己的小小流水账

01e01国王的叔叔在法国被杀然后想要发动战争但是大主教跟法国的主教都极力避免战争,达成了deal他以后可以当教皇让国王同意treatyofperpetualpeace然后顺便搞大了王后手下一个漂亮人妻的肚子看王后各种不爽因为没生出儿子

e02在法国一个英国占领地签协议被法国国王各种羞辱然后同时王后的侄子当上了神罗皇帝加西班牙国王亨利又想跟他联合反对法国,所以大主教的教皇梦就吹了人妻为亨利顺利产下儿子意图反叛的白金汉公爵被一下砍头了==

e03神罗皇帝来跟henry又签了个treaty小女儿也许配给他了但是消息走漏法国国王知道了king的姐姐不肯嫁给年老的葡萄牙国王诺福克公爵跟boleyn密谋推翻cardinalwosley

e04神罗皇帝活捉了法国皇帝henry被anne迷得团团转,想要跟皇后离婚margaret公主去葡萄牙路上跟随从干了起来嫁到里斯本之后直接用枕头闷死了老国王

e05神罗皇帝背叛了跟henry的约定放了法国国王之后又攻陷罗马囚禁了教皇玛格利特回来之后想跟相好结婚但是被赶出了宫廷之前的私生子生病挂下去了主教们反亨利离婚

e06神罗皇帝又放了教皇这样wosley就不能自己做主让henry离婚henry又和法国签了和平条约把女儿许配给另外一个王子bradon和诺福克公爵和博林结成联盟针对wosley

e07sweatdisease肆虐henry一个基佬玩伴死了anne和cardinal都病了最后瘟疫消散了教皇自己不敢做主派了个主教来裁定henry离婚事宜

e08catherine死活不肯离婚在宗教法庭撒泼之后直接走了henry开始怀疑wosley的忠诚

e9教皇迫于神罗皇帝也就是皇后的侄子的淫威不敢批准henry的离婚,henry迁怒于wosley免除了他所有的职务magret得肺结核死了henry任命“圣母”托马斯当新的chancellor

e10托马斯大肆迫害宗教改革分子wosley想跟catherine密谋东山再起但是被发现了再牢里自杀了宗教改革的种子在英国散播开来

02e01henry想要当英国的宗教领袖但是一些大主教不同意博林派一个厨子暗杀bishopfisher但是失败了==henry让katherine滚蛋皇帝的大使找人试图暗杀anne

e02主教们向henry屈服henry带anne去见法国国王,charlesbrandon怀疑anne以前的affair跟博林敌对Thomasmore辞去了总理职务

e03cranmer被任命坎特伯雷主教宣布kathrine的婚姻无效承认henry跟anne的婚姻cronwell被任命为总理大臣刺客试图行刺anne失败Anne加冕皇后然后生下了伊丽莎白

e04henry让大家都宣誓承认king的宗教领袖地位但是thomas不肯所以被关起来了anne又怀孕了但是因为不能爱爱所以想要控制king的情人

e05anne流产让henry怀疑她的贞洁,。。bishopfisher先被砍头了。。然后thomasmore还是死活不肯宣誓最后被处刑

e06法国国王拒绝自己儿子跟伊丽莎白订婚henry后悔杀了more同时开始厌恶anne

e07cronwell大肆查封教会以充盈国库anne与其口角katherine在悲惨中死去anne又怀孕了

e08henry在比武的时候摔下马差点挂掉anne看到janeseymour在跟henry亲热一激动又流产了henry又想跟emperor重新结盟

e09cornwell在授意下罗织了anneboylen通奸的证据anne被抓去伦敦塔了她哥哥宫廷乐师,还有个本来要暗杀他的小哥都被处决了

e10anne被砍头了伊丽莎白被贬为bastardhenry向janeseymour求婚了

03e01henry跟janeseymour结婚了出现叛乱反对宗教改革cronwell被责怪派suffulk去镇压跟mary私下和解

e02根本打不过叛军只能跟她们和谈还有个领主叛变mary回到court

e03henry让suffulk奇袭了叛军然后抓了首领最后处决了queenjane怀孕了跟elizabeth和mary圣诞节和解

04henry又派suffulk去镇压叛乱的农民领头的aske也被吊死jane生了儿子但自己死于产后感染

05henry常年不理政事贵族们完全不鸟cronwellhenry恢复了天主教的各种教条宗教改革几乎毁于一旦

06henry开始找新老婆杀了金雀花王朝后代一个叛乱主教的家人

07cronwell为了跟新教徒联姻让henry跟anneofcleves结婚,但henry不满意都硬不起来怪罪cronwell

08henry随便搞了个理由跟anne离婚了然后搞了个巨丑的cathrinehowardcronwell被贵族联合绞杀

04e01henry跟catherinehoward结婚了完全是个小丫头

e02henry的腿伤越加恶化catherinehoward跟herny的侍从culpepper搞上了king后悔杀了cronwell

e03henry去北方赦免了反叛势力catherine跟culpepper偷情偷的飞起之前跟henry说得怀孕也是假的

e04henry本来要跟苏格兰国王会面但是苏格兰国王不敢来还大肆烧杀抢掠catherine之前一个旧爱来投奔她。。要谋求一个职位然后表现十分轻佻爱德华王子大病一场但是最后康复了

e05有人写举报信给henry揭发cathrine婚前淫乱生活然后老情人跟culpepper都被抓起来砍了最后catherine也被砍了

e06henry再次跟emperor结盟并且准备攻打法国同时击败了scots看上人家一个寡妇也叫catherine但是她跟thomasseymour是秘密情人。。。

e07henry跟这个catherine结婚了然后亲自带兵出征法兰西queen任命了一个protestant作为私人牧师堡垒久攻不下军中还出现了流行病

e08henry用了间谍的计谋挖了地道炸翻了城墙拿下了boulogne不久emperor又反水跟france签订了协议dauphin又带兵准备打回来queencatherine暗中支持protestantbishop想要处死新教徒ambassadorchapuys要离开court了suffulk跟抓来的法国女俘虏好上了。。。

e09surrey想要谋反但是被发现了逃狱也失败jury迫于压力判了他死刑bishopgardner抓了queen的sister而且继续想要逮捕queenkat

e10bishop因为自己有腐败问题不敢抓ladyhertford,queen靠对henry卖萌也获得了赦免,最后bishop被赶出courtsuffulk挂下去了最后henryviii也挂下去了

《都铎王朝第一季》观后感(八):都铎随笔

假期的最后几天,翻出了一部N久前就想看但一直没有看的美剧《都铎王朝》,断断续续,有事没事的看了一季半。亨利八世、都铎王朝、英格兰的中古史。其实整个假期看了不少关于英国的东西,最开始是重看了海伦亨特的《女王》(TheQueen),看完后在wiki上翻了不少关于伊丽莎白二世、戴安娜王妃的文章,年快过完了,脑子一闪念,想起了这部《都铎王朝》,嗖地,回到16世纪。

都铎王朝共统治英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共118年,历经五代君主,即亨利七世、亨利八世、爱德华六世、玛丽一世、伊丽莎白一世。美剧《都铎王朝》主要讲的是亨利八世的故事,他的故事最有说头,也最有可看性,先后六次结婚,杀掉两位皇后,废掉两位皇后,一位皇后病逝,最后一位与他终老;他为了与二任皇后安妮博林结婚,不惜与罗马教会分裂,迫使英国教会独立并自称英国教皇(即英国圣公会)……他在位时间不短,1509—1547,为了一个儿子,闹得英格兰天翻地覆,血流成河,杀妻叛教,情人无数,用今天的话说,这家伙浑身都是戏。所以,《都铎王朝》不是第一部以亨利八世为主角的剧集,也不会是最后一部。

下面说点关于都铎的历史,算我是私人历史笔记(这不是一篇历史普及课,只是个人历史随笔,觉得我写的不好的大可自己去看wiki百科,特此声明)。

1.可怜的皇后

对于中国帝王,他们从来不会因为婚姻的事情而犯愁,皇帝三宫六院,三千宠爱,女人不是问题,结婚更不是问题。中国的帝王,从理论上来说,是一夫一妻制,即只有一个皇后,但是他允许有很多的妾,即小老婆,但正因为他是皇帝,所以在性的分配上,皇后和诸多妻妾其实得到的份额差不多,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就看谁能够拴住皇帝的心,或者谁能够给皇帝先生下儿子。从婚姻角度来说,中国皇帝最担心的事情,只有一个,就是儿子。

亨利八世一辈子也只愁一件事,儿子。亨利八世的第一任妻子是阿拉贡的凯瑟琳,西班牙贵族,亨利和凯瑟琳的婚姻是他一辈子中稳定时间最长的一段,两人于1509年结婚,1533年强制取消婚姻,维持了24年。凯瑟琳没有给亨利生下儿子,唯一的一个儿子仅仅存活了52天就夭折了,她的女儿玛丽,后来成为英国女王,以血腥统治著称,因为其母亲后来失宠死去,她的地位一落千丈,童年的生活阴影可能造就了她日后残暴的性格。凯瑟琳最初是嫁给亨利八世的哥哥亚瑟的,成婚四个月后,亚瑟暴死,为了维持英格兰和西班牙的关系,亨利七世决定让亨利八世迎娶兄嫂,此事特经罗马教皇批准而成功(因为教会教义规定,婚姻是由上帝恩准的,没有上帝的允许不准离婚再婚),18岁时,他与凯瑟琳完婚,我们有理由相信,是凯瑟琳成熟的身体让亨利八世享受到了充足的性爱欢愉,少夫老妻在开始的时光非常快乐,但是,凯瑟琳却没有保住自己的位置——因为20多年都没有给亨利带来儿子,亨利对这位老妻子已经厌倦,根据教义,没有罗马教皇批准,他不能与妻子随意离婚。这点就与中国皇帝不同,中国虽然也有佛教道教,但他们完全管不到皇帝头上,基本上只是为皇家祈神求福的工具,而欧洲的国王们在头顶则有一个教会,教会管信仰,也管婚姻。中国人完全想象不出,皇帝的离婚居然会那么难,直接废了皇后不就完了么?但在英格兰,16世纪却真的不可以,名义上,所有的欧洲国王都是君权神授,是神的旨意,既然王位来自神,那么,国王的婚姻自然也归神管。所以,亨利作为英格兰国王,他可以不去宠幸自己的皇后,他也可以去随意找宫廷里、臣子家、伦敦街头任何一个女人,做他的情人,为他提供生理的欢愉,却不能轻易的休掉他的皇后——阿拉贡的凯瑟琳。

亨利的情人很多,他找情人的目的,一是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二就是要儿子。也的确有人为他生了儿子,ElizabethBlount为他生下一个儿子,这个儿子生于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得宠之前,因此也是他唯一承认的私生子。但是,这并不解决问题,因为于1536年去世了,无法继承王位,于是,人到中年的亨利开始为了儿子发起了疯。

他爱上了安妮博林,皇后的侍女。这本来会是一个很普通的情妇故事,但博林的父亲和叔父却是很有心计的大臣,他们希望借此青云直上,在一系列的手段和怂恿下,亨利决定要与凯瑟琳离婚,迎娶安妮博林。离婚事件涉及到诸多重大国际国内关系问题,1.罗马教会的反对,因为凯瑟琳的婚姻本身就是罗马教会特批的,他们为了保持自己的尊严权威不愿意轻易推翻;2.凯瑟琳的侄子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的反对,这就涉及到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了;3.安妮博林只是一个侍女,出生卑微,国王为了一个低贱女子而休妻、与教皇闹翻,使国内的传教士无法接受。

至于皇后本人,则基本上是在悲伤、绝望中度过余生,自从国王爱上安妮博林之后,皇后的床是再也不去了,宠爱更是无从谈起,而且由于皇后与教会、西班牙的关系,使国王加快了离婚的步伐。最终,她被剥夺了所有的尊荣,在孤独失望中死去。

仅仅是因为她没有生下儿子。

但是,安妮博林并没有笑到最后。因为她后来也没为亨利生下儿子,这估计就是报应。气急了的亨利以淫乱罪将妻子砍头处死(可参看电影《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TheOtherBoleynGirl),安妮博林生下的女儿伊丽莎白,即后来的伊丽莎白一世,开启了英国历史上著名的黄金时代。(亦有电影《伊丽莎白》可供参考)

关于亨利的皇后,流传着这样的俗语,离婚、砍头、死,离婚、砍头、活(divorced,beheaded,died,divorced,beheaded,survived),凯瑟琳惨遭离婚,但她的下场实在算是相对比较好的了,她不过是死的比较郁闷,安妮博林则是被砍头(中国的皇后们似乎也不会因为没生下儿子而被砍头吧?),三号皇后安妮的侍女简·西摩为他生下唯一的儿子,即后来的爱德华六世,可惜简命不好,难产死了。四号皇后克里维斯的安妮,因为画像漂亮而被选中,结果见面一看,见光死,亨利勉强和她完婚,但随即抛弃,大臣托马斯克伦威尔是介绍人,由于此事被处死。

五号皇后凯瑟琳·霍华德,无子,婚后2年,被砍头,顺便说一句,她的叔父就是安妮·博林的叔父诺福克公爵,博林家还真没有当皇后的命。又或许,是安妮博林的怨念太深,让亨利一直耿耿于怀。

最后的六号皇后凯瑟琳·帕尔,1543年7月12日嫁给亨利八世,4年后亨利八世去世,她再婚嫁给托马斯·西摩,1548年9月5日去世,善终。

《都铎王朝》第一季用了大量篇幅讲述了第一任皇后凯瑟琳的失宠和悲惨生活,无人探望、爵位被剥夺,孤独的在祷告室与上帝不停的倾诉,但她若能活到1548年,她也许会庆幸,自己没被处死,已经是前夫亨利最大的恩德了。(或许是导演故意安排,每一位出演凯瑟琳角色的女演员,大都年纪较大,姿色一般,这样的皇后,就算国王不废,观众看了也没有兴趣啊。此乃题外话)

或许,还不如当他的情妇来的安全。至少,他没有处死过情妇。

关于儿子的怨念,最后葬送了亨利的都铎王朝,虽然他宣布无论儿子女儿都可以继承王位,但他的子女,玛丽一世、爱德华六世、伊丽莎白一世,均无所出,无嗣而终,也许受到父亲婚姻悲剧的怨念太深,爱德华、伊丽莎白终身未婚。

在伊丽莎白一世的黄金时代结束后,由于无后,王位传给了她的表侄女的儿子,都铎王朝宣告结束。

2.政治化的教会

亨利八世这辈子干过的最复杂,也最不顾后果的事情,就是与罗马教会决裂,自立为英格兰教会的首领,并宣布自己拥有一切宗教和世俗事宜裁判权。一切的一切,就是为了使自己拥有离婚判决权。这个权力用起来很过瘾,他一共离了5次婚,直到自己离不动了,才罢休。

这在中国基本上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帝王们有时也会受到一些伦理约束,比如儒家学说,“立长不立幼”等王位继承法,由大臣们督促皇帝实行,但是大臣只有督促建议权,没有法律审判权,国王的婚姻事宜必须由教会审判这样的事情,在中国不会发生。中国没有明文的宗教,但有一定的儒家和道德约束,显然这样的约束对于帝王没有太多作用。皇帝要废皇后,简直是很容易的事情。类似的抗议皇帝旨意的事件,在中国会演变成另外一个样子,比如万历年间,大臣们依据惯例和礼教规定,请万历帝立太子,万历帝发了倔脾气,不愿意按照大臣的意愿立太子,于是大臣们一个一个死谏,万历帝越劝越不听,但他又不能去孔子庙里修改儒家礼法,所以选择了不上朝,一躲了之(事见《万历十五年》,黄仁宇著)。比起亨利的激进不择手段,万历帝简直是无为到极点。当然,这里也不具备可比性,亨利不搞教会,他就没法把安妮博林合法的搞到手,而万历帝的后宫则是他最好的温柔乡。说到底,还是人的原始冲动在作祟。

继续说欧洲。

由于欧洲的基督教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有了群众基础,教会就有了power,国王可以做人间的王,但精神上,他们是属于上帝的。罗马教皇像一个神皇一样统治着欧洲。亨利和教会拉锯战的结果有四:处死了自己的大主教沃尔西(因为他没能说服罗马教皇批准离婚);与西班牙彻底搞僵(因为他执着的休掉了西班牙国王的姨妈);处死了反对他离婚的教会人士;与罗马教廷彻底决裂,退出教会,自立为英格兰教会之首领,并宣布自己拥有一切宗教和世俗事宜裁判权。

结果,它把罗马教会势力赶出了英国,英国成了一个不承认罗马教皇的基督教国家。(喔,和咱们天朝很像呢,从某种意义上说,九常委就是藏传佛教、基督教的最高领袖了,因为这些宗教的头领必须由他们默许批准才行)

其实更有趣的地方不是英格兰废除了教会,而是为什么英格兰一定需要一个教会。因为人们需要心灵的安宁,需要一个精神支柱。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了,教会既然是人们心灵的王国及最高首领所在,它就不免演变成一种政治势力,因为只要有足够多的人信仰它,它就能够呼号施令,以神的名义。也就是说,在英格兰国土上,国王有国王的权力,教会也有教会的政治势力,两者难免要打架,亨利八世的离婚事件就是两者的一场战争,最终以国王驱逐教会势力而告终。国王自己成为了教会的首领,但是,它留下的后遗症也是显而易见的,总有一些人怀念罗马的正宗教会,也因为亨利本身的私心,使他的这个教皇在有时候并不如罗马那么纯粹。

最终,由于罗马教廷的长久的影响以及历史的惯性,伊丽莎白一世上台后,逐渐恢复了与罗马教会的关系。亨利的宗教改革,最后成了一次宗教实验,即如果国王集世俗权力以及宗教权力为一体,国家将会如何发展?

事实证明,有些长久以来的习俗和观念,是无法被改变的。正如1979年前中国发生的种种毁灭传统的事情一样,最终我们发现,传统的东西,才是真正支撑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基础。立足于2000年的积淀,我们才能创造出新的未来。

3.小国的历史

与中国相比,英格兰的确是一个小国。它处于欧洲大陆边缘的海岛,守护者他们自己歌颂伟大但在中国人看来实在是堪称部落联盟性质的那些历史和故事。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这些地方曾经都只是一些家族、部落的领地,到了中世纪才逐渐统一称为一个国家,而在亨利八世的时代,他只是统一了英格兰、威尔士、爱尔兰,他只是国王,king,而不是皇帝,empire。

但是,这个世界,其实正是由这些小国的故事组成的。英格兰、法兰西、德国,均是小国,但却各有各的传统。看《都铎王朝》,我有时觉得,其实中国春秋时代的诸侯争霸,也就是这么一回事,齐楚秦燕,各据一方,各有特色,武将有血性,丞相足智多谋,那是一个兴奋的时代。正如法兰西之浪漫、西班牙之华贵,一旦统一成一个欧洲国,变成了法国省、西班牙省,那就不再那么美妙了。

在亚欧大陆的两头,分别有两个距离大陆较远的岛国存在,一个叫做日本,一个叫做英国,它们都曾经影响过全世界,并且至今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英国在18-19世纪成为世界第一的日不落帝国,殖民地遍布全球;日本则于明治维新之后兴起,席卷亚洲近半个世纪,野心吞并半个地球,二战后又以强大的经济动力崛起,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中国GDP已经超过日本,但我们都知道,那其实没什么好骄傲的,老二依然是日本)。英国和日本的历史,就是一部小国史,惊喜,守护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而传统,并且让世界为之惊叹。

《都铎王朝》,只是英国历史上很小的一个片段。但正是这么一个偏隅一方的岛国,敢于挑战神圣罗马教廷,作出惊天动地的事情来,创造了一段国王、教皇合一的历史,也不能不说是一种神奇吧。

***

*本人不是专业的神学研究者,对于基督教的研究不深,仅看过几本类似《圣经的故事》之类的通俗读物而已。若文中对宗教事宜有不敬或不允之处,烦请有识之士指正。

*关于亨利八世的相关婚姻史,可参考以下网页

《都铎王朝第一季》观后感(九):我竟无言对你

我竟无言对你。

寂静的墓园,泰利斯沉默无言,满脸泪痕。

你简洁的墓碑,宛若生时淡泊微笑的眉眼。

这是只用几笔勾勒出来,属于你的一幅画,威廉爵士。

你如此深沉的爱着泰利斯,欣赏着他的才能,在远行时为他道一声保重。你不说一句话,却藏不住写在眼里的,那些舍不得。你只是淡淡笑着,说着,我是爱你的,爱你的。

想起你那日,睡在泰勒斯的身边,安宁的像个孩子。哪里知道,就是永别了呢。

虽然无法以情人之爱对你的妻子,你还是对她很好很好的吧,不然何以令她抱着你仅仅留下的一个木盒泣不成声,何以不顾传染病的危险,抱着你痛哭。“我的可怜、可爱的宝贝”,她将自己的项链放在你的手心里,不论在哪里,她都如家人一般的爱你。最后,她也躺在了你的身边。

“他是个受人敬重的好人”。所有人都这么说。这就是你最好的墓志铭。

而亨利八世,也在泰利斯为你吟唱的那支曲子里,流下眼泪。

让我们唱一首安魂曲,这是为你的祭奠,在风雨如晦的都铎王朝,你保有的那些美好的品质,还在让人充满希望。

《都铎王朝第一季》观后感(十):WolseytheCardinal

若是真写,会是一个长篇大论的东西。一直觉得自己若是认真起来,笔下完全是不忍卒读的,近来更是非常疲累。但是因为我动了要写的念头,所以终归要写它一下。

关于肥皂剧中的红衣主教,被聪明耽误一生的总代表。一个用中世纪文化培养出来的教士,遭遇到文艺复兴,立刻就在政治上一败涂地了,可惜国王还附赠给他流传下去的骂名。我总是被那些糟糕的名声所吸引。所以原来我是来看美人的,结果遭遇到主教大人。

曾经我也活在圣人的世界之中,后来逐渐知道,最大的美德就是“恶的适度”。于是我不反对贪腐浪费,只是不喜欢看见杀人。同时我很惋惜仍旧有这样多的人相信着道德的王国,他们是有多自恋啊。

先备份,以后慢慢写这个事情。

已经特意复习过许多遍主教自尽的桥段,我知道这个是剧本的虚构。摧折心肝地那么甜蜜地难过。

我写完上述这些东西,转眼又过了两个多月。我的生活里面,发生的事情,我想我还是不多说为好。红衣主教大人,恨我不是英国人,为你写传。

我本来以为我会为你做一个像样一点的论文,现在看来是不行了。也许在很遥远的未来,我会有机会给你纪念。反正我现在开始随随便便地写起来了,连卡文迪许的原稿我都没看完。——这有什么关系?我读很多的文献,我能离你近一点吗?

现在是理论过多而无事实的状况,所谓“回到现象本身”(关于这个口号,本小姐真是有无边无际的槽要吐),完全是战败的旌旗而已。沃尔西啊,本来我也有许多的文章要写的,现在看是不能了。这段时间,最后一点笔墨。我分一点给你。

其实我没有办法重新认真下笔了,是这样的吧。我都开始卖笑了,不是这样的吗。

你跟于连一样,怀有进入上流社会的梦想,这个跟上帝没有什么关系的。最后,到了最后,上帝祂也不会向你张开怀抱。一切都是一场空。我们都是坏人,坏人就是执紧了这空,然后向上爬。至于爱与美,那个真的就是舞台上的东西。

到了最后,都没有哪一位神祇愿意收留你。强者都是这样,要为自己的失败负责。神要抛弃你,我也就抛弃了神了。事情无非就是这样。我也不觉得我是魔鬼,后者其实是很有道德感的存在者。你我都没有道德感,没有。

说起来,我们俩的道德感到哪里去了,我是一点都不知道。很小的时候,就在聪明的天光下面,弃绝了上帝,背离了上帝。大概是上帝太爱我们,所以这么不听话都没有关系的。然后,就一直在这种悲惨世界里面,一点一点被磨掉了最后的被拯救的希望,那个眼神杀得死人的。我想我也不会得到拯救的。不会的。不会的。不会的。我想。

这个事情啊,关于我丢弃了我的道德的时期。我感到,很骄傲。这样我对他们也就都没有歉疚。我已经,遂了他们潜在的心愿,去做了一个坏人。我想巫师先生可以开始炫耀他对我的弃绝是多么精准了。让他戴上圣人的冠冕好了,愿神宠爱他的灵魂。愿他一直鄙视于我,这一件事情,想起来。我感到,很骄傲。

沃尔西。那些冠冕堂皇的神的话语,都被唯名论击得碎了一地。于是没有恩慈。在没有恩慈的世界里,当然是抱紧了自己的聪明,但是这个世界本来不喜欢聪明。连聪明都不喜欢,那么让皇上破产吧。这个事情,我也是没法可救了。

我本来打算写成历史论文了。我确实高估了自己最近的心力。

有时候很疑惑:坏人可以有感情吗?或者说,人可以有感情吗?(我还没有目击到任何一个完全的好人,哪怕是我的生身父母)最近在看文革人物的各种列传,说真的,居然把我对人性的评价稍微刷高了一点。我感到很奇特。

我是没有什么才能的。我所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无非是各种无用的东西而已。我不敢说我有感情。但是感情真的是误人的东西,于是我反复教育我自己不可以有感情。但是感情像一汪池水浸透了我的一切,因此我名叫池君。我想我应当换一种表达方式:人可以有一种不伤人的方法来持有这种感情吗?我还没有见过。我没见过。

池君,是水神的意思。大概我幻觉之中已经把自己溺毙了许多次,然后用文字来作发泄。这些跟主教有什么关系呢?哎呀,我把主教跟他情妇的那几个桥段复习过多少遍,你想得到么?其他的话我都不好意思再说了……

说过了没有道德感。但是,就我所受的那种教育,我真的是非常老派的人,虽然我屡屡作出完全不符合自己的道德观念的事情。我所喜欢的人,都是旧式的人物,等于是魔鬼贪恋天使,但是他没办法改变自己的颜色的啊。啊,其实我没有颜色,我没有属于我自己的颜色。我变化无常,所以我给自己起名字叫做池君。

我曾经是喜欢旧式的婚姻的,我们这种人,难免喜欢这样。但是我从来未曾憧憬过,我知道在现世没有这种东西。但是我止不住的喜欢各种眼泪汪汪的老夫老妻的桥段,在生活中我可是从来没见过。我不知道忠贞是什么意思,虽然我小时候无数次梦见它。我曾以为自己是一个忠贞的人,但是其实我完全不是。我这样软弱,我甚至不能一直看你。

就是这么我背叛了我的旧式观念,然后我也再也不奢求赐福。

主教大人,就你有个情妇这个事情,若是有上帝,祂会祝福与你,这个世道才不会。所以你选择侍奉上帝,是不是这样。难道不是这样。

先期文献:

顺便发现了《英语国家史略》中的一处误译……